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小喬燉白鴨

字數:3792   加入書籤

A+A-


    “跑滴滴隻是一個生存手段,不是一份事業。”
    柳江低下頭,手指無意識地絞在一起,“我現在就想找份好工作,多賺點錢。”
    至於事業什麽的,他要什麽沒什麽,哪裏敢想?
    柳橋的聲音柔和下來:“我為你規劃了三條全新的路徑。這些路徑的共同點是:入門有明確標準,晉升有清晰階梯,能讓你真正掌握一門不受地域限製的‘數字化手藝’,你願意往這些方向發展嗎?”
    對於姐姐講的,柳江聽懂個大概。
    柳橋給他詳細介紹了三個方向:新媒體運營助理、電商運營助理和數字化推廣專員。
    “……這是一門非常值錢的技術。”
    柳江的眼睛微微亮了一下,尤其是聽到第二個選項時。
    柳橋趁熱打鐵,“真正的麵子,不是開什麽車,而是當親戚問起你做什麽時,你可以自信地說出一個具體的、有前景的職業,以及豐厚的收入。”
    她接著展示了詳細的階段計劃:
    第一階段,她可以幫忙支付學費,讓柳江參加線上線下實戰課程,同時通過自己的關係為弟弟遠程找實習崗位。
    “在你學習階段,我每月會給你2000元生活費補貼。”柳橋覺得身為姐姐,在她有能力的情況下,幫助弟弟是不可避免的,但要立好界限。“這個錢不是無償的,需要你賺錢後償還。”
    “哦!”
    “等你工作了,我可以每周花1小時幫你複盤工作,教你如何匯報、如何溝通。”
    之後的路就要柳江自己走了。
    柳江的眼神跳了跳,“這些聽起來就不好做。”
    “好不好做不是大腦想的,得你先去做。”
    涉及專業上的事,柳橋整個人氣質都變了。
    這樣的她,讓柳江感覺到了距離感,“我要是做不好呢,你還給錢嗎?”
    柳江伸了伸腿,身上流露出一種類似“破罐子破摔”的氣質,這讓柳橋很不喜歡。
    “你不進取,神仙也救不了你,你要成長,絕處也能逢生。”她的臉色微微冷了下來,“你隻是我弟弟,不是我兒子,幫你是我善良,不是應該。”
    柳江沉默了會兒,撇了撇嘴,“我就知道你看不起我。”
    “我隻是平等的看不起任何不做事還找別人要錢的人。”柳橋“啪”的下關上電腦,“你不是想買車嗎?可以,如果你課程結束,順利拿到結業證書,並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就資助你三萬塊買車,算是提前送你的新婚禮物。”
    柳橋繼續冷靜的說出自己的打算:“如果你不去學習,我就把這學費包括承諾給你的生活費折合在一起給你五萬塊,這五萬塊,我隨便你拿去買車還是幹什麽都行,還是那句話,拿了這五萬塊,以後你結婚生孩子還是要幹嘛,我通通都不會再給你錢了,且,你的工作問題也別找我。”
    房間陷入沉默,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狗吠聲。
    柳江抬起雙手蓋住臉,輕聲說:“我……我需要考慮一下。”
    “我給你一周的時間考慮。”
    ……
    鄉下的夜色總是來得特別早,不到七點,天已墨黑。
    劉月枝在樓下喊姐弟倆下樓吃飯。
    柳橋從房間出來,看到弟弟躺在沙發上刷手機。
    “媽媽叫吃飯。”
    “你先去吃,我晚點吃。”
    柳橋深深的看了弟弟一眼,轉身下樓。
    劉月枝看到女兒下來問:“你弟呢?”
    “在沙發上玩手機。”
    “就知道玩手機!”
    劉月枝叨叨著就挪步往樓上走,被柳橋一把拉住:“他不想吃就算了,我們先吃。”
    “怎麽不想吃?”劉月枝疑惑道,“中午他還說讓我做‘小喬燉白鴨’,怎麽我做好他又不吃了?”
    聽到有“小喬燉白鴨”,柳橋感覺自己的口水都要下來了。
    小喬燉白鴨起源於三國時期。
    據傳說,周瑜的妻子為他燉製了一鍋滋補菜肴,用的是冬蟲夏草和澤蘭,並稱之為“柴桑鴨”。後來改名為“小喬燉白鴨”,成為九江的特色傳統名菜,是九江餐飲文化的代表之一。
    湖口鄉下沒多少人會做。
    “上次我和你爸在柴桑一個小區做事,老板請我們到大酒店吃飯,我吃過就會了。”
    劉月枝在灣裏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廚藝也好。
    因此,柳橋一直覺得自己家小時候雖然窮,卻也沒覺得有多苦。
    這多虧了有媽媽的好廚藝加持。
    同時,這也離不開爸爸愛吃,總喜歡上山下水搞很多平時買不到的食材,拿回家經過媽媽的巧手烹飪,一家四口經常吃的美滋滋。
    有弟弟特意點的菜,柳橋就沒繼續攔著媽媽叫他下樓吃飯。
    等到柳江下樓,柳橋已經把三個人的米飯都打好了。
    柳江因為心裏裝著事,這頓晚餐吃的沉默。
    劉月枝沒注意到兒子低落的情緒,高高興興的和女兒分享“小喬燉白鴨”的做法:
    “焯水去腥後放入瓦缽內,加入冬蟲夏草、澤蘭、薑、蔥、花雕酒和清水,燒開後再用小火慢慢的燉,燉到鴨肉酥爛,湯發白就可以了。”
    說起做菜,劉月枝十分有心得,“今天的鴨子我靠在爐邊燉了兩個多小時,柴火燉的,你們多吃些。”
    柳橋點頭,輕輕吹掉碗裏的蔥後,緩緩喝了口湯,差點沒鮮掉舌頭,“好吃好吃!”
    每次做了好菜,劉月枝最高興的就是看到孩子老公吃的高興,也不吝嗇和別人分享自己的廚藝,“這鴨子是我去隔壁找葉癩痢買的,那個養鴨子的葉癩痢,你還記得嗎?”
    葉癩痢在附近十裏八鄉都是出名的人,柳橋當然記得,“他怎麽了?”
    “他家女兒去年嫁人了,我昨天看到她挺著好大肚子,有六七個月,坐在門口曬太陽,身上穿的幹幹淨淨的,脖子上帶著金項鏈,手上帶著金戒指,聽說她家公婆對她好的不得了。”
    “她結婚了啊?”柳橋驚訝極了。
    她記得那戶人家的女兒是個傻子,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