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阻力實驗

字數:4337   加入書籤

A+A-


    清晨的陽光透過礦洞頂部的裂隙,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斑。程明站在新搭建的實驗台旁,看著五名弟子圍著三張石桌好奇地打轉。石桌上擺著三個一模一樣的陶缸,分別裝著清水、粘稠的靈液和空無一物 —— 代表三種介質:水、靈液與空氣。每個陶缸旁都放著十根打磨光滑的楊木棍,棍身刻著均勻的刻度,末端係著紅色綢帶。
    “今日學阻力。” 程明拿起一根木棍,在空氣中隨意揮動,綢帶輕輕飄動,“你們每天揮劍、走路、甚至呼吸,都在對抗阻力。格物學要做的,就是找到這看不見的力的規律。”
    王鐵搓著粗糙的手掌,鐵匠之子的他對 “力” 有著天然的敏感:“程先生,阻力就是擋著咱們使勁的東西?就像拉風箱時風的反勁兒?” 他去年幫父親拉風箱時,胳膊被那股無形的阻力磨出了厚厚的繭子。
    “正是。” 程明讚許點頭,將木棍垂直插入水缸,紅色綢帶在水麵漂浮,“現在,每個人用相同的力氣,讓木棍從缸底勻速升到水麵,記錄所用時間和感受。”
    五名弟子立刻行動起來。王鐵性子最急,握住木棍猛地向上提,水花四濺中,他卻 “咦” 了一聲:“不對勁!看著水軟乎乎的,提起來咋這麽沉?” 他的臉憋得通紅,木棍在水中搖搖晃晃,綢帶歪斜著劃出不規則的弧線。
    林芽則細心得多。藥童出身的她習慣了攪拌藥汁,雙手平穩發力,木棍垂直上升,綢帶始終保持水平:“先生,水好像在推木棍側麵,速度快的時候,推力更明顯。” 她盯著木棍上的刻度,認真記下 “從缸底到水麵,用時三息”。    程明在石板上記錄數據時,注意到少女蘇巧正盯著水麵的波紋發呆。她的木棍懸在水中一動不動,纖細的手指在刻度上輕輕點動:“先生,要是木棍斜著會不會省力?” 她試著將木棍傾斜 30 度,果然發現上升速度快了些,綢帶的飄動幅度也小了。
    最後動手的是書生周硯。他沒有立刻提木棍,而是先在紙上畫了個水缸的剖麵圖,標注出深度和木棍長度,才慢條斯理地操作。當木棍升到水麵時,他推了推不存在的眼鏡:“水的阻力與速度有關,越快阻力越大,符合昨日學的二次函數特征。” 雖然還沒完全掌握數學公式,但他已經開始嚐試用理論解釋現象。
    第一輪實驗結束,程明將石板上的數據圈出重點:“王鐵用時兩息但軌跡歪斜,因為發力過猛導致阻力劇增;林芽勻速上升用時三息,阻力穩定;蘇巧傾斜角度省力,說明接觸麵積影響阻力大小。” 他用木炭在石板上畫了個流線型:“物體與介質接觸的麵積越小,形狀越光滑,阻力就越小。”
    “就像魚!” 林芽突然拍手,“我在藥池見過錦鯉,身子圓溜溜的遊得最快,扁平的鯽魚就慢得多!” 她常年幫丹房換水,對水中生物的習性了如指掌。
    程明笑著點頭,指向第二個裝著粘稠靈液的陶缸。這缸靈液是用靈泉活水加入茯苓粉熬製的,密度是清水的三倍,表麵泛著淡淡的靈光。“現在試試這個,注意感受阻力變化。”
    這次弟子們都謹慎起來。王鐵深吸一口氣,緩緩向上提木棍,剛移動半尺就額頭冒汗:“乖乖!這玩意兒比泥漿還粘!” 木棍周圍的靈液形成漩渦,將綢帶緊緊裹在棍身上,仿佛有隻無形的手在往下拽。
    石冬的嘴唇抿成一條直線。他的木棍上升速度最慢,卻最穩定,指尖傳來的阻力讓他想起在礦洞搬運粘稠的礦漿:“靈液會‘粘’著木棍,速度慢的時候阻力小,快了就像被粘住。” 他發現當木棍靜止時,靈液會慢慢包裹住棍身,形成一層薄膜。
    蘇巧嚐試了不同的傾斜角度,最終發現 45 度時最省力:“接觸麵積小了一半,阻力也少了一半。” 她的手指在木棍刻度上快速計算,很快得出了近似的比例關係。周硯則專注於記錄不同深度的阻力差異,發現靈液的阻力隨深度增加呈線性增長,這與清水的規律截然不同。
    最後是空缸裏的 “空氣實驗”。弟子們揮動木棍時幾乎感受不到阻力,綢帶隻是輕輕飄動。周硯突然提出疑問:“先生,空氣阻力既然這麽小,為何飛劍要做成流線型?直接用方形鐵塊不是更堅固嗎?” 這個問題讓其他弟子也好奇起來,他們見過的飛劍無一例外都是狹長鋒利的形狀。
    程明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王鐵用相同的力氣,分別揮動扁平的木板和圓柱形木棍:“感受兩者的差別。” 王鐵揮動木板時,手臂被空氣推得微微震顫,而木棍則順滑得多。“空氣阻力雖小,但飛劍速度極快,根據公式,阻力與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當速度達到百丈每秒時,空氣阻力會變得極其恐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在石板上畫出飛劍的橫截麵:“流線型能讓空氣沿著表麵流動,減少漩渦產生。就像蘇巧傾斜木棍省力的道理,接觸麵積小了,阻力自然減小。” 程明拿起兩根木棍,一根削成流線型,一根保持方形,讓兩人同時揮動:“你們看,流線型的木棍綢帶飄動幅度更小,說明阻力確實更小。”
    實驗進行到午時,礦洞外傳來送飯的鈴鐺聲,洛清羽提著食盒走進來,看到石桌上的陶缸忍不住笑:“我就說靈泉的水少了半缸,原來是被你們拿去做實驗了。” 她放下食盒,看到石板上的阻力公式,眼睛亮了起來,“這就是你說的‘流體力學’?”
    “正是。” 程明給她講解實驗結果,“靈液的阻力比水大,因為密度和粘度更高;空氣阻力雖小,但速度快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忽略。這些規律不僅適用於木棍,對飛劍、法術甚至身法都同樣重要。”
    周硯突然放下筷子,在紙上畫出飛劍飛行的軌跡:“如果知道飛劍的形狀和速度,就能用公式算出阻力,進而優化飛行姿態?” 他想起宗門典籍裏記載的 “禦風訣”,總說要 “順天勢而行”,現在才明白所謂的 “天勢” 就是空氣流動的規律。
    王鐵拍著大腿:“我爹打造農具時總說‘方柄費力氣’,原來也是阻力的道理!下次我讓他把鋤頭柄做成圓的,再打磨光滑些!” 格物學的原理突然與他熟悉的鐵匠活聯係起來,讓他對枯燥的實驗產生了濃厚興趣。
    蘇巧則盯著靈液缸裏的漩渦發呆:“法術是不是也有阻力?比如釋放火球術時,周圍的靈氣會形成阻力,影響火球的速度和射程?” 她從小跟著繡娘母親做活,對絲線穿過布料的阻力感受深刻,很自然地聯想到法術與靈氣的互動。
    程明欣慰地看著弟子們的討論。從最初對數學的困惑,到現在能主動將實驗原理與生活、修真聯係起來,這些無靈根的雜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格物學。他知道,阻力實驗隻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複雜的力學、聲學、光學實驗等著他們。
    夕陽西下時,弟子們整理實驗數據,石板上的公式和圖表已經密密麻麻。王鐵將打磨光滑的木棍捆成一束,打算帶回鐵匠鋪做進一步研究;林芽采集了不同濃度的靈液樣本,想看看阻力與靈力濃度的關係;蘇巧則開始設計更符合流線型的木劍模型。
    躲在暗處的監視者將這一切記錄在玉簡上,其中 “飛劍阻力公式” 和 “流線型優化” 的字樣被特別標注。當玉簡送到宗主淩霄子手中時,老宗主摩挲著光滑的玉簡邊緣,看著窗外夕陽下的格物院方向,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礦洞內,程明收起最後一塊石板,看著弟子們離去的背影,心中充滿了成就感。這些被宗門視為 “廢物” 的年輕人,正在用格物學的鑰匙打開新世界的大門。阻力實驗不僅教會了他們力學原理,更讓他們明白:即使沒有靈根,也能通過理解規律、優化方法,在這個修真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
    夜風吹進礦洞,帶來靈草的清香。程明望著石壁上 “格物三公理” 的刻字,手指輕輕拂過 “數度可測” 四個字。他知道,傳統勢力的阻力遠比實驗中的阻力更頑固,但隻要像優化流線型那樣找到正確的方法,格物學的種子終將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明天,他們將開始研究更複雜的 “浮力實驗”,探索物體在靈液中漂浮的奧秘。而這一切,都將為未來解析靈氣驅動的飛行法器、優化法術釋放效率打下基礎。格物院的燈光在夜色中亮了很久,像一顆在黑暗中堅持燃燒的火種,照亮了無靈根者的希望之路。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