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格物院雛形
字數:4979 加入書籤
深秋的晨霧順著礦洞入口的藤蔓蜿蜒而入,在青石地麵凝結成細碎的露珠。程明踏著露水走進洞內時,聽見了此起彼伏的報數聲 —— 那是石夯在用特製的銅尺測量靈氣羅盤的指針偏移角度,少年低沉的嗓音在空曠的礦洞裏回蕩,帶著前所未有的專注。
三個月前還堆滿廢石的礦洞,如今已悄然變了模樣。洞口被拓寬了三尺,用加固過的鬆木搭起簡易門楣,上麵掛著塊粗糙的木牌,“格物院” 三個字是趙文用炭筆寫的,筆鋒雖稚嫩卻筆筆端正。洞內被石牆隔成兩半,左側的學習區鋪著平整的石板,擺著六張用樹幹打磨的桌椅,桌麵上刻滿了密密麻麻的刻度和公式;右側的實驗區則更顯雜亂,銅製量桶、磁擾礦石陣列、浸泡著靈草的玻璃器皿在石壁火把的映照下泛著微光。
“先生早!” 正在整理數據的蘇巧抬頭,辮子上還別著半截石墨筆。少女的手指在石板上快速滑動,將昨夜記錄的靈氣濃度數據轉化為柱狀圖,每個刻度都精準到小數點後兩位。她的指尖沾著感靈粉,接觸石板時留下淡藍色的痕跡,那是靈氣與石墨發生反應的結果 —— 這是程明教給他們的 “靈氣顯色法”,能讓無形的靈氣變化可視化。
程明點頭回應,目光掃過實驗區。王鐵正蹲在熔爐前,用特製的量規測量鐵條的熱脹冷縮幅度,少年赤裸的胳膊上沾著煤灰,卻對燙得發紅的金屬毫不在意;林苗則在調試新製的 “靈液比重計”,玻璃管裏的鉛塊懸浮在粘稠的靈液中,她正用羽毛筆記錄液麵刻度,筆尖懸在紙麵三寸處,生怕呼吸擾動了靈液表麵;趙文站在石壁前,將程明口述的公式刻在石麵上,他發明了用不同顏色的礦石粉末區分公式符號的方法,紅色代表常量,藍色代表變量,綠色則是靈氣係數。
石牆上掛著幅巨大的 “礦洞靈氣分布圖”,那是五人用三個月時間測繪出的成果。圖上用不同顏色的線條標注著靈氣流動軌跡:紅色箭頭表示上升氣流,藍色箭頭代表下沉氣流,黃色圓點則是靈氣節點。最令人驚歎的是,這些軌跡與程明用格物學計算出的理論模型重合度高達七成,這意味著他們已經能初步掌握靈氣運動的規律。
“先生,您看這個。” 王鐵舉著塊彎曲的鐵條跑過來,鐵條兩端懸掛著不同重量的礦石,中間的支點處刻著細密的刻度,“按照杠杆公式,當力臂比是 31 時,左端掛五斤礦石就能撬動右端十五斤的,誤差不到半兩!” 少年黝黑的臉上滿是興奮,他父親是鐵匠,打了一輩子鐵器卻從未想過,鐵條的力量竟能被 “算” 出來。
程明接過鐵條仔細檢查,支點處的磨損均勻,顯然經過了反複調試。他讚許地點頭:“很好,下一步可以試試在不同濕度下的承重變化,靈氣濃度會影響金屬的延展性。” 他轉身走向實驗台,那裏擺著個更複雜的裝置 —— 用磁擾礦石和靈木搭建的 “氣流模擬器”,能通過轉動把手調節內部靈氣流速。
林苗正盯著模擬器的玻璃罩,裏麵懸浮著用感靈粉染過的蒲公英種子。當她轉動把手時,種子的運動軌跡立刻變得紊亂,撞到器壁後又沿著新的軌跡飄動。“先生,靈氣流速超過 0.8 丈 秒時,種子的運動就完全沒有規律了,這和您說的‘湍流現象’一模一樣!” 少女的眼睛亮晶晶的,藥童出身的她從小就與靈氣打交道,卻從未想過能如此清晰地 “看見” 靈氣的運動。
程明示意她記錄下數據:“湍流的本質是能量的無序傳遞,就像煉丹時火候不穩會導致藥性渙散。掌握了湍流規律,你們未來甚至能優化丹爐的設計。” 他的話讓林苗眼睛更亮,手指在石板上記錄的速度又快了幾分。
學習區的石桌上,擺著程明剛完成的書稿。泛黃的草紙上用炭筆寫著《格物初階?數學與靈氣基礎》,封麵上畫著個簡單的坐標係,橫軸標著 “時間”,縱軸標著 “靈氣濃度”,兩條相交的直線構成了最基礎的函數圖像。書稿分為三卷:第一卷講數字與加減乘除,用礦石稱重、靈草計數作為例子;第二卷講幾何與測量,包含礦洞測繪的具體方法;第三卷則是靈氣基礎,用數學公式解釋靈氣流動的規律。
“先生,這書稿真能讓無靈根者也懂靈氣?” 趙文放下刻刀,手指輕輕拂過書稿上的公式。書生出身的他曾因無靈根被書院拒收,如今卻能看懂這些曾被視為 “天書” 的符號,這種轉變讓他對格物學充滿了敬畏。
程明拿起書稿翻開:“靈氣本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就像水流有強弱,火焰有溫度,都能用數字衡量。無靈根隻是無法直接吸收,但隻要掌握規律,就能借助工具引導和利用。” 他指著書中的 “靈氣傳導公式”,“比如這個,隻要知道介質的導電率和距離,就算沒有靈根,也能計算出雷電法術的殺傷範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文若有所思地點頭,將這段對話刻在石壁的 “格物精要” 欄裏。那裏已經刻滿了程明的教誨,從 “萬物有理” 到 “數度可測”,每個字都被礦石粉末填得清清楚楚,在火光下閃著微光。
洞外傳來輕快的腳步聲,洛清羽提著竹籃鑽了進來,籃子裏裝著新製的石墨筆和空白草紙。少女的發髻上別著朵靈犀花,那是能增強感知的靈草,顯然是特意為他們帶來的。“爺爺讓我送來這些,說你們的石墨快用完了。” 她將草紙分發給眾人,目光落在靈氣分布圖上,驚訝地睜大了眼睛,“這些軌跡…… 和丹房的聚靈陣很像!”
蘇巧立刻拉著她講解:“洛師姐你看,這裏的黃色節點對應礦洞的磁擾礦石脈,靈氣在這裏會形成漩渦,就像聚靈陣的陣眼!” 少女指著圖上的漩渦標記,那裏的靈氣濃度是其他區域的三倍,“我們按先生教的公式調整了礦石擺放角度,漩渦的穩定性提高了五成呢!”
洛清羽看著石板上的計算過程,又對比著分布圖,眼中滿是震撼:“原來聚靈陣的原理能用公式算出來?我學了三年聚靈術,都不知道陣眼角度差半寸會有這麽大影響!” 她突然意識到,程明教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 用數字和規律取代模糊的 “感覺” 和 “悟性”。
程明笑著補充:“等你們掌握了高階數學,甚至能設計出比宗門製式更高效的聚靈陣。靈氣從不偏袒誰,隻遵循規律運行。” 他的話讓五名弟子的眼睛都亮了起來,連一直沉默的石夯都攥緊了拳頭,在石板上用力刻下 “規律” 二字。
午後的陽光透過礦洞頂部的縫隙照進來,在地麵投下斑駁的光斑。當程明指導王鐵調試新的 “靈氣阻力儀” 時,儀器突然發出輕微的嗡鳴,探頭上的感靈粉泛起淡藍色的光暈。五人同時驚呼出聲 —— 這是靈氣被引動的跡象!
“先生,儀器在自動引動靈氣!” 石夯的聲音帶著顫抖,他將手放在儀器旁,能清晰地感覺到一股微弱的氣流順著固定軌跡流動,那是完全由裝置結構引導的靈氣運動,與修士的靈力無關。
程明的眼中閃過欣慰的光芒。這股靈氣波動雖然微弱,卻意義非凡 —— 它證明了格物學的力量,證明了無靈根者也能通過知識引動靈氣。他示意眾人安靜:“記錄下此時的儀器參數,這是格物院第一個自主引動的靈氣反應,值得被銘記。”
夕陽西下時,洛清羽帶著這個消息離開了礦洞。她不知道的是,在她離開後不久,礦洞深處的陰影裏,一道身影悄然浮現。那是位穿著灰袍的老者,臉上布滿皺紋,眼神卻銳利如鷹 —— 他是宗主淩霄子的心腹,負責監視格物院的動靜。老者望著洞內隱約的藍光和傳來的報數聲,指尖在傳訊符上快速書寫,片刻後符紙化作流光飛向主峰。
宗主大殿內,淩霄子展開傳訊符,上麵的字跡簡潔卻清晰:“格物院現微弱靈氣波動,五名無靈根者可按公式操作儀器,書稿已初成,含靈氣計算之法。” 老宗主撚著胡須,目光落在窗外的後山方向,那裏的礦洞雖不起眼,卻隱隱透出與宗門其他地方不同的氣息。
“數度可測……” 淩霄子低聲念著程明常說的話,眼中光芒漸盛。他想起三個月前長老會的爭論,想起雷長老等人的激烈反對,又想起程明在大比中展現的種種奇跡。這個引氣期的年輕人帶來的,或許不僅僅是新奇的技巧,更是能改變修真界根基的變革。
“繼續監視,勿要打擾。” 淩霄子寫下回複,傳訊符化作流光飛出。他拿起案上的《格物初階》手抄本,那是魏長老偷偷送來的,上麵的公式和圖表雖簡單,卻蘊含著嚴謹的邏輯。老宗主輕輕摩挲著紙頁,仿佛能看到礦洞裏那五名年輕人專注的臉龐,看到格物院在晨霧中逐漸清晰的輪廓。
礦洞內,火把的光芒漸漸轉暗。程明看著收拾儀器的弟子們,他們的臉上沒有了初來時的迷茫和自卑,取而代之的是對知識的渴望和對未來的信心。石牆上的公式在火光下跳動,仿佛活過來一般,與空氣中微弱的靈氣波動共鳴。
“今天就到這裏,明天我們學習方程組。” 程明收起書稿,聲音在寂靜的礦洞裏格外清晰,“記住,格物院能有今天,不是因為我,而是因為你們相信規律的力量。”
五名弟子齊聲應是,收拾東西的動作更加輕柔,仿佛生怕驚擾了空氣中那縷來之不易的靈氣。當他們走出礦洞時,天邊的星辰已經亮起,趙文回頭望去,隻見格物院的燈火在夜色中閃爍,像一顆倔強的火種,在被遺忘的後山深處,悄然點燃了希望。
程明站在靈氣分布圖前,指尖劃過那些代表靈氣節點的黃色圓點。他知道這隻是開始,前路還有無數挑戰 —— 傳統勢力的阻撓、知識體係的完善、更高階的靈氣規律探索…… 但看著石牆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弟子們留下的痕跡,他的心中充滿了力量。
格物院的雛形已現,第一批科學修士的種子已經埋下。在這片被視為廢棄之地的礦洞裏,一種全新的修真之路正在緩緩鋪就,而這條路的起點,就是這些看似無用的數字、公式和永不熄滅的探索之心。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