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省廳指紋儀首秀遇挫,林硯妙手提取關鍵凶痕

字數:3967   加入書籤

A+A-


    省廳技術科的玻璃窗蒙著層薄灰,冬日的陽光透進來,把空氣中漂浮的煤塵照得無所遁形。林硯蹲在地上,看著兩個穿著藍色工裝的師傅小心翼翼地把一台半人高的鐵殼機器抬進來,機器表麵印著“fd1型指紋比對儀”的白色字樣,邊角還沾著運輸時的泥點——這是省廳花了三個月才從北京調來的寶貝,也是他們破獲“紅衣女屍案”的最後希望。
    “林警官,這玩意兒真能比人眼快?”技術科的王科長湊過來,手裏的搪瓷杯冒著熱氣,杯沿還缺了個口。他從事指紋比對二十多年,靠的是放大鏡和一遝遝指紋卡,對這“通電就能找凶手”的機器,滿是懷疑,“上個月我去省城培訓,見他們用這東西,半天沒調出一個結果,還不如我手翻得快。”
    林硯直起身,拍了拍機器上的灰,指尖觸到冰涼的鐵皮:“王科長,手工比對靠經驗,但這案子跨了豫、皖、蘇三省,光嫌疑人指紋卡就攢了八百多份,靠手翻得查到猴年馬月。這機器雖然慢,但能精準比對細節,比如指紋邊緣的斷裂紋,人眼容易漏,它能標出來。”
    說話間,蘇曉提著一個黑色的物證箱走了進來,臉頰凍得通紅:“林硯,你要的三個現場的指紋樣本都帶來了,我重新做了固定,用的是你說的‘硝酸銀顯影法’,比之前的碘熏法更清晰。”她打開箱子,裏麵整齊地放著三張玻璃片,每張上麵都貼著透明膠帶,膠帶上是暗紅色的指紋痕跡——那是從三名紅衣女屍的指甲縫、衣物紐扣上提取到的,也是目前唯一能關聯凶手的物證。
    王科長湊過去看了眼,搖著頭:“還是太淺了,第三個現場的指紋邊緣都模糊了,機器未必能識別。”
    林硯沒反駁,隻是戴上乳膠手套,小心翼翼地把玻璃片放進指紋儀的樣本槽裏。機器通電後發出“嗡嗡”的低鳴,像老拖拉機啟動時的聲音,屏幕上慢慢跳出一行綠色的字:“樣本加載中,請等待……”
    技術科裏瞬間安靜下來,隻有機器的嗡鳴聲和牆上掛鍾的滴答聲。王科長捧著搪瓷杯,眼神緊緊盯著屏幕;蘇曉站在林硯身邊,手指無意識地攥著衣角——這三個月,他們跟著林硯跑遍了三省的案發地,受害者家屬哭紅的眼睛、案發現場殘留的紅色衣角,像塊石頭壓在每個人心裏。如果這次比對失敗,他們又要回到原點。
    十分鍾後,屏幕突然跳成白色,接著彈出一行紅色的字:“樣本特征點不足,比對失敗。”
    王科長“嘖”了一聲,把搪瓷杯放在桌上:“我說吧,這玩意兒不靠譜。還是按老辦法,把指紋卡分下去,讓各市縣的同誌幫忙翻,雖然慢,但至少不會出錯。”
    蘇曉的臉色也沉了下來,看向林硯:“是不是顯影出了問題?我回去再重新做一次?”
    林硯沒說話,俯身盯著樣本槽裏的玻璃片,手指輕輕敲著機器外殼。他記得在警校學過,fd1型指紋儀的識別精度雖然比手工高,但對樣本的清潔度要求極高,隻要有一點雜質,就會影響特征點提取。他拿起放大鏡,湊近玻璃片看了看,突然發現膠帶邊緣有一絲極淡的黃色痕跡——是之前處理樣本時,不小心沾到的泥土殘留。
    “不是顯影的問題,是樣本汙染了。”林硯抬起頭,語氣肯定,“第三個現場在玉米地,指紋膠帶上沾了玉米花粉和泥土,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機器能識別出來,把這些雜質當成了指紋的一部分,所以比對失敗。”
    王科長皺著眉:“那怎麽辦?樣本就這麽一張,再折騰壞了,連手工比對的機會都沒了。”
    “有辦法。”林硯轉身從自己的包裏拿出一個小盒子,裏麵裝著細如發絲的棉簽和一瓶透明的試劑,“這是我托人從上海買來的‘無水乙醇’,能溶解花粉和泥土,還不會破壞指紋痕跡。蘇曉,你幫我拿張新的膠帶過來,我們重新提取。”
    蘇曉立刻點頭,從物證箱裏找出新的透明膠帶。林硯戴上無菌手套,用棉簽蘸了點無水乙醇,輕輕擦拭舊膠帶邊緣的黃色痕跡,動作輕得像怕碰碎玻璃。酒精揮發得快,沒一會兒,膠帶邊緣的黃色就消失了。接著,他把新膠帶覆蓋在舊膠帶上,輕輕按壓,再緩慢揭下來——這樣既能保留原有的指紋痕跡,又能去除雜質。
    重新把玻璃片放進樣本槽,機器再次“嗡嗡”啟動。這次,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王科長也忘了質疑,湊到屏幕前,眼睛瞪得溜圓。
    屏幕上的進度條一點點往前走,從10到50,再到80。突然,屏幕跳了一下,彈出一個指紋圖案,旁邊還列著一串數據:“特征點匹配度92,關聯人員:張磊,男,38歲,籍貫河南省周口市,1982年因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兩年。”
    “成了!”蘇曉忍不住低呼一聲,眼睛亮了起來。
    王科長愣了幾秒,伸手摸了摸屏幕上的指紋圖案,又趕緊縮回手,像是怕碰壞了:“還真……真找著了?這張磊是幹什麽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硯立刻拿起桌上的電話,撥通了河南省廳的號碼:“喂,我是南州市局借調的林硯,麻煩查一下張磊的最新信息,特別是他的職業和近期行蹤……對,就是1982年因盜竊入獄的那個張磊。”
    掛了電話,林硯翻開桌上的“紅衣女屍案”卷宗,指著裏麵的犯罪側寫報告:“我們之前判斷凶手是長途貨車司機,因為三個案發地都在國道旁,且間隔距離符合貨車一天的行程。張磊有盜竊前科,出獄後很可能從事貨運行業,這跟我們的側寫完全吻合。”
    蘇曉看著屏幕上張磊的基本信息,補充道:“我記得第二個受害者的丈夫說,案發前一天,他在國道旁的加油站見過一輛藍色的解放牌貨車,司機戴著黑色的帽子,跟張磊的登記照片裏的形象有點像。”
    “等河南廳的消息過來,我們就能確認他的貨車牌照和行駛路線了。”林硯的語氣裏終於有了一絲輕鬆,他拿起搪瓷杯,喝了口裏麵的熱水,暖意順著喉嚨往下滑,“王科長,您看,這機器不是不靠譜,隻是需要點耐心。以後咱們可以把手工比對和機器結合起來,效率能提高不少。”
    王科長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笑著點頭:“還是你們年輕人腦子活。之前是我老頑固了,以後這機器,還得靠你多教教我們。”
    就在這時,電話響了,是河南省廳打來的。林硯趕緊接起:“喂,我是林硯……什麽?張磊現在在周口市的一個貨運站,開的是藍色解放牌貨車,車牌號豫p02587?最近半個月去過安徽宿州和江蘇徐州?”
    宿州和徐州,正是第二、第三個受害者的案發地。
    林硯握緊了電話,聲音不自覺地提高:“麻煩你們派人盯著他,別打草驚蛇,我們馬上過去!”
    掛了電話,他轉身看向蘇曉和王科長,眼神裏滿是堅定:“張磊的行蹤確定了,就在周口。我們現在就跟趙隊匯報,申請立刻出發,這次一定要把他抓住!”
    蘇曉立刻收拾物證箱,王科長則忙著打印張磊的照片和指紋比對報告。技術科的機器還在嗡嗡作響,屏幕上的指紋圖案亮得刺眼——那是三個紅衣女子用生命留下的最後線索,也是他們跨越三省、追尋數月的正義曙光。
    林硯拿起自己的外套,快步走向門口。冬日的寒風從門縫裏灌進來,吹得他的衣角翻飛,但他的腳步卻異常沉穩。他知道,這隻是開始,接下來的千裏追凶,或許會遇到更多困難,但隻要能將凶手繩之以法,告慰受害者的在天之靈,再難也值得。
    走到樓梯口時,他想起什麽,回頭對蘇曉說:“你跟李隊說一聲,我們在周口匯合。另外,讓技術科的同誌準備好現場勘查工具,萬一張磊還有同夥,我們得做好萬全準備。”
    蘇曉點頭:“放心吧,我馬上聯係。”
    林硯應了一聲,推開省廳的大門,朝著停車場走去。陽光灑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長,像一道堅定的屏障,擋在罪惡與安寧之間。千裏之外的周口,藍色的解放牌貨車還在等待出發,而正義的車輪,已經朝著那裏,全速前進。
    喜歡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請大家收藏:()淬火警魂1985刑偵筆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