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銀質爭議:“驗銀師”的誕生
字數:3741 加入書籤
清河郡的折銀改革剛推進到第三個縣,就炸了鍋——這次不是官員抵觸,而是百姓鬧起了亂子。
起因是臨和縣的一個糧鋪老板,收了農戶的糧食卻壓低銀價,還振振有詞:“你這銀子摻了銅,成色差,一文不值!要麽按半價換糧,要麽你自己扛著銀子去繳稅,看衙役收不收!”農戶氣不過,拿著銀子去縣衙理論,可衙役也說銀子成色有問題,要麽多繳三成,要麽原路返回。一來二去,消息傳開,臨和縣的百姓都慌了:“折銀繳稅就是坑人!官府收的銀子要上等成色,我們哪有那麽多好銀子!”
消息傳到風渡墨耳朵裏時,他正在指導安和縣的吏員搭建稅收儀表盤。一聽這話,他立刻放下手裏的活,快馬加鞭趕往臨和縣——不用想,這又是糧商在背後搞鬼。實物稅時代,他們靠壓價收糧牟利;折銀時代,就轉而在銀子成色上做文章,一邊誣陷百姓的銀子是“劣銀”,趁機壓價收購;一邊又散布“官府收假銀”的謠言,挑起百姓對改革的不滿。
【作者插話:家人們!這糧商的套路真是與時俱進啊!實物稅玩“損耗”貓膩,折銀稅就搞“銀質”陷阱,簡直是古代版的“職業打假人”,隻不過人家是為了維權,他們是為了坑錢!隻能說,貪婪的人總能找到新的撈錢姿勢,防不勝防!】
風渡墨趕到臨和縣縣衙時,門口已經圍滿了手持銀子的百姓,吵吵嚷嚷要說法。一個老農舉著手裏發黑的銀子,哭喊道:“風大人,這是我賣了家裏唯一一頭豬換來的銀子,糧商說它是假的,衙役也不收,我可怎麽辦啊!”
風渡墨接過銀子,放在手裏掂量了一下,又用指甲刮了刮,心裏有數了——這銀子確實摻了少量銅,但純度也有八成以上,按照折算標準,繳一兩稅銀隻需多補一錢,根本不是糧商說的“一文不值”。問題的核心的是,沒有統一的銀質鑒定標準,百姓不知道自己的銀子成色如何,衙役和糧商說什麽就是什麽,這才給了他們鑽空子的機會。
“大家安靜一下!”風渡墨站上台階,大聲喊道,“銀子成色的問題,我今天就給大家徹底解決!從今天起,臨和縣設立‘驗銀點’,所有百姓的銀子,都可以先來這裏鑒定,成色多少、該繳多少稅,一目了然,絕不允許糧商和衙役亂說話!”
百姓們頓時安靜下來,眼裏滿是期待:“風大人,您怎麽鑒定啊?我們又看不懂!”
“這個簡單!”風渡墨笑著說,他早就有了主意。之前在平縣,他就認識一個姓周的銀匠,是銀匠世家傳人,祖上三代都在做銀器,對銀子的成色鑒定了如指掌——用火燒、用秤稱、用聲音辨,三招就能看出銀子的真假好壞。這次來郡府推廣,他特意把周銀匠帶在了身邊。
很快,周銀匠被請了過來。他手裏拿著一個小坩堝、一把精準的小秤,還有一個小錘子,往台階上一站,就開始演示:“大家看好了,這第一招是‘火燒驗銀’,真銀不怕火煉,燒完之後還是白亮的;要是摻了銅或鉛,一燒就變黑!”
說著,他拿起老農那錠銀子,放在炭火上燒了一會兒,拿出來一看,銀子表麵隻是微微發黃,並沒有變黑。“這銀子成色八成五,是好銀子!”周銀匠大聲說道。
【作者插話:好家夥!周銀匠這波是古代版的“質檢工程師”啊!三招驗銀法簡單粗暴又實用,比現代的光譜儀還接地氣!隻能說,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風渡墨這波人才引進太到位了!】
百姓們看得嘖嘖稱奇,紛紛把自己的銀子遞過去。周銀匠又演示了“稱重辨銀”和“聽音識銀”:“同樣重量的銀子,成色越高,體積越小;用錘子輕輕一敲,真銀的聲音清脆悅耳,摻了雜質的聲音就很沉悶。”
有個年輕人不信,遞過來一錠摻了大量鉛的假銀子。周銀匠用錘子一敲,“噗”的一聲悶響,再放到火上一燒,瞬間變黑。“你這銀子摻了鉛,是假的,不能用來繳稅!”周銀匠當場揭穿。年輕人臉一紅,灰溜溜地擠出了人群。
演示結束後,風渡墨當場宣布:“從今天起,全郡各縣都設立驗銀點,由周銀匠培訓一批‘驗銀師’,專門負責鑒定百姓繳稅銀子的成色。我們還製定了統一標準:上等銀(純度九成以上)繳1兩抵1兩稅;中等銀(純度八成到九成)繳1兩2錢抵1兩稅;下等銀(純度七成到八成)繳1兩5錢抵1兩稅;純度低於七成的,一律不收,由驗銀師告知百姓去哪裏兌換好銀!”
他還讓人把這個標準刻在石碑上,立在每個驗銀點和繳稅點旁邊,白紙黑字,一目了然。“以後誰要是再敢亂定銀質標準,不管是糧商還是衙役,一律杖責五十,罰沒家產!”
新規一出,百姓們徹底放心了。每天,驗銀點都排起了長隊,驗銀師們用周銀匠教的方法,認真鑒定每一塊銀子,還耐心給百姓講解成色知識。有個驗銀師用小錘子敲銀子聽聲音,百姓們好奇地圍著看,紛紛說:“這師傅敲敲打打,比算卦先生還靈!聽一聲就知道銀子好不好!”
糧商們的陰謀徹底落空了。之前靠誣陷百姓銀子成色差壓價收糧的糧鋪,現在門可羅雀;那些散布“官府收假銀”謠言的糧商,被百姓們當成了笑柄。臨和縣的王糧商,看著自家糧鋪裏堆積如山的糧食,氣得直拍桌子——百姓們現在都先去驗銀點鑒定銀子,再去繳稅,根本不跟糧商打交道,他的生意一落千丈。
【作者插話:糧商這波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本想靠銀質爭議搞垮改革,結果反而倒逼風渡墨建立了完善的驗銀體係,把他們的財路徹底堵死了!隻能說,不作死就不會死,跟改革者玩套路,簡直是班門弄斧!】
風渡墨看著驗銀點井然有序的樣子,心裏十分欣慰。他找到周銀匠,笑著說:“周師傅,這次真是多虧了你!沒有你,這銀質爭議還不知道要鬧到什麽時候。”
周銀匠憨厚地笑了:“風大人客氣了,我隻是做了我該做的。您這折銀改革是好事,能幫百姓不受欺負,我樂意幫忙!”
規則的價值,在於堵住每一個漏洞;改革的智慧,在於解決每一個具體的難題。 風渡墨看著石碑上的驗銀標準,心裏更加堅定了——改革就是這樣,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每堵住一個漏洞,改革就往前推進一步。
可他沒料到,糧商們並沒有就此罷休。王糧商看著自家日益冷清的糧鋪,心裏恨透了風渡墨。他召集了臨和縣其他幾個糧商,在密室裏密謀了一整夜。第二天一早,一個穿著驗銀師製服的年輕人,偷偷走進了王糧商的糧鋪。
“老板,您交代的事,我辦好了。”年輕人低聲說道,手裏拿著一袋沉甸甸的銀子。
王糧商滿意地點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記住,以後凡是來你這裏驗銀的百姓,隻要是上等銀,你就說成是中等銀,讓他們多繳銀子。要是有人問起,就說是銀子表麵有汙漬,影響了成色。隻要你做得好,好處少不了你的!”
年輕人點點頭,揣著銀子離開了糧鋪。他正是周銀匠培訓出來的驗銀師之一,被王糧商用重金收買,成了糧商們破壞改革的內應。
當天下午,就有百姓拿著驗銀師鑒定為“中等銀”的銀子,來到縣衙找風渡墨投訴:“風大人,我這銀子明明是上等成色,驗銀師卻說成是中等,讓我多繳二錢銀子,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啊!”
風渡墨接過銀子一看,銀質光亮,純度極高,分明是上等銀。他心裏咯噔一下,瞬間明白了——糧商們竟然買通了驗銀師,想從內部破壞驗銀體係!
他強壓著怒火,安撫好百姓,心裏卻掀起了驚濤駭浪。驗銀師是他解決銀質爭議的關鍵,一旦驗銀師被收買,整個驗銀體係就會崩塌,百姓對改革的信任也會蕩然無存。
那麽,風渡墨會如何處置被收買的驗銀師?他又會用什麽方法完善驗銀體係,防止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王糧商等糧商們,還會使出哪些陰招?咱們下一章接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