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百裏奚獻策強國

字數:8793   加入書籤

A+A-


    一、朝會之上的九策初獻
    秦穆公四年的春朝,雍城蘄年宮的青銅柱上凝結著晶瑩的靈脈冰花。傳功閣的修士們特意將大殿溫度調至冰點,這種寒冷能讓修士的血竅保持清明 —— 今日,衛國賢者百裏奚將獻上醞釀已久的 "強國九策"。
    百官按奇門遁甲的方位列陣,秦人的玄甲、西戎的獸皮、中原的錦袍在晨光中交織出奇異的色彩。百裏奚身著秦式深衣,手中捧著的木簡用靈脈泉水浸泡過,邊緣泛著淡淡的金光。這位在破辱堂蟄伏三年的老者,此刻目光沉靜如潭,與三年前那個踉蹌西來的落魄修士判若兩人。
    "老臣百裏奚,獻上強國九策。" 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大殿,木簡輕叩地麵的聲響仿佛敲在每個人的心弦上。
    第一策 "靈田經緯" 剛念出,戶部主事就屏住了呼吸。百裏奚提出將雍城周邊的靈田按《山海經?大荒南經》記載的 "羲和浴日" 方位劃分,每畝地的壟溝需按血絡符的紋路挖掘,農夫耕作時需吟誦特製的 "養脈謠"—— 這種歌謠融合了秦人的血脈共振與中原的農事諺語,能使靈穀的靈氣吸收率提升四成。
    "這不是癡人說夢嗎?" 嬴桀忍不住反駁,"農夫連血竅都未開辟,怎可能用歌謠養脈?"
    百裏奚早有準備,讓人抬上一盆 "共生稻"。根係在透明的靈脈水中舒展,竟呈現出與血絡符一致的赤色紋路。"老臣讓三百戶未開辟血竅的農夫試驗了半年。" 他指著稻穗上的露珠,"這些露珠蘊含的靈氣,足夠低階修士三日修行所需。"
    當第二策 "血竅普惠" 拋出時,傳功閣的老修士們集體動容。百裏奚建議將 "血竅訣" 簡化為 "農桑版",刪除攻擊性的 "血爆術",保留滋養類的 "養脈式",讓普通百姓通過耕種、紡織等勞作自然開辟血竅。
    "此法雖慢,卻能讓秦國的 " 靈脈人口 " 在十年內翻番。" 他展開繪製的《血竅分布圖譜》,圖中用紅點標記著已開辟血竅的農夫位置,這些點在靈田周圍形成了密集的網絡,"百姓的血竅如同涓涓細流,匯聚起來便是滋養盤龍靈脈的大河。"
    第三策 "陣脈合一" 直指軍事核心。百裏奚將趙鞅的血日陣、赤班的狼魂符與鍾離權的破清術熔於一爐,設計出 "九層防禦體係":外層用西戎的狼騎兵巡邏,中層布秦人的血龍陣,核心則設中原式的聚氣台,三者通過靈脈支流聯動,既能抵禦仙門的清心訣,又能防備犬戎的煞氣突襲。
    "關鍵在 " 轉靈樞紐 "。" 他讓人抬上青銅製成的模型,樞紐上的九根銅管分別對應不同術法,"用越國水行術驅動,可在瞬間切換防禦模式。老臣已在試法場驗證,這套體係能抵擋元嬰期修士的全力一擊。"
    接下來的六策更是包羅萬象:"煞靈利用" 主張將饕餮濁氣煉化為修士的 "煞元丹";"符紙量產" 提出用西戎的狼毫、秦地的靈麻、中原的膠漆聯合製作符籙;"異獸馴化" 建議建立 "靈獸苑",讓雪妖部的冰蠶絲與幽冥狼的皮毛結合,製作能抵禦氣刃的鎧甲。
    最驚人的是第九策 "遠交近融"。百裏奚指著輿圖上的晉國:"仙門視我秦為蠻夷,卻與晉國有修真盟約。可遣使者攜帶 " 靈穀秘種 " 前往晉國,這種經血靈穀改良的作物,能在靈氣稀薄之地生長,必能引起晉侯興趣。"
    "你的意思是... 與晉國結盟?" 秦穆公指尖的血竅微微發燙,這個想法他曾在夜巡時閃過,卻從未宣之於口。
    百裏奚躬身作答:"非是依附,乃為互濟。晉有仙門資源卻缺抵禦煞氣之法,秦有血竅秘術卻缺精純靈氣。若能互通有無,實乃兩全之策。"
    殿外突然傳來驚雷,盤龍靈脈的靈氣順著青銅柱湧入大殿,與百裏奚木簡上的金光產生共鳴。秦穆公知道,這是靈脈對良策的回應。
    二、靈田革新的深耕細作
    "強國九策" 的推行從靈田開始。百裏奚親自帶領農夫在雍城近郊開辟 "示範靈田",田壟按九宮八卦排列,每個格子的轉角處都埋著刻有血絡符的玄黃石。他改良的 "三時耕作法" 顛覆了秦國傳統的農術:
    子時:趁靈脈靈氣最精純時播種,種子需用修士的稀釋精血浸泡,這種 "血種術" 能使發芽率提升七成。
    午時:讓農夫按 "地耳術" 的節奏除草,腳步踏在地麵的聲響與靈脈頻率一致,既能鬆土又能滋養地脈。
    亥時:點燃混入煞靈晶粉末的 "驅蟲香",煙霧中的煞氣能驅趕啃食靈穀的妖獸,同時讓穀粒吸收微量煞氣,增強抗逆性。
    傳功閣的修士起初不屑參與,認為這是 "農夫之術"。直到秋收時,示範靈田的產量震驚了所有人 —— 一畝地收獲的靈穀,竟能煉製出三十張 "爆炎符",遠超普通靈田的十倍。更神奇的是,參與耕作的農夫中,有十七人竟在勞作中自然開辟了第一重血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才是真正的 " 藏兵於農 "。" 秦穆公在視察時,看到農夫們一邊收割一邊吟誦 "養脈謠",歌謠的韻律與血竅訣的口訣驚人地相似,"百裏先生讓秦國的每一寸土地,都變成了修行的道場。"
    靈田革新很快遇到阻力。晉國的糧商通過芮國舊地走私 "精純靈米",這種未經煞氣改良的作物靈氣純淨,迅速搶占了雍城市場。嬴桀主張封禁走私,百裏奚卻提出 "以競促進":
    "讓破辱堂的修士與晉商比試。" 他在雍城的市集上設下擂台,"用秦法種植的血靈穀對陣晉國的精純靈米,看哪種作物更適合西陲。"
    比試的結果出人意料。在純淨靈氣環境中,晉米的優勢明顯;但混入饕餮濁氣後,血靈穀的生命力遠超晉米,甚至能吸收濁氣轉化為靈氣。這個結果讓秦人大受鼓舞,連西戎部落都紛紛來求購血靈穀種子。
    百裏奚趁機推行 "靈田共營製":秦修士提供血絡符技術,西戎部落出土地,中原流民獻農耕經驗,收獲的靈穀按 "秦四、戎三、中三" 分配。這種模式迅速推廣到黑風淵以東,三年內新增靈田兩千畝,秦國的符籙產量翻了兩番。
    "下一步是 " 靈脈梯田 "。" 百裏奚站在龍門山的懸崖邊,指著下方的河穀,"按《山海經》記載的 " 應龍尾跡 " 開墾,每層梯田都布 " 鎖靈符 ",能讓靈氣層層上升,惠及整個流域。"
    秦穆公望著老者被風霜刻蝕的側臉,突然明白為何此人能在破辱堂蟄伏三年 —— 真正的智慧,從不是驚世駭俗的奇術,而是像靈脈泉水一樣,悄無聲息地浸潤土地,滋養萬物。
    三、修士體係的破舊立新
    百裏奚對修士體係的改革,從打破 "血竅貴賤論" 開始。傳功閣的典籍一直認為,隻有秦國王室的血脈才能修煉到血竅訣的最高重,百裏奚卻在《強國策》的注文中寫道:"血有清濁,竅無貴賤。西戎的狼魂、中原的氣脈、秦地的血絡,不過是通達靈脈的不同路徑。"
    他在破辱堂設立 "百竅院",讓赤班的狼騎兵與趙鞅的晉修士同堂修煉。針對不同族群的體質,百裏奚改良出三種修煉方案:
    秦修士:保留血竅訣的核心,加入鍾離權的 "煞元運轉法",使血竅在吸收靈氣的同時也能煉化煞氣。
    西戎修士:將狼魂符繪製在血竅位置,通過與幽冥狼的共鳴開辟血脈,這種 "狼竅術" 雖爆發力強,卻需定期服用秦地的 "靜心草" 穩定心神。
    中原修士:用秦法的血絡符包裹原本的氣脈,形成 "氣血雙循環",既保留清心訣的精純,又獲得抵禦煞氣的能力。
    改革的陣痛遠超預期。嬴桀帶領的保守派認為這是 "亂我秦法",在演武場與赤班的狼騎兵爆發衝突,雙方各有傷亡。秦穆公卻力排眾議,讓百裏奚在百竅院公開演示:他用中原的氣脈術驅動秦人的血絡符,竟成功施展了 "血日陣",氣血消耗比純秦修士還少一成。
    "術法如流水,容器不同,形態各異,卻能同歸大海。" 秦穆公將這場比試的記錄刻在傳功閣石壁,"從今往後,秦國的修士等級,隻看對靈脈的貢獻,不問出身族群。"
    百竅院很快湧現出一批奇才。赤班的義子赤離融合狼竅術與血爆術,創造出 "狼煞變",變身時半人半狼,戰力堪比金丹期修士;晉國修士魏壽將清心訣與血絡符結合,煉製的 "清血丹" 能清除血竅中的煞氣,讓秦軍修士的修煉速度提升三成。
    最令人矚目的是 "符兵營" 的建立。這支由百裏奚親自訓練的特殊部隊,士兵們不直接修煉,而是通過佩戴特製的 "轉靈符",將靈田的富餘靈氣轉化為戰力。一個普通農夫穿上符兵鎧甲,竟能抵擋低階修士的氣刃攻擊。
    "這才是應對仙門的底氣。" 百裏奚在檢閱時對秦穆公說,"仙門修士雖強,卻數量稀少;我秦的優勢在眾,若十萬農夫皆能戰,仙門再不敢輕視。"
    他的話很快得到驗證。當崆峒山的雲鶴子再次派弟子試探時,遭遇的不再是零星的秦修士,而是符兵營組成的 "萬血陣"—— 十萬張轉靈符同時激活,形成的赤色光幕將仙門弟子的清心訣反彈回去,嚇得他們落荒而逃。
    四、靈脈治理的深謀遠慮
    盤龍靈脈的治理,是百裏奚 "強國九策" 中最精妙的一環。他發現秦宣公時期靈脈枯竭的根源,不僅是仙門掠奪,更是秦人過度開采:"就像牧民過度放牧會導致草原沙化,修士無節製地吸收靈氣,靈脈自然會衰竭。"
    "靈脈有呼吸,需張弛有度。" 百裏奚提出 "三禁三放" 的規矩:每月初一、十五、三十為 "禁吸日",所有修士不得從靈脈核心汲取靈氣;而在播種、收割、祭靈三個時節,則 "放量供應",讓靈脈與修士同步生長。
    他在玄石高台旁修建 "靈脈監測室",裏麵的 "脈息儀" 由鍾離權的鎮魂玉碎片與越國的水鏡組成,能實時顯示靈脈的 "健康指數"。當指數低於警戒線時,監測室的警鍾會自動響起,整個雍城的靈力供應都會被限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關鍵在 " 靈脈銀行 "。" 百裏奚指著監測室的水晶櫃,裏麵存放著用特殊玉盒封存的 "靈氣儲備"—— 這是在靈脈充盈時儲存的富餘靈氣,危急時刻可釋放應急。"老臣計算過,現有儲備足夠支撐秦軍三年大戰。"
    為修複受損的靈脈支流,百裏奚創造性地運用 "生物療法"。他讓雪妖部培育出能吸收煞氣的 "淨煞花",赤砂部的地行修士將花種埋入靈脈受損區域;同時引入晉國的 "靈蜂",這些蜂群以靈花為食,其蜂蜜能促進靈脈再生。
    三年後,青嵐穀舊址的奇跡讓所有質疑者閉嘴。那裏的靈脈井重新湧出清泉,水中甚至出現了《山海經》記載的 "文魚"—— 這種長著翅膀的魚隻在純淨的靈脈中生存,證明被饕餮濁氣汙染的土地正在複蘇。
    "這比任何殺術都重要。" 秦穆公看著嬉戲的文魚,"仙門能掠奪靈脈,卻不懂滋養;我們秦人的術法,不僅要能戰,更要能生。"
    百裏奚趁機獻上 "靈脈圖譜新卷",圖中用不同顏色標注著可開發的新靈脈:"黑風淵深處有 " 玄冰靈脈 ",其寒氣能克製仙門的火焰術;龍門山的 " 赤焰泉 " 可煉製特殊符紙,這種符紙不怕清心訣的淨化。"
    開發新靈脈的政令下達時,整個西陲都動了起來。秦修士、西戎勇士、中原工匠組成的勘探隊深入險地,他們攜帶的不僅是武器,還有百裏奚設計的 "靈脈探測器"—— 這種儀器將趙鞅的聚氣陣與農夫的 "土測法" 結合,能在百裏外感知靈脈的存在。
    五、遠交近融的布局鋪墊
    當秦國的靈田連成片,修士的血竅亮如星,百裏奚知道,推行 "遠交近融" 的時機成熟了。他在秦穆公的書房鋪開特製的 "靈穀圖",圖上標注著血靈穀在不同靈氣環境中的生長數據:
    "晉國雖有仙門資源,卻受困於 " 靈氣不均 "—— 富庶之地靈氣過剩,貧瘠之處連修士都難以生存。我秦的血靈穀能在兩種環境中生長,若能引入晉國,必能解決他們的糧食危機。"
    秦穆公指尖點在晉國的 "曲沃" 位置:"此地是晉國修真世家趙氏的封地,據說藏有 " 聚靈塔 ",這種仙門法器能濃縮靈氣,若能借來研究..."
    "不可操之過急。" 百裏奚遞上準備好的禮物清單:血靈穀種子百石、煞元丹三十枚、狼魂符五十張,"這些禮物既顯我秦實力,又不暴露核心秘術。可派趙鞅前往,他是晉人,熟悉當地習俗,且與趙氏有遠親。"
    他特意讓趙鞅學習 "靈穀烹飪術"—— 這種將血靈穀與靈脈泉水結合的廚藝,既能保留靈氣,又不失美味。"晉侯好美食,可在宴席上演示。" 百裏奚叮囑,"席間可提及 " 靈脈共享 " 的設想,試探其態度。"
    為確保萬無一失,百裏奚還製定了 "三備之策":備用禮物是雪妖部的冰蠶絲,這種絲線能編織儲存靈氣的錦囊;備用說辭是邀請晉國修士來秦考察靈田,觀摩 "靈田共生術";備用方案則是若晉侯拒絕,便轉而聯係晉國的卿大夫,這些世家往往與仙門有矛盾,或許願意合作。
    "關鍵要讓晉國明白,與我秦合作是雙贏。" 百裏奚最後強調,"我們需要他們的聚靈塔技術,他們需要我們的血靈穀和煞氣抵禦之法。老臣已讓鍾離權破解了部分清心訣,這些研究成果可作為交換的籌碼。"
    秦穆公看著窗外的靈脈雲氣,這些雲氣在百裏奚的治理下,已從渾濁的赤色變為純淨的金紅:"就按先生說的辦。告訴趙鞅,他不僅是使者,更是秦國的眼睛,要仔細觀察晉國的修真體係,看看他們的聚靈塔與我們的血龍陣有何異同。"
    趙鞅出發的那日,雍城的百姓自發在城門口擺上靈穀酒。這種用血靈穀釀造的酒液,飲下後能短暫提升血竅的活躍度。百裏奚親自為使者斟酒:"此去晉國,記住 —— 我們不卑不亢,秦地的術法雖與他們不同,卻同樣能守護靈脈,滋養生民。"
    趙鞅的使團帶著特殊的禮物:三百石血靈穀種子裝在刻有血絡符的陶罐中,既能保持活力,又展示著秦國的術法;五十枚煞元丹用晉國的錦盒盛放,丹藥上的煞氣與錦盒的靈氣形成奇妙的平衡;還有一幅百裏奚手繪的《靈田共生圖》,圖中秦農、晉士、西戎人共同勞作的場景,暗示著未來的合作願景。
    使團的身影消失在東方的地平線時,秦穆公與百裏奚站在觀星台眺望。遠處的盤龍靈脈泛起金色的漣漪,仿佛在為遠方的使者祝福。
    "老臣聽說,晉國的 " 泛舟節 " 即將到來。" 百裏奚望著渭水的方向,"這是他們祭祀水神的日子,晉侯會親自乘船祈福。若趙鞅能在此時獻上血靈穀,讓穀種在船上發芽,必能彰顯我秦術法的神奇。"
    秦穆公握住老者的手,這位曾被中原驅逐的賢者,此刻掌心的溫度比年輕人還要熾熱:"先生為秦國鋪就的路,孤會一步步走下去。終有一日,仙門會知道,西陲的靈脈,西陲的術法,西陲的人民,都不該被輕視。"
    渭水的冰開始消融,潺潺的流水帶著靈脈的氣息向東而去。百裏奚知道,這不僅是自然的輪回,更是秦國命運的轉折。趙鞅的使團承載的不僅是禮物,更是一個國家從蠻夷到強國的渴望,是不同文明在靈脈滋養下共生共榮的可能。
    破辱堂的燈火依舊明亮,鍾離權與赤班正在完善新的防禦陣圖,魏壽則在改良清血丹的配方。他們或許不知道趙鞅使團的具體使命,卻能感覺到空氣中湧動的希望 —— 這種希望,比最精純的靈氣更能滋養人心,比最強大的術法更能凝聚力量。
    當第一艘載著血靈穀的船駛向晉國,百裏奚在《強國策》的最後寫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靈脈無界,術法同源。秦晉攜手,可安西陲。" 這段話,既是對未來的展望,也是對 "泛舟之役" 的隱隱預示。
    喜歡金戈玄秦請大家收藏:()金戈玄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