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格物科舉草案
字數:4110 加入書籤
青州知府府邸的書房,燭火燃到了盡頭,在窗紙上投下張謙佝僂的身影。案上攤著兩張紙,一張是趙家剛發來的 “督繳令”,紅印醒目:“三日內繳齊靈脈使用費,逾期者,以抗稅論處”;另一張是程明留下的外骨骼簡化圖紙,邊角被手指摩挲得發毛,關節處的靈紋旁,還寫著一行小字:“凡人亦可掌格物,非唯修士有通天”。
張謙捏著 “督繳令” 的指尖泛白 —— 這幾日,趙家的稅吏在城裏翻箱倒櫃,連平民灶台上的靈米罐都要查三遍,城郊的外骨骼工坊雖有林默護著,卻也被修士盯得嚴實。他知道,趙虎已經懷疑他了,再往前一步,不僅自己腦袋不保,連遠在鄉下的妻兒都要受牽連。可他一閉眼,就想起陳家坳餓死的小穗,想起老仆穿上外骨骼時眼中的光,想起程明說的 “要麽給凡人活路,要麽玉石俱焚”。
“大人,天快亮了,再猶豫,就來不及了。” 老仆端著一碗涼透的米粥走進來,聲音壓得極低,“昨夜趙家的人在府外盯了半宿,要是再不上書,等他們查到工坊,就全完了。”
張謙猛地抬頭,眼中的猶豫被決絕取代。他推開 “督繳令”,取過一張嶄新的宣紙,研墨時手腕都在抖,卻一筆一劃寫得格外認真 —— 這不是普通的文書,是給朝廷的奏折,是給凡人求一條上升通道的 “生死狀”。
奏折的開篇,沒有空泛的議論,隻列了一組實打實的數據:“青州凡戶三千,靈稻畝產不足三石,世家截留三成,稅吏再征兩成,餘者不足一石,歲末餓死凡童二十有三”;接著,他附上了程明提供的 “格物科” 構想 —— 考試分兩科,算學考 “靈田丈量”“靈晶分配” 等實用題目,格物考 “靈具使用”“靈脈基礎”,凡通過者,可獲 “預備修士” 身份,進入州府靈脈院學習,考核合格後正式成為修士,無需再受世家舉薦的限製。
為了讓奏折更有說服力,張謙還特意加了一段 “外骨骼實踐錄”:“凡農老王七,年六十,穿外骨骼後,日耕靈田三畝,較常時增兩成,且能禦低階妖獸,此非格物之功乎?凡人非不能為,實無其路也。” 他甚至抄錄了一道算學考題示例:“靈田一畝需靈肥五斤,今有十畝田,世家隻給四十斤,問需自籌幾斤?若以格物法改良靈肥,每畝可省一斤,又需幾斤?”—— 簡單的題目,卻戳中了凡人被世家壟斷資源的痛點。
寫罷奏折,張謙取下腰間的知府大印,重重蓋在落款處,朱砂印色像一顆跳動的紅心。他將奏折折好,塞進一根中空的竹管,遞給老仆:“交給小馬,讓他走密道去京城,找吏部的王大人,隻有他敢把奏折遞上去。告訴小馬,路上若遇到趙家的人,就把竹管吞了,別連累家人。”
小馬是張謙的遠房侄子,剛入府不久,機靈又忠心。接到竹管時,他正被趙家的修士盤查,對方翻遍了他的行囊,連衣角都捏了捏,卻沒發現藏在發髻裏的竹管。待修士走遠,小馬摸了摸發髻,手心全是汗,轉身鑽進了通往京城的密道 —— 那是前朝留下的舊道,狹窄潮濕,隻能容一人爬行,卻是青州到京城唯一能避開世家眼線的路。
三日後,奏折遞到了吏部尚書王庸的手中。王庸不是世家出身,靠自己苦讀考上科舉,對世家壟斷修士資源的做法早已不滿。看到奏折時,他先是震驚,隨即拍案叫好:“張謙這老東西,敢說別人不敢說的!” 但他也清楚,這奏折一遞上去,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 —— 世家怎麽可能容忍凡人靠考試就獲修士身份?
果然,奏折在朝堂上一公開,就像炸了鍋。
“荒謬!” 柳蒼瀾第一個站出來,元嬰修士的威壓讓殿內的燭火都矮了半截,“修士身份豈容凡人隨意獲取?靈脈、靈晶都是世家代代相傳的資源,他們憑什麽靠幾道破題就拿走?這是要亂了天道秩序!”
他身後的世家官員紛紛附和:“柳長老說得對!凡人愚昧,懂什麽格物?怕是連靈脈和普通石頭都分不清,給他們修士身份,隻會糟蹋靈資源!”“張謙肯定是被程明蠱惑了,這是要顛覆世家根基,該治他的罪!”
就在這時,戶部侍郎李修站了出來。他出身寒門,當年靠王庸舉薦才得以入仕,此刻握著奏折,聲音雖不大卻字字清晰:“諸位大人說凡人愚昧,可張知府的奏折裏寫得明明白白,凡農老王七穿外骨骼能耕三畝田,比不少低階修士還能幹;說資源不夠,可世家私藏的閑置靈脈,夠十萬凡人修煉!如今七州凡人反抗不斷,若不給他們一條活路,真要逼得玉石俱焚,誰能擔得起這個責任?”
李修的話像一盆冷水,澆得世家官員啞口無言。殿內陷入沉默,連皇帝都皺著眉,手指無意識地敲擊龍椅 —— 他雖偏袒世家,卻也知道,再這麽壓迫凡人,修真界遲早要亂。
“王尚書,你怎麽看?” 皇帝看向王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庸上前一步,躬身道:“臣以為,張謙的提議雖激進,卻有可行之處。可先在青州試點,設‘格物科’考場,選百名凡人應試,若效果好,再推廣至其他州。既給了凡人希望,也能看看格物之學是否真能培養修士,兩全其美。”
這個提議得到了不少開明官員的支持,連一些底層修士出身的將領也點頭 —— 他們當年也是靠機緣才成為修士,深知沒有門路的苦。柳蒼瀾雖不甘心,卻也知道,此刻反對隻會顯得世家霸道,隻能冷哼一聲:“試點可以,但若是出了亂子,唯張謙和王庸是問!”
消息傳到青州時,張謙正在城郊的外骨骼工坊視察。林默拿著密報跑來,聲音都在抖:“大人!朝廷同意在青州試點格物科了!陛下還下旨,讓您負責籌備考場!”
張謙手裏的外骨骼支架 “哐當” 掉在地上,他愣了愣,突然蹲下身,捂住臉,眼淚從指縫裏流出來 —— 不是害怕,是激動。他想起了那些餓死的凡童,想起了老仆穿上外骨骼時的笑容,想起了程明深夜來訪時的堅定,這一切,終於有了回報。
程明得知消息時,正在給農民講解靈脈基礎。他放下手中的圖譜,對圍坐的村民笑道:“你們看,隻要敢想敢做,凡人也能靠自己成為修士。接下來,咱們要好好準備考試,讓青州的格物科,成為七州的榜樣!”
村民們歡呼起來,阿力舉著外骨骼的零件,大聲說:“我要去考試!考上修士,就再也不讓稅吏搶咱們的靈稻了!” 小栓也攥緊了拳頭:“我也要去!我要讓爹知道,凡人也能有出息!”
而在趙家府邸,趙虎將茶杯摔得粉碎。他看著手下送來的 “格物科試點令”,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張謙!程明!你們以為這樣就能贏?等著瞧!我會讓青州的格物科,變成一場笑話!”
他立即下令,讓稅吏故意拖延發放靈米,想讓農民餓肚子,沒法準備考試;又派修士去靈脈院搗亂,破壞靈脈設備,想讓預備修士沒法學習。可他沒想到,張謙早有準備 —— 他用知府大印調動了城郊的糧倉,給備考的農民發放靈米;程明則帶著工匠,連夜修複了靈脈設備,還教農民用簡易的靈具檢測靈脈波動,就算沒有靈脈院,也能自學。
青州城的街上,漸漸貼滿了格物科的考試公告。凡人們圍著公告,有的請識字的人念考題,有的互相討論算學公式,有的拿著外骨骼零件練習格物實踐,臉上滿是期待。之前的惶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未來的憧憬 —— 他們終於有了一條不靠世家、隻靠自己就能改變命運的路。
張謙站在公告前,看著歡呼的人群,想起了深夜起草奏折時的猶豫,想起了小馬鑽密道時的艱險,想起了朝堂上的激烈爭論。他知道,試點格物科隻是第一步,趙家肯定還會反撲,世家也不會善罷甘休,但他不害怕 —— 因為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有程明的格物學,有農民的支持,有朝廷的試點令,更有無數渴望公平的凡人,在背後支撐著他。
夕陽西下,金色的光芒灑在公告上,“格物科” 三個字格外醒目。這不僅僅是一場考試的公告,更是凡人反抗壓迫、追求公平的宣言,是格物學落地生根的見證,更是修真界格局重塑的開端。而這場由張謙冒死上書掀起的風暴,才剛剛開始。
喜歡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請大家收藏:()我用現代知識顛覆修真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