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莫羅的堅持
字數:2981 加入書籤
舒祿撚著茶杯的手指微微一頓,杯沿的水汽氤氳了他眼底的情緒。莫羅說的每一個字他都清楚,甚至比莫羅知道得更詳細——昨夜俄國兵營的炊煙比往常濃了三倍,巡邏的騎兵也多了兩撥,這些動靜早有探子報給他。可他就是要讓莫羅把話挑明,最好是放低姿態求他,誰讓這小子仗著皇上的旨意,壓了自己一頭呢?
“莫大人這話就危言聳聽了。”舒祿放下茶杯,杯底在案幾上磕出一聲輕響,帶著幾分刻意的漫不經心,“伊萬諾夫那老毛子我打交道不是一天兩天了,脾氣爆得像炮仗,實則雷聲大雨點小。他說要發兵,說不定隻是氣頭上的胡話。”他身子往後一靠,雙手攏在袖中,語氣裏滿是不以為然,“再說了,距此最近的俄國兵營也就八百來人,我這營中可有一千八旗勁旅,400裏外還有一千多弟兄馳援。真要打起來,誰怕誰?莫大人這是杞人憂天了。”
“杞人憂天?”莫羅身子微微前傾,眼神陡然銳利起來,“舒大人,若俄國人今夜便突襲滿洲裏城,你我此刻坐在這裏高談闊論,城中百姓要遭多少橫禍?等你率兵還擊時,屍橫遍野、民不聊生,那時候再打贏了,又有何意義?”他頓了頓,聲音裏淬著寒意,“更何況,皇上派你我守在這裏,是要防患於未然,不是等出了亂子再收拾殘局。到時候就算你擊退了俄國人,皇上問一句‘為何不提前防範’,舒大人你拿什麽回話?”
這話像一根針,精準紮在舒祿的痛處。他臉上的漫不經心淡了幾分,卻依舊梗著脖子反駁:“莫大人,這一切都隻是你的猜測!總不能憑你的一句‘可能發兵’,我就調動麾下兵馬吧?調動兵馬是有朝廷製度的,不是你一句話就能隨便折騰的!”他猛地拍了下案幾,茶杯裏的茶水晃出幾滴,“我才是齊齊哈爾總管,這兵馬調度,輪不到你來指手畫腳!”
莫羅早料到他會搬出官職壓人,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舒大人倒是記著自己的官職,怎麽偏偏忘了皇上的旨意?”他往前湊了湊,一字一句擲地有聲,“皇上明明白白說了,與俄國人勘界談判期間,你的兵馬,需聽我調度!怎麽,舒大人這是要抗旨不遵?”
“抗旨”二字如驚雷炸在舒祿耳邊,他渾身一僵,臉上的怒氣瞬間被驚慌取代。他再不服氣,也不敢拿“抗旨”當兒戲——那可是掉腦袋的罪名。大帳裏瞬間安靜下來,隻有帳外風吹旗幡的獵獵聲。舒祿攥緊了拳頭,指節泛白,心裏把莫羅罵了千百遍,見莫羅如此堅持,卻隻能咬著牙問:“那你到底想怎麽樣?”
見他服軟,莫羅眼底的銳利稍緩,卻依舊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我的要求很簡單。據我所知,俄國人的兵營距滿洲裏不過五十餘裏,騎兵奔襲旦夕可至。即刻起,你營中所有兵馬全部開拔,在滿洲裏城外十裏處安營紮寨,陳兵列陣。”他頓了頓,補充道,“我們的兵馬一動,俄國人的探子必然會報回去。他們見我們早有防備,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舒祿臉色鐵青,還想做最後的掙紮:“若是俄國人根本不來呢?這千把人來回折騰,糧草耗費不說,將士們的士氣也會受影響!這不是白費心思嗎?”
“白費心思?”莫羅冷笑一聲,“就算他們不來,城外有我大清雄師壓境,伊萬諾夫再談判時,還敢像之前那樣蠻橫跋扈嗎?這叫敲山震虎!舒大人在邊境這麽久,這點門道還需要我教?”
舒祿被堵得啞口無言,他看著莫羅那雙篤定的眼睛,知道這人是鐵了心要這麽做了。他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憤懣,語氣生硬地說:“好,我按你說的做。但醜話說在前頭,此事我會一五一十稟報皇上,到時候是功是過,自有聖斷。”他就是要讓皇上知道,莫羅是如何越權指揮,如何勞師動眾。
“悉聽尊便。”莫羅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本官也會把這幾日的事原原本本寫進奏折,包括俄國人行凶殺人、伊萬諾夫威脅尋釁,以及今日調兵設防的緣由。皇上英明,自有論斷。”他頓了頓,看向舒祿,語氣裏帶著一絲警告,“隻是舒大人,兵馬必須在今日午時前開拔,若是延誤了時機,出了差錯,這個責任,你我都擔不起。”
舒祿狠狠瞪了他一眼,終究還是不敢再耽擱,咬牙喊道:“來人!傳我將令,全軍備戰,半個時辰後開拔,前往滿洲裏城外十裏紮營!”帳外的親兵聞聲應諾,腳步聲迅速遠去。大帳裏,舒祿背對著莫羅,肩膀微微緊繃,顯然還在為這口氣憋悶。而莫羅看著他的背影,心中並無快意——他要的從不是爭權奪利,而是守住這片土地,守住大清的尊嚴。
見事情敲定,莫羅上前一步說道:“舒大人,本官還有事,就先告辭了,滿洲裏城中見。”舒祿從鼻腔裏哼了一聲,連頭都沒回,顯然懶得搭話。莫羅也不在意,轉身帶著哈林等幾個大內侍衛走出大帳,翻身上馬後便揚鞭疾馳,快馬加鞭返回了滿洲裏城中的驛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回到驛館,莫羅便徑直走進書房,筆墨早已備好。他伏案疾書,將這兩日俄兵行凶、伊萬諾夫尋釁以及說服舒祿出兵設防的前因後果詳細梳理,字字句句皆如實稟報,末了又附上自己對談判局勢的預判,才將奏折折好,蓋上私印。隨後他召來哈林,將奏折遞過去:“此事關乎邊境安危,立刻加急傳遞進京,務必確保萬無一失。”哈林雙手接過,鄭重應道:“屬下遵命!”
就在哈林下樓出了驛館簽馬準備離去時,巴特魯悄然湊了過來,他手裏攥著一張折疊整齊的紙,見四下無人,快步走到哈林身邊,壓低聲音說了句“一並呈給皇上”,便將紙塞到哈林手中。哈林心中清楚——這是巴特魯寫的密折,無非是記錄莫羅近日的言行舉動。他不動聲色地將密折與莫羅的奏折一並收好,點了點頭,轉身走出驛館大門,翻身上馬便朝著京城方向疾馳而去。
這一幕,恰好被樓上窗戶角落的莫羅看得真切。他端著茶杯的手微微一頓,眼底閃過一絲了然,卻並未有過多波瀾。他早就知道,巴特魯等人身為大內侍衛,監視並記錄自己的言行、定期向皇上稟報是他們的本分,這與哈林等人的職責並無二致。隻是他問心無愧,無論是處置達爾罕還是今日強硬應對俄國人,皆是為了大清邊境安穩,從未有過半分私念。況且他自認為待這些大內侍衛不薄,當年金川一戰後更是極力為他們請功,就算他們不會在奏折中為自己美言,也斷然不至於顛倒黑白、胡亂告狀。想到此處,莫羅輕輕呷了口茶,將窗外的身影拋諸腦後,轉而思索起後續談判的應對之策。
喜歡重生之回到大清當王爺請大家收藏:()重生之回到大清當王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