第一百零三章:太嶽新篇

字數:3501   加入書籤

A+A-


    一九四四年的春風吹綠太嶽山的層巒疊嶂,卻難以完全撫平去年那場殘酷反“掃蕩”留下的傷痕。廢棄的村莊斷壁殘垣間,倔強地探出幾株新綠,山澗溪流衝刷著曾經浸染鮮血的土地,發出淙淙的聲響,仿佛在低聲吟唱著安魂與新生的雙重奏。
    謝文淵再次踏上太嶽的土地,身份已略有不同。延安歸來,他肩上承載著更明確的戰略意圖和更沉重的責任。他被任命主持太嶽軍區一個關鍵分區的全麵工作,不僅要軍事鬥爭,更要全力推動根據地的鞏固與建設,為即將到來的戰略反攻積蓄力量。眼前的景象讓他心頭沉重,也更堅定了必須有所作為的決心。
    他的指揮部設在了一個比之前更加隱蔽、也更靠近邊緣區域的山村。這裏群眾基礎相對薄弱,日偽的勢力滲透和“蠶食”活動時有發生,開辟工作的難度不言而喻。到任後的第一次分區黨委會議上,油燈下,幾張飽經風霜的麵孔圍著一張手繪的、標注著敵我態勢和村莊分布的地圖。
    “當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打破敵人的經濟封鎖和特務網絡,把群眾真正發動起來,鞏固我們的根子。”謝文淵的聲音沉穩,手指點在地圖上幾處被標注為“維持會”控製的村鎮,“這些地方,明麵上應付鬼子偽軍,暗地裏我們也需要建立聯係,爭取人心,逐步瓦解敵人的統治基礎。”
    一位本地出身、臉上帶著刀疤的武工隊長皺著眉頭:“參謀長,這些地方的保甲長,很多是牆頭草,鬼子來了交糧,我們去了也訴苦,心裏的小九九多得很。硬打容易,要把人心爭取過來,難!”
    “正因為難,才更需要我們去做。”謝文淵看向他,目光銳利而冷靜,“光靠槍杆子,打不下穩固的江山。我們要讓老百姓明白,我們八路軍不是為了打仗而打仗,我們是為了讓他們能過上安穩日子,是為了咱們中國的未來。這個道理,光靠嘴皮子不行,得靠實打實的行動。”
    他隨即部署了一係列措施:組織精幹的武裝工作隊,深入敵我拉鋸區,重點打擊罪大惡極的漢奸特務,保護群眾利益;派遣得力幹部,化裝成貨郎、走方郎中,潛入“維持會”村莊,秘密建立聯絡點,宣傳抗日政策;在鞏固區,大力開展減租減息,組織生產互助,興辦識字班,讓群眾得到看得見的實惠。
    工作迅速鋪開,挑戰也隨之而來。一天深夜,謝文淵正在油燈下審閱各武工隊送來的情報匯總,警衛員小張帶著一身寒氣進來報告:“參謀長,三區武工隊老馬他們回來了,情況……不太好。”
    謝文淵心頭一緊:“怎麽回事?”
    “他們按計劃去王家莊聯係一個內線,結果中了埋伏,犧牲了兩個同誌,老馬也負了傷,好不容易才突圍出來。”小張的聲音低沉。
    謝文淵立刻起身:“老馬人在哪?帶我去看他。”
    在臨時搭建的衛生所裏,武工隊長老馬躺在門板搭成的病床上,左肩纏著厚厚的繃帶,血跡殷出,臉色蒼白,但眼神裏滿是憤懣與不甘。
    “參謀長,我對不起組織,對不起犧牲的同誌!”看到謝文淵,老馬掙紮著想坐起來,被謝文淵按住了。
    “慢慢說,到底什麽情況?”謝文淵沉聲問道。
    “我們到了約定地點,接頭的人也來了,可話沒說兩句,四周就響槍了……肯定是內部出了叛徒,或者那個接頭人本身就是圈套!”老馬咬著牙,“鬼子偽軍像是早就埋伏好了,火力很猛……”
    謝文淵靜靜地聽著,眉頭緊鎖。敵特的活動比預想的還要猖獗。他安撫了老馬幾句,囑咐他好好養傷,轉身回到了指揮部。
    這次挫折沒有讓他氣餒,反而讓他更加清醒。他召集相關幹部,重新分析了敵情,調整了鬥爭策略,更加注重內部純潔性和工作的隱蔽性。他親自參與了對可疑人員的甄別,並加強了對武工隊員進行反特、偵察和群眾工作方法的培訓。
    與此同時,他大力推動的生產自救和減租減息運動,開始在鞏固區顯現成效。春耕時節,分區機關幹部和部隊官兵紛紛下到田間地頭,幫助缺少勞力的軍屬和貧苦農戶耕種。當金黃的麥浪在夏風中翻滾時,許多農民第一次感受到了“耕者有其田”政策的溫暖。識字班裏,那些曾經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莊稼漢和婦女,開始笨拙地握著鉛筆,寫下“抗日”、“民主”、“毛**”等字樣,眼中閃爍著對新知和未來的渴望。
    這些變化,像無聲的溪流,慢慢浸潤著幹涸的土地。邊緣區的一些村莊,態度也開始悄然轉變。曾經對八路軍敬而遠之的保甲長,開始偷偷派人送來糧食和情報;一些受敵偽壓迫的百姓,則主動找到武工隊,訴說苦難,請求庇護。
    盛夏的一天,謝文淵接到一份特殊的情報——駐守在某邊緣小鎮的偽軍中隊隊長,因其家人在敵占區受到鬼子欺壓,萌生了反正之意,但顧慮重重。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口。
    謝文淵深思熟慮後,決定親自部署這次策反行動。他沒有貿然接觸,而是先通過內線,將偽軍隊長家人已受到我方地下組織照顧的消息巧妙傳遞過去,消除了他的部分後顧之憂。隨後,又選擇了一個恰當的時機,派出一位以膽大心細著稱的敵工幹部,攜帶他的親筆信,潛入敵據點。
    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謝文淵在指揮部等待著消息,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節奏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平靜。這次行動風險極高,一旦失敗,不僅前功盡棄,還可能帶來更大的損失。他不由得想起在延安時,與婉茹討論過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策略,此刻正在實踐中接受嚴峻的考驗。
    直到天邊泛起魚肚白,派出的幹部才風塵仆仆地安全返回,帶回了成功的消息:偽軍中隊長已被成功爭取,約定在三天後的午夜,以其部隊換防為名,打開據點大門,接應我軍裏應外合。
    三天後的夜晚,行動按計劃進行。謝文淵親臨前線指揮。當信號火把在據點碉樓上劃出約定的弧線時,埋伏在外的部隊如猛虎下山,迅速衝入據點。戰鬥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大部分偽軍在隊長的帶領下放下了武器。此役,不僅拔除了一個楔入根據地的釘子,繳獲了一批武器裝備,更重要的是,極大地震懾了周邊的日偽勢力,鼓舞了根據地軍民的士氣。
    戰鬥結束後,在清理戰場時,謝文淵看到了那位率部起義的偽軍中隊長。那是一個麵容憔悴的中年人,眼神中帶著解脫,也殘留著一絲惶恐。
    謝文淵走上前,鄭重地向他敬了一個軍禮:“歡迎你回到中國人民的抗日陣營中來!”
    那位前中隊長愣住了,隨即眼眶有些發紅,嘴唇翕動了幾下,最終隻是深深地鞠了一躬。
    站在被攻克的據點高處,眺望著遠方在晨曦中漸漸清晰的太嶽群山,謝文淵心中感慨。這片土地,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也正在孕育著新的希望。軍事鬥爭的勝利是基礎,但真正的根基,在於贏得人心,在於讓這片土地上的人民看到光明的未來。這過程充滿了荊棘與險阻,需要智慧,需要耐心,更需要堅定的信念。
    他從懷中取出林婉茹繪製的那幅地圖,在上麵代表這個分區的位置,用力畫上了一個鮮紅的、代表鞏固與勝利的標記。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太嶽山的新篇章,還需要用更多的汗水、智慧,甚至鮮血去書寫。但他堅信,方向已然明確,道路就在腳下,星火終將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