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自研術法求突破

字數:8065   加入書籤

A+A-


    一、破辱堂的燈火
    秦成公十八年的冬至,雍城的雪比往年更大。傳功閣旁新落成的 "破辱堂" 卻暖意融融,百餘盞油燈將大堂照得如同白晝,燈油中摻著的靈脈泉水泛著淡淡的金光,與修士們指尖滲出的血色靈力交相輝映。
    李默將一卷獸皮鋪在案上,上麵用朱砂繪製著新陣法的草圖。這是他結合《山海經?大荒東經》記載的 "應龍蓄水法" 與仙門 "七星聚靈陣" 殘圖改良的 "血龍陣"—— 陣眼不再依賴純淨靈氣,而是用三名修士的血竅作為能量源,通過玄黃石傳導,能在煞氣環境中穩定運轉。
    "第七個陣腳的角度不對。" 嬴術拄著拐杖走到案前,他的左臂仍未完全恢複,卻堅持每日來破辱堂鑽研,"按奇門遁甲的 " 開休生傷杜景死驚 " 八門,這裏該偏南三度,才能與盤龍靈脈的支流形成共鳴。"
    兩人的爭論引來了周圍修士的圍觀。赤砂部的老族長用骨刀在地上畫出 "地行陣" 的土紋:"不如加入我們的 " 鑽地符 ",讓陣腳能在地下移動,這樣仙門的氣刃就打不到了。"
    "還要考慮饕餮濁氣。" 雪妖部的少女捧著冰蠶絲織成的網,網眼間的符文能吸收煞氣,"上次測試時,血龍陣在濁氣濃度超過三成的地方會失靈。"
    這樣的討論在破辱堂每天都能見到。秦成公設立的這座殿堂打破了秦國修士的門第之見,傳功閣的老學究與山野間的散修圍坐一堂,用各自的智慧拚湊著屬於西陲的術法體係。牆角的銅壺滴漏記錄著時光流逝,壺水中倒映的燈影從黃昏搖曳至黎明,從未斷絕。
    最引人注目的是堂中央的沙盤,裏麵按比例複刻了雍城周邊的地形。嬴術帶領年輕修士用玄黃石搭建著微縮陣法,沙盤邊緣插著的小木牌標注著不同的測試結果:
    "血絡符改良版:加入饕餮蟻酸後,對仙門清心訣的防禦提升五成,但持續時間縮短至一刻鍾。"
    "地行術新解:結合血竅之力,可在玄黃石中穿行,但每前進十丈需消耗一滴精血。"
    "反氣刃弩:箭頭刻 " 裂風符 ",能撕裂仙門氣刃,射程比破陣弩增加三丈,準確率下降兩成。"
    這些成果看似零散,卻在悄然改變著秦國的術法格局。李默將所有記錄匯編成《破辱策》,每月初一懸掛在堂外的石碑上,供全城修士參考。石碑前總是擠滿了人,有抱著孩子的婦人臨摹符籙,有白發老者用手指丈量陣法比例,甚至有孩童用石子擺出簡易的陣形。
    "君上駕到!" 隨著侍衛的通報,秦成公帶著寒氣走進破辱堂。他的玄色王袍上沾著雪粒,卻徑直走向沙盤,拿起木牌翻看最新的測試記錄。
    當看到 "血龍陣可抵禦金丹期修士全力一擊" 的字樣時,秦成公的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傳我命令,明日在黑風淵進行實戰測試,調三百名修士配合,所需的玄黃石和精血補給由國庫優先供應。"
    他的目光落在牆角堆積的獸皮卷上,那裏是各地修士獻來的土法秘術 —— 有農夫用靈脈泉水澆灌作物的 "催靈訣",有獵戶追蹤異獸的 "嗅靈術",甚至有樵夫砍伐靈木的 "斷靈斧法"。這些看似粗鄙的技巧,在西陲的特殊環境中往往能發揮奇效。
    "這些都要整理成冊。" 秦成公指著獸皮卷,"仙門看不起的 " 蠻法 ",或許正是我們活下去的依仗。告訴各地,隻要能在煞氣環境中實用的術法,哪怕隻是讓靈田增產半成,都有重賞。"
    二、血龍陣的誕生
    黑風淵的實戰測試比預想中更凶險。當三百名修士按 "血龍陣" 的方位站定,玄黃石在他們的血竅之力催動下亮起赤色光芒時,天空突然卷起黑色的漩渦 —— 這不是自然形成的煞靈潮,漩渦中隱約可見青色的靈力絲線,顯然又是仙門在暗中作祟。
    "是昆侖派的 " 喚煞術 "!" 李默認出了這種術法的特征,與三年前截殺使團的清風子手法如出一轍,"他們不想讓我們的陣法成功!"
    漩渦中落下的煞氣比往常濃鬱數倍,沾在修士身上竟發出滋滋的聲響,靈紋甲上的血絡符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黯淡。站在陣眼的三名修士同時噴出鮮血,血龍陣的光芒開始閃爍不定。
    "注入精血!" 嬴術忍著劇痛揮舞令旗。他身後的預備隊立刻上前,用特製的骨針刺破掌心,將血液滴在玄黃石上。赤色光芒瞬間暴漲,在陣外形成一條盤旋的巨龍虛影,張開的龍口中噴出帶著血氣的火焰,竟將黑色煞氣焚燒得節節後退。
    "調整陣腳角度!" 李默大喊著衝向第七個陣腳。那裏的玄黃石已被煞氣腐蝕出裂紋,他毫不猶豫地將右臂按在石頭上,催動 "血竅爆" 的秘術 —— 整個人的精血順著手臂湧入石頭,裂紋處滲出赤色的汁液,陣腳的光芒重新穩定。
    激戰持續了兩個時辰。當血龍陣的巨龍虛影吞噬掉最後一縷煞氣,黑風淵的天空放晴時,參與測試的修士已有近半倒下。但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興奮 —— 陣法不僅成功抵禦了煞靈潮,還反溯著青色絲線的源頭,在三十裏外引爆了隱藏的術法節點,證明血龍陣具備反擊能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成功了!" 嬴術癱坐在地,看著遠處的煙塵大笑,笑聲牽動傷口引發劇烈咳嗽,"我們的陣法... 比仙門的靈脈循環陣更適合西陲!"
    測試報告傳回雍城,秦成公下令在傳功閣的石壁上為血龍陣開辟專篇,詳細記錄陣法的布設法、優缺點及改良方向。當工匠們用鏨子在石頭上刻下第一個符文時,圍觀的百姓自發燃放起 "爆炎符",符紙炸開的紅光在冬日的天空中格外耀眼。
    血龍陣的成功點燃了更多修士的熱情。破辱堂收到的術法改良方案激增,其中不乏顛覆傳統的創新:
    傳功閣的學徒將 "禦火符" 與 "血絡符" 融合,創造出 "血火符",燃燒時產生的赤色火焰能淨化煞氣,威力是普通禦火符的兩倍。
    農夫出身的修士改良了 "催靈訣",用自己的血混合靈脈泉水澆灌靈田,使淨煞草的生長周期縮短一半,且抗煞氣能力更強。
    曾是獵戶的嬴昊發明了 "血瞳術",通過透支血竅,能在黑霧中視物,識破低階妖獸的偽裝,雖會暫時失明,卻在狩獵中屢建奇功。
    這些術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不追求純淨靈氣,而是與修士的血脈深度綁定,在西陲的惡劣環境中展現出驚人的適應性。正如李默在《破辱策》中寫道:"仙法如溫室之花,秦術似崖邊之鬆,境遇不同,優劣自顯。"
    三、血竅訣的革新
    盤龍靈脈的異動給秦國修士帶來了新的挑戰。傳功閣的 "測靈水晶" 顯示,靈脈核心的靈氣波動中出現了周期性的紊亂,每七日就會爆發一次小型的 "靈氣風暴"—— 這是仙門在兩界山過度開采畢方靈脈引發的連鎖反應。
    "普通修士根本承受不住風暴的衝擊。" 嬴術在破辱堂的例會上展示著受傷修士的血樣,其中的血竅之力呈現出潰散的狀態,"我們的 " 血竅訣 " 需要改良,必須能在靈氣紊亂的環境中穩定運轉。"
    傳統的血竅訣講究 "氣血合一",通過吸收靈脈靈氣滋養血竅。但在靈氣風暴中,這種吸收方式反而會讓修士體內的靈力失控,輕則走火入魔,重則血竅爆裂。
    爭論在破辱堂持續了五日。有人主張暫停修煉血竅訣,改用更溫和的 "養氣法";有人則堅持強化血竅,認為隻有更強大的血脈之力才能抵抗風暴。最終,秦成公的決定打破了僵局:"兩條路都要走,讓實踐來證明。"
    李默帶領的 "守舊派" 選擇在原有基礎上改良。他們從《山海經》記載的 "燭龍息" 中獲得靈感,在血竅訣中加入 "龜息式"—— 運轉功法時放緩氣血流動,如同冬眠的玄龜,在靈氣風暴中進入假死狀態,雖無法主動吸收靈氣,卻能保住性命。
    嬴術帶領的 "革新派" 則更大膽。他們冒險在血竅中植入微量的 "煞靈晶",這些蘊含煞氣的晶體在靈氣紊亂時會自動釋放緩衝能量,使血竅保持穩定。測試的過程異常凶險,三名修士因晶體失控爆體而亡,但幸存者都成功在靈氣風暴中修煉,血竅強度提升了近三成。
    "這不是邪術。" 嬴術在展示自己的血竅時,能看到其中懸浮的黑色晶體,"是適應西陲的必要犧牲。就像赤砂部的祖先為了在地底生存,進化出能過濾濁氣的肺葉。"
    兩種改良方案最終都被收錄進《破辱策》。秦成公沒有偏袒任何一方,隻是下令將測試過程中的傷亡情況如實記錄:"後人要知道,我們的每一點進步,都是用鮮血換來的。"
    血竅訣的革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收獲。植入煞靈晶的修士發現,自己對妖獸的威懾力顯著提升 —— 饕餮部的狼騎兵在聞到他們身上的煞氣時,竟會出現短暫的畏懼。這個發現啟發了破辱堂的修士,他們開始有意識地研究 "煞氣運用術",將敵人的武器變成自己的鎧甲。
    四、靈脈共生的新解
    盤龍靈脈的持續衰弱讓 "靈脈永續" 成為破辱堂的核心課題。李默在整理傳功閣的古籍時,發現了一卷秦文公時期的《靈脈誌》,其中記載著一個被遺忘的儀式:"以人血為引,與靈脈立下共生契,人借脈力修行,脈靠人血滋養,生死與共,榮辱相依。"
    "這才是我們該走的路。" 李默將古籍呈給秦成公,"仙門的靈脈循環陣是掠奪,我們的共生契是共存。就像玄石離不開盤龍靈脈,靈脈也離不開我們的滋養。"
    秦成公決定親自舉行共生儀式。在驚蟄這天,他帶領百名核心修士來到玄石高台,每人手持一把刻有自己名字的玉刀,將指尖的血滴在靈脈井中。當第一百滴血液融入泉水,井中突然升起一道赤色光柱,與修士們的血竅產生共鳴,每個人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與腳下的土地建立了某種神秘的聯係。
    儀式後的變化令人震驚。盤龍靈脈的靈氣波動雖然依舊微弱,卻變得異常穩定;修士們的血竅在修煉時,能自動吸收靈脈散逸的濁氣,轉化為自身的靈力;甚至連雍城的靈田,都長出了帶著赤色紋路的新作物 —— 這種被命名為 "血靈穀" 的穀物,既能果腹,又能輔助修煉,是靈脈與血脈共生的最好證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才是仙門永遠學不會的術法。" 秦成公站在玄石高台上,看著下方忙碌的百姓,他們中的許多人額頭上都有淡淡的血紋,那是與靈脈建立聯係的標誌,"他們追求的是掌控靈脈,我們追求的是成為靈脈的一部分。"
    共生儀式的成功讓秦國的術法體係徹底擺脫了仙門的陰影。破辱堂的修士們開始從西陲的自然現象中汲取靈感:
    觀察畢方鳥在火焰中涅盤,創造出 "血火重生術"—— 瀕臨死亡時燃燒血竅,換取短暫的巔峰戰力,雖會折壽,卻能在絕境中反殺。
    研究玄龜在凍土中冬眠,改良出 "龜甲陣"—— 修士們蜷縮成圓,靈紋甲拚接成巨大的龜殼,能抵擋高階法術的轟擊。
    模仿赤砂部與大地的溝通,發明 "地耳術"—— 將耳朵貼在地麵,通過靈脈的震動感知敵人的動向,比仙門的 "聽風術" 更適合西陲地形。
    這些源於自然、融入血脈的術法,構成了獨特的 "秦法體係"。當破辱堂將《秦法總綱》刻在傳功閣的石壁上時,前來圍觀的不僅有秦國人,還有偷偷越境的西戎部落使者 —— 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見識到血龍陣的威力後,開始主動尋求與秦國合作。
    "君上,犬戎的綿諸部派使者來了。" 內侍稟報,"他們願意用十匹幽冥狼換取 " 血絡符 " 的製作方法,還說要送王子來雍城學習。"
    秦成公看著石壁上日益豐富的術法圖譜,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告訴綿諸部,符法可以教,但必須用他們的 " 狼騎兵訓練術 " 來換。我們的大門永遠向尊重秦法的人敞開。"
    五、傳承的火種
    秦成公在位的最後一年,雍城的破辱堂已成為西陲最負盛名的術法研究中心。來自各地的修士絡繹不絕,他們中既有受仙門排擠的散修,也有想學習血龍陣的西戎部落,甚至有中原諸侯國的密使,帶著重金求購《破辱策》的抄本。
    "這些人不能都收。" 嬴術在病榻前勸諫,他的身體因常年透支血竅而每況愈下,卻依舊心係國事,"有些是仙門派來的奸細,想偷學我們的術法弱點。"
    秦成公點頭同意,卻提出了一個更開放的政策:"設立 " 驗心台 ",凡來求學者,需在盤龍靈脈前立下血誓,願為西陲靈脈存續貢獻力量。通過考驗的,無論出身來曆,皆可入破辱堂;心懷不軌的,按秦法處置。"
    驗心台的設立展現了秦國的自信。這個用玄黃石搭建的高台與盤龍靈脈相連,說謊者的血滴在台上會冒出黑煙,真心者則會看到血脈與靈脈共鳴的紅光。第一個通過考驗的是一名來自晉國的落魄修士,他因不滿仙門的門戶之見,帶著家傳的 "聚氣陣" 圖譜來投,最終在破辱堂改良出更適合煞氣環境的 "散氣陣"。
    秦成公在臨終前,將《破辱策》的最新卷冊交給嬴術:"我恐怕看不到秦國術法超越仙門的那一天了。但你要記住,真正的強大不是閉門造車,是能容納百川,卻不失本心。"
    他指著窗外正在演武場上訓練的少年修士,他們中既有秦人的孩子,也有西戎的孤兒,此刻正一起演練血龍陣:"這些孩子才是未來。告訴他們,我們的術法可以改良,可以創新,但永遠不能忘記,我們為何而戰 —— 不是為了超越誰,是為了守護這片土地上的靈脈,守護每個秦人活下去的權利。"
    秦成公去世的消息傳到崆峒山時,雲鶴子曾斷言秦國的術法研究將就此停滯。但他沒想到,嬴術以驚人的毅力支撐著破辱堂的運轉,而那位在演武場上訓練的少年嬴任好 —— 後來的秦穆公,已經在偷偷學習血竅訣,他的血脈中,流淌著比祖輩更強烈的包容與堅韌。
    在一個雪夜,嬴任好悄悄來到傳功閣的石壁前。他用指尖血在 "血龍陣" 的圖譜旁畫了一個小小的太陽,那是他從晉國修士那裏聽來的 "日輪術"—— 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預示著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時代即將到來。
    破辱堂的燈火依舊在寒夜中燃燒,如同永不熄滅的火種。《破辱策》的卷冊還在不斷增厚,新的術法每天都在誕生。當秦穆公繼位的消息傳遍西陲時,前來雍城的賢才中,不僅有治國安邦的謀士,更有懷揣著奇思妙想的修士 —— 他們知道,在這片不輕視任何智慧的土地上,自己的才華終將綻放光芒。
    而那座刻滿秦法的石壁,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術法記錄,成為西陲精神的象征。過往的屈辱被轉化為創新的動力,血脈的堅韌融合了天地的智慧,最終孕育出屬於秦國的獨特道統 —— 這種道統,將在秦穆公的手中,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喜歡金戈玄秦請大家收藏:()金戈玄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