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童聲護脈傳鄉野,新苗茁壯映山河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A+A-


    兩界山的晨光剛掠過護世盟的靈草圃,將葉片上的露珠染成金色時,就聽見一陣輕快的腳步聲從山道傳來。十幾個穿著粗布衣裳的孩子,背著裝滿監測工具的小竹簍,舉著用木片自製的“地脈監測牌”——牌上畫著歪歪扭扭的靈草與地脈符號,還用紅繩係著鈴鐺——蹦蹦跳跳地向議事壇廣場走來。他們是來自風溪鎮、桃花村等周邊村落的“地脈小衛士”,按每月約定前來分享監測發現,順便領取護世盟新一期的啟蒙讀本增補頁。
    蘇清寒站在廣場旁的青石階上,看著孩子們的身影從晨霧中漸漸清晰,笑著迎了上去。為首的風溪鎮男孩王小樹,個子雖矮卻格外精神,他立刻舉起手中的竹簍,仰著小臉大聲說:“蘇長老!我們這個月在村後山上發現了三株新的青紋靈草,還每天記錄了靈泉的水位變化,都寫在監測日記裏了!”他從簍裏掏出一個用粗線裝訂的小本,封麵用炭筆歪歪扭扭寫著“王小樹的地脈監測日記”,裏麵每頁都畫著靈草、靈泉的簡筆畫,旁邊用拚音標注著日期、天氣與發現,比如“3月15日,雨,靈泉水位漲了一指”“3月20日,晴,新靈草又長了一片葉子”。
    墨淵此時也從書房走出,手中捧著剛印刷完成的啟蒙讀本增補頁。增補頁采用彩色靈紙印製,上麵收錄了各地小衛士的實踐案例:有南疆苗寨孩子記錄的“靈蠱卵每日變色規律表”,用不同顏色的蠟筆標注卵殼顏色與地脈狀態的關聯;有東海漁村孩童繪製的“靈魚活動與潮汐關聯圖”,用波浪線表示潮汐,小圓點代表靈魚聚集區域;還有西北高原少年觀察到的“靈草生長與降雪量的關係”,附帶了靈草高度變化的折線圖。“這些案例能印出來,都是你們的功勞。”墨淵將增補頁逐一分發給孩子們,指尖輕輕撫過一個孩子的頭頂,“把你們的發現分享出去,更多小夥伴就能學會實用的守護方法,一起保護地脈。”
    孩子們圍坐在地脈全圖石碑旁的草地上,迫不及待地翻開增補頁。王小樹翻到中間一頁,突然看到自己記錄的“靈草生長與雨水關係”案例印在紙上,還配著他畫的靈草簡筆畫,頓時興奮得漲紅了臉,連忙拉著身邊的桃花村女孩大聲講解:“你看你看!這是我寫的!我觀察了半個月,發現下雨後靈草會長得更快,葉片也更綠,你們也可以試試每天記錄天氣和靈草的變化!”其他孩子也紛紛找到自己或熟悉夥伴的案例,七嘴八舌地分享著觀察過程,廣場上滿是清脆的童聲與歡快的笑聲,連石碑上流轉的金色靈紋都似被這熱鬧感染,泛著比往日更柔和的光暈。
    當日午後,護世盟的傳訊塔亮起淡紫色光芒,一枚來自南疆苗寨的傳訊符快速飛來,落在蘇清寒手中。阿珠在符紙上用苗文與通用文雙語寫道:“苗寨私塾的孩子們,根據啟蒙讀本裏的靈蠱預警術原理,自己動手製作了簡易的‘靈蠱預警鈴’,三天前還成功預警了一次小型地脈震動,及時保護了靈田與周邊的民居,沒有造成任何損失!”蘇清寒讀完傳訊符,與墨淵交換了一個驚喜的眼神,當即決定帶著林小婉、陳默幾名弟子前往苗寨,親眼看看孩子們的創新成果,也為他們送去新的監測工具。
    飛舟抵達苗寨上空時,遠遠就看見阿珠正帶著孩子們在靈田旁忙碌。降落後走近一看,十幾個穿著繡花衣裙的孩子圍在一個自製的預警鈴旁,鈴身用當地特產的楠竹製成,表麵刻著簡單的地脈符文,竹筒內部懸掛著用靈蠱卵串成的吊墜,卵殼上還被孩子們用彩線纏出了不同的花紋。“這是我們根據讀本裏的靈蠱預警術改良的!”一個紮著銀飾頭飾的小女孩仰起頭,小臉上滿是驕傲,“我們把靈蠱卵串起來掛在竹筒裏,隻要地脈有細微震動,卵串就會碰撞竹筒發聲。上次鈴響後,我們趕緊跑去找阿珠姐姐,大家一起加固了靈田的防護陣,地裏的靈苗一點都沒受損!”
    蘇清寒蹲下身,仔細觀察預警鈴的結構,指尖輕輕觸碰懸掛的靈蠱卵,感受著卵殼傳來的微弱靈氣:“你們很聰明,把典籍裏複雜的方法變得簡單又實用。這個預警鈴不需要消耗靈力,操作也方便,比很多低階法器都更適合村落日常使用。”她思索片刻,又提出一個建議,“你們可以在鈴鐺旁邊加裝一塊刻度木牌,每次鈴響後,記錄下當時的時間、天氣和震動的大致強度,這樣時間久了,就能總結出地脈震動的規律,提前做好準備。”孩子們聽完立刻行動起來,有的去找木片,有的拿來刻刀,在阿珠與弟子們的指導下,很快就給預警鈴加裝好了刻度木牌,還在木牌上畫了簡單的記錄表格。
    在苗寨停留的兩日裏,蘇清寒與墨淵還跟著孩子們去巡查村後的靈蠱樹林。孩子們熟練地穿梭在林間,每走到一棵靈蠱樹下,就會檢查樹幹上懸掛的地脈感應木牌,然後從口袋裏掏出小本子記錄木牌的顏色變化。“我們還總結了口訣呢!”一個男孩跑到蘇清寒麵前,大聲念道,“青色穩,黃色慌,紅色就要報情況!木牌變青,說明地脈穩定;變成黃色,就要多留意;要是變紅,就得趕緊告訴大人!”這幾句簡單的口訣,滿是孩子們對守護工作的用心與巧思,讓蘇清寒與墨淵都忍不住點頭稱讚,還把這個口訣記下來,打算收錄到下一期的啟蒙讀本增補頁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離開苗寨時,孩子們捧著自己親手製作的迷你預警鈴模型前來送行:“蘇長老、墨尊上,這個小模型送給護世盟,放在成果展裏,讓其他地方的小夥伴也能學會做預警鈴!”蘇清寒接過模型,指尖觸到溫潤的竹筒,心中滿是溫暖:“我們一定會把它放在守護成果展最顯眼的位置,讓所有人都知道,咱們修真界的孩子,也能成為守護地脈的小英雄。”
    返回兩界山後,蘇清寒與墨淵將苗寨孩子製作靈蠱預警鈴的案例,詳細整理成圖文並茂的報告,補充到《地脈守護全書》最新修訂的“民間創新實踐”章節中,還特別標注了“兒童創新案例”的字樣。與此同時,林小滿根據各地小衛士的活躍表現,開始籌備首屆“地脈小衛士交流會”,計劃邀請修真界各地的“小衛士”代表來兩界山相聚,讓他們麵對麵分享彼此的守護經驗與創新想法,也讓童聲護脈的力量傳遍更多地方。
    交流會的消息通過傳訊符傳到各地後,小衛士們都格外期待。東海桃花島的孩子們,開始整理靈魚養殖區的監測日記,還特意繪製了彩色的靈魚生長曲線圖;西北高原的少年們,采集了不同季節的靈草標本,製作成精美的標本冊;中部平原的孩童們,甚至一起排練了一首“地脈守護歌”,歌詞裏滿是他們對靈田、靈泉的熱愛,打算在交流會上演唱給大家聽。
    交流會舉辦的當日,兩界山的廣場上擠滿了來自各地的孩子。他們穿著各異的服飾,背著裝滿成果的小書包,有的在展示自己的監測日記,有的在演示自製的監測工具,還有的在互相請教守護方法。王小樹拉著東海的孩子,認真請教靈魚活動與地脈靈氣的關係;南疆的孩子則圍坐成一圈,教其他小夥伴用簡單的材料製作預警鈴;廣場中央,中部平原的孩子們唱起了“地脈守護歌”,稚嫩的歌聲回蕩在山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合唱。整個廣場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蘇清寒站在高台旁,看著這熱鬧又溫暖的一幕,輕聲對身邊的墨淵說:“以前總擔心守護的薪火會在傳承中漸漸微弱,現在看到這些孩子,才知道所有的擔心都是多餘的。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守護、參與守護,這份純粹的熱情與創造力,比我們想象中更有力量。”墨淵握緊她的手,眼中滿是溫柔與欣慰:“新苗已經茁壯成長,未來的修真界山河,定會在他們的守護下更加安寧。隻要這份童聲護脈的信念能一直延續下去,修真界的守護事業,就永遠不會停下腳步,永遠充滿希望。”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滿廣場。孩子們在大人們的幫助下,放飛了一隻隻繪有地脈圖案的紙鳶。紙鳶乘著晚風緩緩飛向天空,有的畫著靈草,有的畫著靈魚,還有的畫著小小的“地脈小衛士”,如同一個個鮮活的守護符號,映著天邊的晚霞,映著廣場中央的地脈全圖石碑,也映著孩子們純真燦爛的笑臉。月光漸漸爬上夜空,守護燈的暖光從護世盟的窗戶中透出,與空中紙鳶的影子交相輝映,輕聲訴說著一個關於新苗、關於希望、關於永恒守護的故事。這個故事,會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芽,在修真界的每一寸土地上開花結果,直到地脈永存,盛世無疆。
    本章完。
    喜歡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請大家收藏:()地脈千年:守護者的征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