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淮海序曲

字數:2692   加入書籤

A+A-


    一九四八年初冬的豫東大地,肅殺之氣比往年更甚。鉛灰色的天空低垂,寒風卷起黃淮平原上的枯草與沙塵,發出嗚咽般的聲響。謝文淵站在縱隊指揮部——一個利用廢棄地主宅院改造的掩體裏,凝視著牆上那張巨大的、布滿紅藍箭頭的淮海區域作戰地圖,感覺肩上的壓力如同窗外陰沉的天空,沉甸甸地壓下來。
    他所在的華東野戰軍主力縱隊,經過一年多外線作戰的錘煉,早已不是當初挺進大別山時那支略顯單薄的隊伍。戰士們臉上帶著長期征戰的風霜,眼神卻更加銳利,裝備也通過一次次戰鬥繳獲得到了極大改善。然而,麵對眼前即將展開的這場規模空前的戰役,沒有人敢有絲毫懈怠。
    地圖上,代表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的藍色標記,像一片巨大的、令人窒息的烏雲,盤踞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袤區域。國民黨軍試圖在這裏與解放軍進行戰略決戰,以其精銳兵團尋求主力對決,扭轉日益不利的戰局。
    “邱清泉的第二兵團,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還有孫元良、李彌……老頭子這次是把家底都掏出來了。”縱隊司令員指著地圖,聲音低沉而凝重,“我們的任務,是在野戰軍首長統一指揮下,協同中野兄弟部隊,分割包圍,逐個殲滅這些敵人!這是一鍋夾生飯,但我們必須把它吃下去!”
    謝文淵的目光緊緊跟隨著司令員的手指,大腦飛速運轉,分析著敵我態勢、兵力對比、地形特點。“敵人兵力雖多,但部署分散,指揮不統一,各有打算。我們雖然總體兵力不占優,但集中統一,士氣高昂。關鍵在於,能否迅速分割他們,形成局部優勢,打亂其部署。”
    他拿起紅藍鉛筆,在地圖上劃出幾個關鍵的箭頭。“首要目標,是爭取在敵人尚未完全收縮靠攏之前,抓住其突出的一部,比如位於新安鎮、運河一線的黃百韜兵團,予以包圍。這就要求我們行動必須迅猛,不顧一切疲勞和犧牲,以最快速度完成戰役開進和分割。”
    指揮部裏氣氛緊張,電報聲、電話鈴聲、參謀人員低聲交談的聲音不絕於耳。各種情報像雪片一樣匯集而來,又化作一道道指令傳達下去。謝文淵幾乎不眠不休,與司令員和其他領導反複研究作戰方案,推演各種可能。他眼窩深陷,但目光依舊炯炯有神。
    大戰前的動員在部隊中深入展開。不再是簡單的“保家保田”,而是“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宏偉目標激勵著每一個戰士。訴苦運動、立功計劃、火線入黨……各種政治工作將部隊的士氣推向高潮。戰士們擦拭著武器,準備著足夠的彈藥和幹糧,一種壓抑不住的戰鬥激情在營地裏湧動。
    十一月六日,戰役的號角終於吹響。無數支解放軍部隊,如同決堤的洪流,從四麵八方撲向預定的目標。謝文淵所在的縱隊,任務是直插隴海鐵路,割裂黃百韜兵團與徐州邱清泉兵團的聯係,並協同兄弟部隊完成對黃兵團的合圍。
    部隊在夜色和複雜天候的掩護下,開始了強行軍。沒有大路,就走小路、田埂,甚至蹚過冰冷的河水。敵人的飛機不時在頭頂盤旋,投下照明彈和炸彈,給行軍帶來極大威脅和傷亡。
    謝文淵隨前指行動,馬蹄裹著布,在嘈雜的行軍隊伍中,他的大腦卻在冷靜地處理著各種信息。不斷有偵察兵回來報告敵情和道路情況,不斷有通訊兵送來上級指示和友鄰部隊進展的消息。
    “報告!先頭團在碾莊圩以東遭遇敵軍頑強阻擊,進展緩慢!”
    “命令他們,不要糾纏!以小部隊牽製,主力繞過阻擊點,繼續向預定目標穿插!時間就是勝利!”謝文淵的聲音斬釘截鐵。
    “參謀長,右翼部隊報告,運河上的橋梁被敵人炸毀,工兵正在緊急架設浮橋!”
    “通知他們,不惜一切代價,盡快架通!同時尋找可以徒涉的地點!”
    一道道命令從他口中發出,清晰而果斷。他深知,在這場規模浩大的戰役中,任何一支部隊的遲疑,都可能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他必須像一部精密的機器,準確判斷,迅速決策。
    經過數個晝夜不眠不休的強行軍和激烈的前哨戰,部隊終於逼近了預定區域。震耳欲聾的炮聲從前方傳來,預示著包圍圈正在形成,更殘酷的戰鬥即將開始。
    在一個臨時挖掘的掩蔽部裏,謝文淵借著馬燈的光亮,再次審視地圖。代表我軍的紅色箭頭,已經如同幾把巨大的鐵鉗,深深嵌入藍色地域的結合部,眼看就要合攏。
    他能夠想象,被圍的敵軍此刻正如何驚慌失措,如何呼叫增援,而徐州的敵人又會如何拚命試圖解圍。淮海戰役這盤大棋,已經擺開,序曲已然奏響,接下來將是決定中國命運的血火交響。
    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帶著硝煙味的空氣,對身邊的作戰科長命令道:“通知各師,鞏固既得陣地,加緊構築工事,準備迎接敵人突圍和外部援軍的衝擊。同時,將我們的準確位置和當麵敵情,迅速上報野司。”
    走出掩蔽部,遠處的地平線被炮火映得一片通紅。謝文淵望著那壯麗而殘酷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曆史的莊重感。他知道,他和他的同誌們,正站在一個巨大轉折點的風口浪尖上。這場戰役,將不僅僅決定江淮河漢的命運,更將極大地加速一個舊時代的滅亡和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他下意識地摸了胸口,那裏,林婉茹的信和那本小小的《宣言》依舊緊貼著心房。這信念與情感的支撐,讓他在如此宏大而慘烈的曆史畫卷麵前,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堅定與清晰。
    淮海的序曲已經響徹雲霄,鋼鐵的碰撞與意誌的較量,即將在這片古戰場上全麵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