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糧倉爆破
字數:4887 加入書籤
青州的夜,沉得像浸了墨的棉絮。淨血軍進駐後的第三天,李家村就傳來了哭聲 —— 兩個農民因私藏土炸藥配方,被修士用斬靈刀挑斷了手筋,扔在村口示眾,血染紅了半條土路。消息傳到王鐵山所在的王家村時,他正蹲在小穗的墳前,手裏攥著那本《格物論》手抄本,書頁被夜露打濕,“格物致知” 四個字卻愈發清晰。
“鐵山哥,不能再等了!” 老李頭裹著破舊的棉襖,頂著寒風跑過來,牙齒凍得打顫,“淨血軍明天就要來咱們村搜查,凡是跟林默先生接觸過的,都要被抓去礦洞!” 他從懷裏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麵畫著簡易的地圖,“這是我托人從城裏弄來的青州糧倉分布圖,最大的那個在城西十裏坡,存著趙家半年的靈米,守衛雖多,但後牆是土坯的,咱們的炸藥能炸開!”
王鐵山抬起頭,眼中沒有了之前的迷茫,隻有燃得滾燙的決心。他知道,退是死,等也是死,隻有主動出擊,炸開糧倉,搶回靈米,才能讓村裏的老人孩子活下去,才能讓淨血軍知道,農民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叫上各村的人,今晚三更,在十裏坡老槐樹下匯合。” 他將手抄本揣進懷裏,站起身拍了拍老李頭的肩膀,“告訴大家,帶好裝靈米的布袋,再準備點柴火,夜裏冷,別讓孩子凍著。”
接下來的半天,王家村像一台擰緊了發條的機器。王鐵山帶著村裏的青壯年,將之前製作的土炸藥改良 —— 在陶罐裏加了碎鐵片,既能增強爆破力,又能在炸開後形成威懾,避免直接傷人;婦女們則縫補布袋,將家裏僅存的野菜團子包好,準備給行動的人墊肚子;孩子們也沒閑著,在村口放哨,一旦看到淨血軍的影子,就敲響掛在老槐樹上的銅盆。
夕陽西下時,消息已傳遍周邊五個村子。三百多名農民,背著布袋,揣著簡易武器有的是鋤頭,有的是削尖的木棍,還有的帶著裝滿石子的投石袋),悄悄向十裏坡集結。路上,遇到巡邏的淨血軍修士,他們就趴在田埂裏,借著枯黃的稻稈掩護,等修士走遠了再繼續走 —— 這些平時連大聲說話都不敢的農民,此刻卻像訓練有素的戰士,眼神堅定,腳步輕快,因為他們知道,前方的糧倉裏,裝著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
三更時分,十裏坡的老槐樹下,擠滿了沉默的人群。王鐵山站在土坡上,借著微弱的月光,看著一張張熟悉的臉 —— 有失去兒子的張老漢,有被搶走靈稻的劉嬸,還有剛滿十六歲、想為妹妹搶靈米的少年阿牛。“咱們今天去炸糧倉,不是為了搶東西,是為了活命。” 王鐵山的聲音不高,卻傳遍每個人的耳朵,“趙家的靈米,本就是咱們農民種出來的,他們加稅、搶糧、殺人,憑什麽?”
他舉起一個改良後的炸藥罐,罐口的引線已經接好:“這炸藥隻炸糧倉的後牆,不傷人。進去後,大家先把靈米裝袋,分給各村的饑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如果遇到守衛,盡量用石子、木棍趕跑他們,別殺人 —— 咱們是農民,不是劊子手。”
“鐵山哥,放心吧!” 阿牛舉起手裏的投石袋,眼裏閃著光,“我爹說過,做人要守住良心,咱們隻拿該拿的,不做虧心事!”
隊伍分成三隊:第一隊由王鐵山帶領,負責運送炸藥、爆破糧倉;第二隊由老李頭帶領,負責掩護,用投石袋和木棍阻擋巡邏的守衛;第三隊由張老漢帶領,負責搶運靈米,將靈米分裝到各村的布袋裏。分配完畢後,三隊人沿著田埂,悄悄向十裏坡糧倉靠近。
糧倉的輪廓在夜色中漸漸清晰。那是一座巨大的土坯房,周長有百丈,後牆高達三丈,牆上插著幾麵趙家的旗幟,門口有四名淨血軍修士守著,手裏握著斬靈刀,時不時來回踱步。糧倉的周圍,還拉著用靈繩做的警戒線,隻要有人碰到,就會發出警報。
“老李頭,該你們上了。” 王鐵山壓低聲音。
老李頭點點頭,帶著第二隊的人繞到糧倉的另一側,從懷裏掏出幾個點燃的火把,用力扔向遠處的樹林。火把落地的瞬間,火光衝天,巡邏的修士以為有人偷襲,立即提著刀跑了過去,嘴裏還喊著:“有賊!快追!”
趁守衛離開的間隙,王鐵山帶著第一隊的人快速衝到後牆下。兩名青壯年搭起人梯,將王鐵山托到牆上,他趴在牆頭上,觀察糧倉內部的情況 —— 裏麵堆滿了麻袋,麻袋上印著 “趙” 字,不用看也知道,裏麵裝的是靈米。他翻身跳進糧倉,打開後牆的暗門這是老李頭托人打聽來的,趙家為了偷運靈米,在後牆留了一道暗門),將炸藥罐放在暗門旁邊的土坯牆上,點燃了引線。
“滋滋 ——” 引線冒著火花,王鐵山快速跳出糧倉,對外麵的人喊道:“快躲!炸藥要炸了!”
眾人剛躲到田埂後麵,就聽 “轟隆” 一聲巨響!糧倉的後牆被炸出一個丈許寬的大洞,土坯和木屑飛濺,麻袋裏的靈米像瀑布一樣從洞裏湧出來,散落在地上,泛著淡淡的米香。遠處的守衛聽到爆炸聲,知道上當了,急忙往回跑,卻被老李頭帶領的第二隊攔住 —— 石子像雨點一樣砸過去,木棍揮舞著,雖然傷不了修士,卻把他們擋在離糧倉百丈遠的地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快裝米!” 王鐵山大喊一聲,第三隊的人立即衝上去,用布袋裝靈米。張老漢抱著一袋靈米,眼淚掉了下來 —— 這袋米,夠他和癱瘓的老伴吃一個月,再也不用靠挖野菜度日了;劉嬸把靈米分給身邊的孩子,孩子們捧著溫熱的靈米,眼裏滿是驚喜,有的甚至忍不住抓了一把放進嘴裏,大口嚼著;阿牛則幫著老人裝米,累得滿頭大汗,卻笑得格外開心。
王鐵山站在炸開的糧倉前,看著眼前的場景,心裏既欣慰又沉重。他走到糧倉的殘牆上,從懷裏掏出一塊木炭,在牆上寫下八個大字:“格物致知,以爆易暴”。這八個字,是他對林默教給他的格物精神的理解 —— 格物學本是為了傳遞知識、給人希望,可當世家把路堵死,把人逼到絕境時,隻能用暴力對抗暴力,用爆破奪回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
“鐵山哥,快撤!淨血軍的大部隊來了!” 一名放哨的少年跑過來,聲音帶著慌張。
王鐵山回頭一看,遠處的路上,出現了一隊火把,火把的數量有上百個,顯然是淨血軍的大部隊。他立即下令:“大家快撤!帶著靈米回各村,把米分給饑民,然後躲進山裏,等風頭過了再出來!”
農民們抱著裝滿靈米的布袋,快速撤離。王鐵山走在最後,他回頭看了一眼糧倉牆上的八個字,又看了一眼衝過來的淨血軍,心裏沒有害怕,隻有堅定 —— 他知道,這次爆破隻是一個開始,隻要還有農民沒飯吃,還有世家在壓迫,就會有更多人站出來,用自己的方式反抗。
淨血軍趕到糧倉時,隻看到炸開的後牆、散落的靈米,還有牆上那八個刺眼的大字。趙虎騎著靈馬,看著牆上的字,氣得渾身發抖,他拔出腰間的雷光劍,一劍劈在牆上,將 “格物致知,以爆易暴” 八個字劈得粉碎:“反了!真是反了!一群泥腿子,竟敢炸我趙家的糧倉!傳我命令,封鎖所有村莊,凡參與炸糧倉的,一律滿門抄斬!”
修士們立即行動,騎著靈馬衝向周邊的村莊。可當他們趕到王家村時,村裏早已空無一人 —— 農民們帶著靈米,躲進了附近的深山裏,山裏有之前林默教他們挖的山洞,還有儲存的野菜和水,足夠他們躲上一段時間。
深山裏,王鐵山坐在山洞裏,看著洞外的月光,手裏捧著一碗剛煮好的靈米粥。他舀起一勺,輕輕灑在地上,對著小穗墳的方向,輕聲說:“穗兒,爹給你煮米粥了,你嚐嚐,是咱們自己搶回來的靈米煮的,很香。”
山洞裏,其他農民也在煮靈米粥,米香彌漫在空氣中,孩子們的笑聲、老人的歎息聲、婦女們的聊天聲交織在一起,雖然簡陋,卻充滿了生機。張老漢喝著粥,對王鐵山說:“鐵山哥,以後咱們就跟著你幹!趙家要是敢來山裏搜,咱們就用炸藥炸他們,讓他們知道,咱們農民也不好惹!”
王鐵山點點頭,看向洞外的深山。他知道,躲在山裏不是長久之計,淨血軍遲早會找到這裏。但他不後悔,炸糧倉、分靈米,不僅讓饑民們活了下來,還讓大家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 三百多名農民,隻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就能對抗強大的淨血軍,就能從世家手裏奪回活下去的權利。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照進山洞裏。王鐵山走出山洞,看著遠處的青州城,心裏默默想著林默先生 —— 如果不是林默教他製作炸藥、傳遞知識,他可能早就跟著女兒一起走了。他掏出懷裏的《格物論》手抄本,輕輕撫摸著書頁,心裏有了一個念頭:等這次危機過去,他要把林默教給他的知識,教給更多的農民,讓大家都學會用知識保護自己,用團結對抗壓迫。
而在青州城的趙家府邸裏,趙虎正對著糧倉的殘骸,向趙烈陽傳遞消息:“叔父,王家村的農民炸了咱們的糧倉,還留字‘格物致知,以爆易暴’,顯然是受了程明的蠱惑!侄兒請求增兵青州,徹底剿滅這些‘格奸’,絕不能讓他們的邪術再擴散!”
趙烈陽的聲音從傳訊符裏傳來,帶著冰冷的殺意:“準了。我會派百名築基修士去青州,配合你的淨血軍,把所有參與炸糧倉的農民,還有傳播格物學的人,全部抓起來,扔進焚靈穀,用靈火淨化!”
傳訊符掛斷後,趙虎的臉上露出陰狠的笑容。他看著窗外的青州城,心裏暗暗想:程明、王鐵山,還有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農民,這次,我要讓你們知道,反抗世家的下場,隻有死路一條!
而在深山的山洞裏,王鐵山正將炸藥配方和《格物論》的內容,教給身邊的少年阿牛。阿牛認真地記著,眼裏閃著光,像一顆即將燎原的火種。王鐵山知道,無論未來有多麽艱難,隻要這火種不熄滅,隻要農民們還團結在一起,就總有一天,能推翻世家的壓迫,讓青州的田埂上,重新飄起靈稻的香氣,讓 “靈米之殤”,永遠不再重演。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