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字數:7903 加入書籤
"暫且不論這幾位在荊襄士人圈中的巨大聲望。"
"單說這亂世之中,人才最為珍貴。這三位德高望重,門下 數量幾何?"
"這些 終將出山輔佐明君。"
"如今明君非林辰莫屬,他們擇主而事,站穩根基後,未來將是何等強大的助力?"
"現在我們伸出援手,將來他們豈會不知回報?"
"我總感覺這世道即將劇變。"
"多留幾手準備,對我們蒯家有益無害。"
蒯越點頭:"兄長,我懂了。"
"這幾日我會與蔡瑁商議,促使他盡快行動,我們好從中獲利。"
"隻是水鏡先生、龐德公和黃承彥那邊......小弟恐怕難以說動。"
"畢竟平日與他們並無往來。"
蒯良笑道:"此事就交給我來辦。"
"荊襄局勢必須盡快推動,河北大戰方才落幕。"
"若能帶著動蕩的荊襄投靠林辰,一切都會順利很多。"
"明白嗎?"
蒯越眼中閃過精光,鄭重點頭。
...............
水鏡莊坐落在襄陽城南三十裏處。
這是"水鏡"先生司馬徽隱居之所。
莊園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怡人。
莊後有一方清池,池中建著涼亭。
亭內三位中年男子 垂釣,默然無語。
清風徐來,水麵波瀾不驚。
不知過了多久,其中一人手中魚竿微顫,他睜開雙眼笑道:"水鏡兄,德公兄,這回可是我先得手了。"
黃承彥突然開口,身旁的司馬徽與龐德公同時睜開了眼睛。
司馬徽看著魚鉤上掙紮的大魚,搖頭笑道:"罷了,這次算我們輸給你。"
"待會兒我就把那壇珍藏十年的老酒取出來,咱們好好痛飲一番。"
黃承彥眼中閃過一絲狡黠:"水鏡兄今日竟如此大方,莫非有什麽喜事?"
司馬徽神秘一笑:"剛收到一個消息,德公兄不妨猜猜看?"
"猜中了就一起喝酒慶祝,猜不中的話,可要繼續替我們釣魚當下酒菜了。"
龐德公感受到兩位老友促狹的目光,略一思索,胸有成竹地說道:"看來河北的戰事已有結果。"
"若我沒猜錯,林辰大獲全勝。"
司馬徽朗聲大笑,捋著胡須道:"德公兄果然料事如神。"
"誰能想到,短短半年時間,林辰竟能一飛衝天,遠超所有人的預料。"
"難道這世上真有天命所歸之人?"
黃承彥笑道:"天選之人咱們不敢妄斷,但將會降臨一位雄主,卻是看得分明。"
"二位從前推崇的是漢室宗親劉玄德,如今他卻屢次敗於林辰之手。"
"不知二位如今作何感想?"
龐德公淡然道:"世事難料。林辰未現世前,劉玄德確實算得上人中龍鳳。"
"他有名望,有兩位萬人敵的義弟,更有漢室血脈與謙遜之德。"
"隻可惜江山代有才人出,林辰的出現,令他黯然失色。"
"數月間得陶謙、孔融相助,占據青、徐二州,本已不凡。"
"但若與林辰相比,實在如螢火之於皓月。"
黃承彥大笑道:"說得好!"
"可如今這天下,誰在林辰麵前不是螢火之光呢?"
"林辰太過耀眼了。"
"我們是否也該早做打算?"
三人對視片刻,目光最終落在司馬徽身上。
司馬徽沉吟良久,緩緩道:"此人所作所為,確值得我等鼎力相助。"
"然河北之地,林辰順者生逆者亡,多少世家子弟命喪黃泉?"
"多少讀書人遭遇不測?"
"吾等身為士林表率,豈能置若罔聞?"
"縱使不聞不問,也需明了他的真正意圖。"
"一個嗜殺成性之人,如何能善待天下蒼生?"
黃承彥思忖良久後開口:"世家權柄過重,實非社稷之福。"
"崔家崔鈞之謀,竟欲令朝廷俯首稱臣。"
"妄圖在國中劃分貴賤,令世家超脫於律法之上。"
"縱觀古今,哪位雄主會容忍此等條件?"
"莫說林辰,便是曹操、劉備這等豪傑,也絕不會答應。"
"自取 ,又怪得了誰人?"
司馬徽追問:"如此說來,承彥是讚同林辰所為?"
黃承彥含笑道:"林辰處置河北世家,將土地按人頭重新分配,並明令各家按田畝征稅、按人頭納賦,這些舉措皆有利於百姓安定。"
"故而那些"世家"稱他為"屠夫",但底層黎庶卻對他擁護有加。"
"能為天下蒼生謀福祉者,豈是真屠夫?"
龐德公擊節稱讚:"此言甚妙。"
"旁人都道林辰根基淺薄,如沙築之屋,而我等看得分明,他的根基在於民心。"
"正因如此,我等才更應看好於他,不是嗎?"
"若為虛名浮譽而違背本心。"
"豈是我輩應有之舉?"
司馬徽聞言一怔,眼中疑慮頓時消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撫須感歎:"沒想到三人之中,反倒是我最為執迷!"
"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
"既然民心歸附林辰,我又何必在意那些虛名妄言?"
"主意雖好卻急不得,咱們不妨先埋下伏筆,莫要急著出手。"
"且等元直的探報如何?"
黃承彥與龐德公目光交匯,撫掌笑道:"妙計!"
"隻是這盤棋該如何落子?"
司馬徽撚須道:"襄陽傳來風聲,蔡家與曹操暗通款曲,倒是蒯家態度曖昧。"
"更兼袁術對荊州虎視眈眈。"
"若這幾方能互相牽製,自是再好不過。"
黃龐二人相視而笑:"不如再添把柴?"
"免得咱們這位州牧大人還蒙在鼓裏!"
司馬徽略作沉吟,擊節道:"善!"
"就燒旺這把火,讓荊襄再熱鬧些。"
"明日便在城中散播蔡瑁私通曹操的消息。"
"就說曹操有意吞並荊州。"
"好!"
"妙極!"
"這把烈火添上,荊州的戲碼就更有看頭了。"
"你方唱罷我登場,且看誰能笑到最後?"
"哈哈哈!"
三人會心大笑,目光不約而同投向長安方向,答案已然呼之欲出。
...........
翌日,荊襄酒肆茶坊間謠言四起蔡瑁與曹操過從甚密,蔡家欲獻荊州降曹。
不出三日,街頭巷尾人盡皆知。
百姓皆道荊襄大戰在即。
富商豪族紛紛向襄陽城外逃散。
蔡家雖竭力遏止流言,豈料愈禁愈熾。
...........
州牧府正堂。
劉表高坐主位,蔡瑁、文聘、王粲、龐季等心腹分列階下。
"今日召諸位前來,可知所為何事?"
在場俱是機敏之人,目光不約而同望向蔡瑁。
蔡瑁隻覺額角沁出冷汗。
“州牧大人,襄陽城內四處流傳的誹謗之言,皆指向我蔡氏一族,必是奸人暗中作梗。”
“懇請大人明鑒!”
蔡瑁深知此刻狡辯無益,唯有坦然陳情,方有一線轉機。
若真無法自證清白,那便隻剩......
劉辯目光如炬,厲聲質問道:“德珪,你與曹操竟有升堂拜母之誼?”
蔡瑁額間滲出細密汗珠:“少年時雖與曹孟德同窗交好,但十餘年來音訊全無。還望主公明察!”
“若蔡氏懷有二心,當初何必傾力助州牧執掌荊州?”
劉表凝視蔡瑁神色,卻隻見惶然無措之態。
莫非真是自己多疑?
憶及初至荊州勢單力薄,若無蔡、蒯兩家鼎力相助,豈有今日基業。
莫非果真中了離間之計?
眸中寒霜漸消,語氣稍緩:“諸位以為如何?”
王粲與龐季沉吟道:“空穴來風,傳言繪聲繪色未必無因。然未經查實之事,亦可能是構陷。當徹查謠言源頭。”
劉表頷首,轉向沉默的蒯越:“異度之意?”
蒯越正色道:“智者不信謠諑。若因流言誅殺股肱之臣,將來誰還敢為州牧效命?今日禍及蔡氏,明日便能殃及蒯氏。”
“何況袁術虎視眈眈,曹操又欲南征。值此存亡之際,荊州豈可自亂陣腳?”
"冒昧說一句,恐怕確實難在這紛亂世道立足。"
蒯越的話讓怒火中燒的劉表逐漸冷靜下來。
蔡瑁之事短短數日便鬧得滿城風雨,背後必有推波助瀾之人。
隻是這幕後之人究竟另有所圖,還是真心相助,劉表一時難以分辨。
半晌沉默後,劉表霍然起身,眼中精光閃爍:"異度這番話,正合我心!"
"當初我初到荊州,全仗德珪與異度全力扶持。"
"若非蔡蒯兩家的鼎力相助,焉有我劉景升今日?"
"劉某豈是背信棄義之人?"
"德珪請起。"
"今日之事怪我輕信謠言,倉促相詢。"
"今晚在州牧府設宴賠罪,還望德珪海涵。"
蔡瑁如釋重負地向蒯越投去感激的目光。
若非蒯越方才那番言語,他豈能如此輕易過關?
朝劉表拱手道:"折煞屬下了!"
"定當徹查謠言源頭。"
"無論何人構陷我蔡氏,定不輕饒!"
劉表握住蔡瑁的手:"不錯,離間我等之人必須嚴懲。"
"隻是謠言四起,人心浮動,連商賈世家都欲逃離荊襄。"
"當務之急在於穩定民心,該如何徹底平息流言?"
蒯越聞言眼中異色閃動,似乎參透了劉表深意。
這時王粲上前笑道:"久聞德珪兄幼妹蔡鈺才貌雙全,尚未許配人家,而州牧大人正室空缺,不如兩家結為 之好?如此,誰還敢再造謠生事?"
"此等姻親關係,足以安定荊襄。"
龐季適時上前,滿臉堆笑道:"德珪兄的妹妹蔡鈺素有"荊襄第一 "之稱,與使君大人"荊州第一人"的尊號正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此乃上蒼賜予的良緣啊!"
"蔡氏借此可穩坐荊襄世家之首的寶座,實在是雙喜臨門!"
劉表撫須微笑,眼中閃過算計的精光。這正是他早先布下的局。方才的震怒是真,質問也是真。但歸根結底,他深知蔡氏勢大,在軍中更是根深蒂固。
唯有籠絡為上。今日先當頭棒喝,再許以甜頭,正是劉表的高明之處。
喜歡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