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東北易幟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A+A-


    民國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奉天。
    這一日,天空格外澄澈,凜冽的寒風仿佛也被一種無形的熾熱驅散了幾分。
    奉天省府大禮堂前,崗哨林立,戒備森嚴,但每一張士兵的臉上,除了慣有的肅穆,更湧動著一股難以抑製的激動。
    禮堂內,中外記者雲集,鎂光燈不時閃爍,捕捉著這必將載入史冊的時刻。
    東北軍政要員、社會賢達齊聚一堂,人人身著正裝,神情莊重。
    張作相、萬福麟、湯玉麟等元老位居前排,楊宇霆雖傷勢未愈,亦堅持到場,麵色蒼白卻坐得筆直。
    於學忠、何柱國等少壯派將領軍容整肅,目光灼灼。
    上午十時整,軍樂隊奏響莊嚴樂章。
    張漢欽一身熨帖的深色中山裝,步履沉穩地走上主席台。
    他目光掃過全場,年輕的麵龐上帶著與年齡不符的沉毅和威權。
    他沒有冗長的開場白,聲音透過麥克風,清晰而有力地傳遍禮堂,並通過無線電波,傳向華夏大地:
    “自先大帥遇難以來,東北局勢動蕩,外有強鄰窺伺,內有宵小作亂。然,我東北軍民一心,挫敗陰謀,平定叛亂,用血肉捍衛了家園之完整!”
    “漢欽與東北政務委員會諸公深知,欲求東北之永久和平與發展,欲使華夏真正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非統一不足以圖存,非團結不足以自強!”
    他略微停頓,整個禮堂,乃至整個國家,仿佛都屏住了呼吸。
    “經鄭重決議,並報國民政府核準,”
    張漢欽的聲音陡然拔高,斬釘截鐵,
    “自今日起,民國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東四省,一切政務,謹遵國民政府之政令;所有軍隊,悉編為東北邊防軍;並依三民主義,改懸藍白滿地紅旗!”
    “嗡——”人群中的激動再也壓抑不住,發出巨大的喧嘩,隨即化為雷鳴般的、經久不息的掌聲!
    幾乎在張漢欽話音落下的同時——
    禮堂之外,廣場之上,奉天城頭!
    一麵巨大的、嶄新的藍白滿地紅旗,在凜冽的寒風中,由兩名儀仗兵奮力展開,伴隨著雄壯的國歌聲,沿著高高的旗杆,冉冉升起!
    那一刻,所有仰望的目光都聚焦於那麵迎風招展的旗幟。
    陽光穿透雲層,正好灑在旗幟上,那抹靛青與鮮紅,仿佛凝聚了一個民族太多的血淚與期盼,此刻顯得無比耀眼,灼灼生輝!
    五色旗被降下,悄然收起。
    一個時代,在這一升一降之間,正式落幕。
    “統一萬歲!”
    “中國萬歲!”
    “中華民族萬歲!”
    不知是誰先喊出了第一聲,瞬間,口號聲、歡呼聲、掌聲如同山呼海嘯般席卷了整個奉天城!
    鞭炮聲劈裏啪啦地炸響,全城沸騰!
    ————————————
    這股歡慶的洪流,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瞬間席卷了整個中國!
    【燕京】
    前門大街、東長安街,人山人海!
    消息傳來,市民、學生、商人湧上街頭,自發遊行慶祝。
    報紙號外雪片般飛出,報童的喊聲嘶啞卻興奮:“看報看報!東北易幟!全國統一啦!”
    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的學生們高舉旗幟和標語,激昂地演講,淚水與笑容交織。
    ————————————
    【上海】
    外灘萬國建築群前,黃浦江上輪船汽笛長鳴,仿佛在向世界宣告。
    南京路、霞飛路(今淮海路)摩肩接踵,歡呼聲震天動地。
    各大百貨公司門前懸旗結彩,影院、劇院臨時加映加演慶祝節目。
    上海的金融界、工商界更是鬆了一口氣,南北統一意味著更大的市場和更穩定的環境,交易所裏都是一片看漲的紅色。
    ————————————
    【金陵】
    作為首都,慶祝活動更是官方與民間結合。
    國民政府門前廣場舉行盛大慶祝集會,常南京發表了演說。
    全市機關、學校、團體放假一天,中山陵、玄武湖畔,到處是歡慶的人群。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統一”成功的巨大喜悅和成就感。
    ————————————
    【廣州】
    革命策源地同樣一片歡騰。
    工人、農民、學生隊伍走上長堤、永漢路(今北京路),舞獅助興,鑼鼓喧天。
    “慶祝統一,實行憲政”成為最響亮的口號。
    ————————————
    【武漢】
    九省通衢,長江兩岸的漢口、武昌、漢陽三鎮同時沸騰。
    江漢關鍾聲長鳴,民眾聚集在孫中山銅像前敬獻花圈,表達對先生遺誌終於達成的告慰。
    ————————————
    全國各大中城市,乃至許多縣城鄉鎮,都陷入了空前的歡慶之中。
    持續了十數年的軍閥混戰,至少在形式上宣告結束,一個名義上統一的、完整的中國出現在了世界地圖上。
    這種來之不易的“統一”,極大地激發了積壓已久的民族情緒,讓人們看到了國家複興、抵禦外侮的希望。
    ————————————
    奉天禮堂內,儀式結束後。
    張漢欽與一眾將領官員及外國使節合影留念。
    記者們蜂擁而上,問題如連珠炮般提出:
    “張副司令,易幟後東北軍政如何安排?”
    “對於日本方麵的態度,您有何預期?”
    “東北是否即將開始大規模經濟建設?”
    張漢欽從容應對,語氣堅定:“東北乃中國之東北,一切自當遵循中央法令。至於建設與發展,乃我輩今後之首要職責。任重道遠,唯竭盡全力,不負國民所托。”
    他簡短回答後,便在衛兵護衛下離開喧鬧的會場。
    ————————————
    回到大帥府書房,他屏退左右,獨自一人站在窗前。
    窗外,奉天城依舊喧囂鼎沸,歡呼聲隱約可聞。
    桌上,放著兩份剛送來的電報。
    一份來自金陵的常南京,滿是嘉許與期待之詞。
    另一份,是總情報處苗劍秋的密報,上麵隻有簡短一句:“旅順關東軍司令部近日異常沉寂,所有將佐未離營區。”
    張漢欽的目光從窗外絢爛的燈火,移回到室內,落在那份密報上。
    他臉上的振奮之色漸漸沉澱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深沉的冷靜。
    易幟是結束,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腳下的路,依然布滿荊棘,而真正的較量,或許才剛剛拉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