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禦前對決數據碾壓太子的終局之戰

字數:3527   加入書籤

A+A-


    河東郡城門洞開的消息傳到東宮,太子氣得砸碎了案頭的玉如意——他沒想到,自己的手諭、糧商的重金收買,竟然連一個小小的勸農使都搞不定。盛怒之下,太子幹脆親自入宮,在皇帝麵前上演了一出“聲淚俱下”的控訴。
    “父皇!風渡墨目無君上,藐視儲君,在河東郡煽動百姓鬧事,逼得刺史不得不開門!”太子跪在地上,捶胸頓足,“他這哪裏是推行改革,分明是在培植私黨,圖謀不軌!再任由他胡來,天下恐生大亂啊!”
    【作者插話:家人們!太子這波是把“賣慘營銷”玩到了極致!打不過就找“家長”告狀,明明是自己阻撓改革,反倒說成是別人“圖謀不軌”!這套路擱現代就是“職場撕逼輸了,直接找CEO哭訴求援”,臉皮厚度堪比城牆拐角!隻能說,儲君的身份就是最大的“免死金牌”,耍起無賴來根本沒轍!】
    皇帝揉著眉心,心裏五味雜陳。一邊是自己寄予厚望的儲君,一邊是能為朝廷增收、受百姓擁戴的改革者,他夾在中間,進退兩難。最終,他下了道聖旨:“傳風渡墨即刻回京,於金鑾殿當眾對質!”
    消息傳到河東郡,李鐵山急得直跺腳:“風大人,金鑾殿上都是太子的人,您這一去,就是羊入虎口啊!不如咱們帶著百姓的聯名信,逼陛下主持公道!”
    “聯名信是民心,卻不是鐵證。”風渡墨搖搖頭,轉身讓人搬來一個巨大的木箱,“真正能說服陛下的,是這個。”
    打開木箱,裏麵是十幾塊金屬活字鐵板——有清河郡、河東郡的稅收數據對比,有百姓滿意度的統計,還有糧商行賄的證據複刻,最顯眼的,是一塊刻著“全國改革收益預估”的鐵板,上麵用醒目的大字寫著:“推行折銀一年,國庫可增收百萬兩,損耗率降至3%以下”。
    “這是我給陛下的‘答卷’,也是給太子的‘戰書’!”風渡墨眼神堅定,“金鑾殿上,我不用嘴說,用數據說話!”
    三天後,金鑾殿上,文武百官分列兩側,氣氛凝重得能滴出水來。太子站在一側,昂首挺胸,身後的大司農等人摩拳擦掌,等著看風渡墨出醜;風渡墨則一身布衣,手裏捧著那塊“全國改革收益預估”鐵板,從容地站在殿中。
    “風渡墨,”皇帝坐在龍椅上,語氣威嚴,“太子彈劾你目無儲君、煽動民心,你可有話說?”
    “回陛下,臣無話可說,但有數據可證!”風渡墨上前一步,將鐵板放在殿中早已準備好的架子上,“陛下請看,這是清河郡推行折銀半年的成效:實物稅時代,每年損耗糧食十萬石,折銀後僅損耗六千石,節省的糧食可養活三萬百姓;國庫增收十五萬兩,可補充邊境軍餉,緩解國庫空虛!”
    他又讓人呈上河東郡的初步數據:“河東郡推行折銀僅五日,百姓繳稅效率提升三倍,糧商壓價現象消失,已有上千農戶主動改種糧食,明年糧食產量預計增長一成!”
    【作者插話:絕了!風渡墨這波是把“金鑾殿”變成了“數據分析發布會”!別人靠嘴吵架,他靠數據碾壓,這就好比現代辯論會上,對方扯感情牌,你直接甩PPT放數據,瞬間秒殺全場!隻能說,知識就是力量,數據就是底氣!】
    太子臉色一變,厲聲反駁:“一派胡言!這些數據都是你偽造的!折銀破壞祖製,動搖國本,百姓隻是一時被你蒙蔽,久而久之,必然民怨沸騰!”
    “太子殿下,臣不敢偽造數據!”風渡墨轉身,指向殿外,“殿外有清河郡、河東郡的百姓代表,還有負責記賬的書吏、驗銀的銀匠,他們可以為數據作證!而且,這些數據都是用金屬活字刻成,無法篡改,陛下可派人查驗!”
    皇帝當即下令,傳百姓代表和書吏上殿。清河郡的老農捧著自己的繳稅憑證,哭著說:“陛下,草民之前繳糧,每年都要被克扣一半,現在折銀繳稅,一分錢都沒多花,還省了糧食,風大人是好官啊!”
    河東郡的書吏則呈上三層木盒台賬:“陛下,這是河東郡五日的稅收台賬,收納、熔鑄、入庫數據一一對應,絕無差錯,損耗率僅2.5%,遠低於實物稅時代的三成!”
    文武百官見狀,紛紛議論起來。之前支持太子的官員,此刻也麵露猶豫——數據確鑿,百姓證言真切,再反對,就顯得自己別有用心了。
    大司農趕緊站出來,試圖挽回局麵:“陛下,折銀雖有小利,但後患無窮!百姓都用銀子繳稅,糧食必然滯銷,糧商破產,天下糧價大亂!”
    “大司農大人此言差矣!”風渡墨拿出另一塊鐵板,上麵刻著糧價走勢分析,“實物稅時代,糧價波動三成以上,是因為百姓被迫集中賣糧;折銀後,百姓可自主選擇賣糧時間,糧商無法趁機壓價,糧價反而更加穩定!而且,臣已建議設立國家糧食儲備倉,糧價低時收購,糧價高時出售,徹底穩定糧價!”
    他頓了頓,目光直視太子和大司農:“至於糧商破產,不過是那些靠壓價、行賄牟利的奸商!真正誠信經營的糧商,反而能因為糧價穩定而獲利!太子殿下,大司農大人,你們口中的‘後患’,不過是奸商的私利罷了!”
    【作者插話:這波反擊太致命了!風渡墨直接戳穿了太子一黨的核心痛點——他們維護的不是國本,是自己的私利!這就好比現代職場上,有人反對新政策,你直接指出他是因為新政策斷了他的灰色收入,瞬間讓他啞口無言!】
    太子氣得渾身發抖,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大司農更是麵如土色,他侄子是最大的奸商,風渡墨的話,無疑是在打他的臉。
    皇帝看著鐵板上清晰的數據,又聽著百姓的真切證言,終於拍板定論:“風渡墨所言屬實!折銀改革利國利民,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推行!太子閉門思過三月,反思己過;大司農縱容親屬牟利,革去官職,永不錄用!”
    金鑾殿上,瞬間一片寂靜。太子癱坐在地上,不敢置信;支持改革的官員則歡呼雀躍;風渡墨看著龍椅上的皇帝,深深鞠了一躬——這場持續數月的改革之戰,終於以勝利告終。
    消息傳出,全國震動。清河郡、河東郡的百姓們敲鑼打鼓,慶祝改革勝利;其他郡的百姓也紛紛盼著折銀改革盡快落地。李鐵山帶著鐵匠鋪的夥計,連夜打造了一個巨大的稅收儀表盤,立在京城門口,上麵刻著“數據為證,改革惠民”八個大字,成為京城最熱鬧的景觀。
    風渡墨站在儀表盤前,看著來來往往歡呼的百姓,心裏感慨萬千。所謂改革,從來不是一個人的孤軍奮戰,而是民心所向的必然;所謂勝利,也不是擊敗對手的榮光,而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踏實。 這句話,他用無數個日夜的奔波、無數次的危機公關,終於徹底讀懂了。
    可就在全國都沉浸在改革勝利的喜悅中時,一個太監悄悄找到風渡墨,遞給他一張紙條。風渡墨展開一看,上麵隻有一句話:“太子雖敗,餘黨未除,勸君慎行。”
    他抬頭看向東宮的方向,眼神變得深邃起來。他知道,這場改革的勝利,隻是一個開始。太子一黨的餘黨遍布朝野,糧商的勢力依然存在,接下來,他要做的,是鞏固改革成果,堵住每一個可能出現的漏洞,讓折銀之法真正惠及天下百姓。
    那麽,太子的餘黨會如何暗中破壞改革?風渡墨又將推出哪些新的舉措,鞏固改革成果?咱們下一章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