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龍嗣繼統,魏闕驚雷

字數:2880   加入書籤

A+A-


    當蜀漢新帝劉禪即位的詔書,伴隨著“章武皇帝已祔葬於長安北原”的官方消息,正式傳遍天下,送達洛陽魏宮時,曹魏君臣才終於從一連串的震驚、懷疑和混亂中徹底回過神來。
    他們,又一次被諸葛亮玩弄於股掌之間。
    金殿之上一片死寂,隨即爆發出壓抑不住的憤怒和懊悔的聲浪。
    “諸葛亮!安敢如此!竟以劉備屍身為餌,詐退我大軍!” 曹真氣得須發戟張,捶胸頓足。
    張合亦是麵色鐵青:“可恨!當時若不顧那城頭幻影,猛力攻城,長安或已易主!”
    就連老成持重的蔣濟也連連歎息:“一招之差,滿盤皆輸!我等皆被其疑兵之計所懾,錯過了千載良機啊!”
    年輕的皇帝曹叡,臉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死死攥著那份來自長安的詔書,指節因用力而發白。羞辱、憤怒、還有一絲被戲耍後的無力感,交織在他心頭。他仿佛能看到諸葛亮在長安城頭,羽扇輕搖,嘲諷著魏軍的怯懦和多疑。
    然而,憤怒過後,是冰冷的現實。劉備已死,是確鑿無疑了。劉禪已順利即位,諸葛亮輔政,蜀漢權力過渡平穩。長安經過一番整頓,軍心民心似乎並未因國喪而潰散,反而因擊退魏軍而士氣更旺。此刻再去進攻,麵對的是一個嚴陣以待、同仇敵愾的敵人,勝算幾何?
    司馬懿出列,聲音低沉而冷靜,打破了殿中躁動的氣氛:“陛下,諸位同僚。事已至此,悔之無益。諸葛亮狡詐,非常理可度。然,劉禪即位,蜀漢新立,其內部絕非鐵板一塊。諸葛亮雖智,然獨木難支,且其必急於穩固內部,消化雍涼。短期內,其大規模北伐之力不足。當下之要務,非是懊喪,而是我大魏該如何應對此全新局麵。”
    司馬懿的話如同一盆冷水,澆醒了被憤怒衝昏頭腦的眾人。曹叡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是的,後悔無用,他必須麵對現實。
    緊接著,又一個更具衝擊力的消息傳來:劉禪下詔,正式定都長安!並改元建興,大赦天下。
    “定都長安?!” 洛陽朝堂再次嘩然!
    這已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對抗,更是政治上的公然挑釁和姿態上的極度蔑視!蜀漢不僅奪走了長安,如今更要堂而皇之地將統治中樞設立在這座前朝故都,建立在曹魏的家門口!這意味著漢室正統的大旗,將被直接插在對抗的最前沿,其政治意義和象征意義無比巨大。
    “欺人太甚!簡直欺人太甚!” 曹魏群臣無不感到顏麵盡失,怒火中燒。這無異於當著天下人的麵,狠狠扇了曹魏一記耳光。
    曹叡的感受尤為複雜和屈辱。長安,那是西漢的都城,是強漢的象征。如今被蜀漢竊據,並定為國都,仿佛在時刻提醒天下人,他曹魏政權得國不正,而蜀漢才是正統所在。這種政治和輿論上的壓力,遠比軍事上的失敗更讓他感到窒息。
    在巨大的震撼和憤怒之後,曹叡和司馬懿等核心重臣不得不開始重新評估全局,進行痛苦的戰略調整。
    司馬懿站在巨大的輿圖前,冷靜地分析:“陛下,蜀漢定都長安,其勢已成。諸葛亮下一步,必以長安為根基,西撫雍涼,東出潼關,北圖隴右,甚至威脅洛陽。我大魏昔日戰略優勢,已不複存在。長安失守,隴右、涼州已成懸遠之地,孤懸於外,糧道難繼,易攻難守。若強行保有,必遭蜀軍持續攻擊,徒耗兵力錢糧。”
    他手指重重地點在幾個關鍵位置:“當務之急,是放棄幻想,構築全新防線!戰略上,需暫時放棄隴右涼州,收縮兵力,固守核心!”
    “其一,長安潼關方向:必須重兵布防潼關、武關,將其打造成鐵壁,絕不容諸葛亮再東進一步!”
    “其二,宛城襄陽方向:加強宛城、葉縣、昆陽一線防禦,警惕荊州蜀軍北上威脅許昌、洛陽。”
    “其三,合肥淮南方向:合肥依舊是關鍵,需增兵屯田,鞏固城防,壓製江東水軍,確保東南無憂。”
    這是一個極其痛苦的決定,意味著承認了劉備、諸葛亮此次北伐的戰略成果,默認了蜀漢對關中及雍涼大部地區的占有。但這也是目前最現實、最無奈的選擇。集中兵力,守住三條核心防線,先穩住基本盤,再圖後計。
    曹叡閉上眼睛,艱難地吞咽下這枚苦果,聲音沙啞地批準了司馬懿的方案:“準奏……依司馬懿所言,重新部署防線……隴右諸軍……逐步撤回……”
    戰略收縮的背後,是曹魏內部麵臨的巨大危機。曹操、曹丕兩代人數十年征戰,積累下的對蜀漢的絕對優勢,在短短數年間,尤其是長安失守後,已被急劇拉平,甚至在某些方麵,比如政治號召力、前線態勢開始被反超。
    蜀漢打出的“興複漢室”旗號,因其攻占長安、定都舊京而顯得更加“名副其實”,對中原地區的士族百姓產生了不小的心理衝擊。暗地裏懷念漢室、或對曹魏統治不滿的勢力開始蠢蠢欲動,流言蜚語在中原各地悄然傳播。
    曹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不再僅僅是一個承平時代的守成之君,他必須成為一個能夠力挽狂瀾、穩定局麵的中興之主。他一方麵要強力鎮壓內部的任何不穩跡象,加強輿論控製,宣揚曹魏的正統性;另一方麵,則要竭力安撫民心,整頓吏治,發展生產,積蓄國力,以應對未來必然更加激烈的國運之爭。
    長安的易主,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在天下激起了巨大的漣漪。舊的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平衡正在艱難地重塑之中。曹魏與蜀漢之間的對抗,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更加複雜和危險的階段。而年輕的皇帝曹叡,他的考驗,才剛剛真正開始。
    喜歡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請大家收藏:()重生三國之三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