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天下歸心

字數:8525   加入書籤

A+A-


    民國十九年,九月一日正午。
    奉天城那一聲震撼寰宇的《救國宣言》,如同後羿射出的烈日金箭,撕裂了籠罩在華夏上空的沉沉陰霾,其光芒萬丈,其聲震九霄,在廣袤的神州大地與無垠的海外僑胞心中,點燃了足以燎原的熊熊聖火!
    自宣言通過電波傳向四方的第一刻起,一場席卷天地、亙古未有的響應狂潮,便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激情,猛烈爆發!
    ————————————
    北平!
    這座千年古都,從未如此刻般沸騰!
    北大學、清大學、師範大學的教授們、學界泰鬥,聯袂走上街頭,站在臨時搭起的木台上,聲音因激動而顫抖:
    “同胞們!若華北危急,平津首當其衝!
    今日東北張司令與三老登高一呼,實為我四萬萬同胞請命!
    我學界同仁,誓為後盾!
    要求南京當局立即釋放所有政治犯,還政於民,共赴國難!”
    台下,以數萬學生高舉旗幟,齊聲呐喊:
    “擁護救國會議!”
    “一致抗日!還我河山!”
    聲浪震得故宮琉璃瓦簌簌作響。
    前西北軍將領張自忠、趙登禹等秘密集會,扼腕慨歎: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東北已開正道,我輩豈能苟安於此?!”
    ————————————
    天津!
    海河兩岸,汽笛長鳴,並非商船出港,而是全市輪船、火車鳴笛十分鍾,響應奉天宣言!
    巨賈周學熙、宋棐卿等齊聚天津總商會,當場決議:
    “募集救國基金一百萬元,即刻電匯奉天!
    我民族實業,不當亡國奴之工,願為複興之基石!”
    《大公報》主筆張季鸞連夜撰寫社論《讀救國宣言感泣書》,直言:
    “今日之東北,非一隅之地,實乃民族靈魂所係,國家複興之所托!
    南京當局若尚有一絲良知,應立即悔悟,總辭謝罪!”
    ————————————
    青島!
    碧海藍天之下,憤怒的浪潮比海浪更加洶湧。
    四方機廠、各大紗廠的工人們宣布總罷工,高舉“不做日奴工,誓為抗日兵”的巨幅標語,遊行隊伍直逼市政府。
    海關華員集體宣布:
    “扣留所有輸日戰略物資!等待救國會議指令!”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翰林,跪在海邊,麵朝東北方向,磕頭哭喊:
    “蒼天有眼!出真X了!咱們華夏,亡不了啊!”
    ————————————
    濟南!
    慘痛的記憶在此刻化為複仇的火焰。
    “五三慘案”殉難者家屬聯合會,抬著遇難親人的靈位,走上街頭,血淚控訴:
    “濟南的血還未幹!南京的官早已忘!
    如今東北的好漢們替我們報仇雪恨了!
    山東的爺們兒,有種的,跟俺們上奉天,投少帥,殺鬼子去!”
    韓複榘部下的青年軍官們群情激憤,甚至有人公然撕毀軍帽上的青白徽,怒吼:
    “這身皮,不替孬種穿!要穿,就穿救國軍的戰袍!”
    ————————————
    太原!
    山西方言特有的鏗鏘之聲響徹雲霄。
    閻錫山緊閉了督軍府大門,但門外,西北實業公司的工程師、技術員們成群結隊,高呼:
    “閻老西不開門,我們自己走!
    帶著技術去奉天,造槍造炮打鬼子!”
    犧盟會的熱血青年們衝破軍警阻攔,在鼓樓前焚燒象征妥協的“中庸”牌匾,宣布:
    “山西新軍,願為救國軍前驅!北上!北上!”
    ————————————
    西安!
    古都再次響起雄渾的秦腔。
    楊虎城將軍正式通電,其麾下將領孫蔚如、趙壽山等已按捺不住,聯名致電奉天:
    “第十七路軍十萬將士,枕戈待旦,唯張司令馬首是瞻!
    隻要一聲令下,即刻東出潼關,掃清中原障礙,恭迎救國會議召開!”
    西安學生聯合會組織萬人簽名血書,鮮紅的手印鋪滿了十丈長的白布,上書: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今日,我秦人決不做被哀之後人!
    誓死北上,共襄義舉!”
    ————————————
    蘭州!
    黃河岸邊的怒吼渾厚而堅定。
    馬家軍中的青年軍官馬步青(與主政青海的馬步芳有別)公開表態:
    “抵禦外侮,守土衛國,乃我華夏男兒之本分!
    東北張司令真英雄,我部願聽調遣!”
    蘭州中學的學生們在黃河鐵橋上進行抗日宣講,聲音在峽穀間回蕩: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我華夏之氣節,亦當如此!”
    ————————————
    成都!
    天府之國的茶館裏,再無閑適的龍門陣,隻有激昂的討淪。
    “要得!硬是要得!”
    川軍將領劉自乾、鄧晉康、潘仲三等在秘密會議上拍案而起,
    “跟到老常屁股後頭舔灰,老子們不幹!
    通電!馬上通電!擁護救國會議!
    川軍二十萬弟兄,不是他老常的看門狗!”
    四川大學師生組織“北上請願團”,誓言徒步出川,北上抗日。
    ————————————
    昆明!
    滇池畔,講武堂舊址前,一群身穿舊式軍裝、佩戴勳章的滇軍元老肅立默哀,悼念蔡鍔將軍。
    隨後,一位老者振臂高呼:
    “鬆坡將軍在天之靈可慰矣!
    護國精神不死,今日再現於東北!
    我滇軍子弟,豈能落於人後?!”
    雲南王龍雲態度曖昧,但其麾下大將張雲鵬、盧永衡等已摩拳擦掌,滇軍精銳的調動跡象已然顯現。
    ————————————
    南寧!
    新桂係的大本營徹底沸騰!
    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三大巨頭聯名發表轟動全國的通電,電文極其強硬:
    “……桂省軍民,素以愛國著稱,北伐以來,深知非統一不能救國。
    今南京當局倒行逆施,已為國人所共棄。
    東北張司令漢欽公,奮起抗日,功在民族!
    我等謹率廣西全省軍政,竭誠擁護救國宣言。
    即日派遣全權代表北上,參加國民救國會議。
    並願聽從會議主席團張主席一切指揮,共赴國難,至死不渝!”
    此電一出,全國震動!
    桂軍十餘萬驍勇善戰之師,正式倒向奉天!
    ————————————
    上滬!
    這座遠東第一都市,華界在常南京的白色恐怖下,上演著悲壯與智慧並存的抗爭。
    南京政府淞滬警備司令部下令戒嚴。
    但租界內,金融巨子張公權、陳輝祖等人在匯豐銀行頂層秘密會晤,決議:
    “調動一切可動用之資金,通過外商銀行渠道,秘密匯往東北,支持實業建設。”
    各大報館雖被嚴控,但報人們采用“號外”、“傳單”等形式,在街頭巷尾散發宣言全文。
    律師公會會長沈鈞儒大律師在法庭上慷慨陳詞,以法理駁斥南京的非法鎮壓,呼籲司法界同仁北上,組建真正的法治國家。
    更令人動容的是,無數工人、職員、教師、藝術家,冒著被捕殺的危險——
    在小弄堂、閣樓、咖啡館裏秘密集會,傳閱宣言,淚流滿麵地計劃著如何突破封鎖,北上奉天。
    ————————————
    武漢!
    九省通衢變作北上的中轉站。
    漢陽兵工廠的工人們“偷”出大量武器零件,秘密裝箱,準備運往北方。
    漢口商會會長賀衡夫組織船隊,打著“運貨”的旗號,實則準備運送愛國誌士北上。
    辛亥元老們拄著拐杖來到長江邊,望著北方老淚縱橫:
    “武昌首義之地,今日豈能落後!
    走!我們都去!給新政府撐撐場麵!”
    ————————————
    南京!
    在敵人心髒裏的鬥爭最為慘烈,也最為可歌可泣。
    憲兵司令部、中央黨部內部,無數低階官員、青年軍官、機要秘書,冒著殺身之禍,偷偷複印宣言,秘密傳遞。
    一位匿名官員在遺書中寫道:
    “餘深陷魔窟,然心向光明。
    今得聞救國宣言,死而無憾。
    唯願以餘之血,喚醒更多同仁,速離黑暗,奔向北方!”
    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內,大批學生醞釀集體罷課北上。
    校內貼滿“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投…投奉天!”的標語。
    軍統、中統的監獄人滿為患,但鎮壓越狠,反抗越烈!
    ————————————
    香港!
    維多利亞港的夜色被愛國熱情點燃。
    香港大學師生聯合全港僑胞,在半島酒店舉行盛大集會,港督亦被迫出席旁聽。
    大會決議成立“全港僑胞救國後援總會”,當場募捐逾百萬港幣。
    並組織醫療隊、工程技術隊,準備即刻北上。
    ————————————
    新加坡!
    陳嘉庚先生放下一切商務,以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主席名義,向全球華僑發出最急切的號召:
    “我僑胞之財力物力人力,皆應貢獻於祖國唯一之希望——國民救國會議!
    即刻起,所有捐款直接匯往奉天!
    所有誌願青年,組織起來,回國參戰!”
    ————————————
    舊金山!
    唐人街萬人空巷,金龍飛舞,鑼鼓喧天。
    致公堂大佬、華僑學校師生、華工代表齊聚一堂,通過決議:
    “發行‘救國金券’,傾全美僑胞之力,支持救國會議抗戰!”
    一位老華僑捐出畢生積蓄,泣不成聲:
    “我等海外孤兒,今日終有娘家矣!
    華夏強,則吾輩再不受欺辱!”
    ————————————
    紐約、倫敦、巴黎、墨爾本、馬尼拉…
    全球凡有華人處,皆在歡呼雀躍,捐款捐物,組織團體,電文如雪片般飛向奉天,內容隻有一個:
    “擁護張主席!支持救國會議!我全體僑胞,為強大祖國之後盾!”
    ————————————
    自九月一日宣言發布,至九月十日,短短十日內,華夏大地與海外僑社,完成了前所未有的精神總動員與力量總匯集。
    鐵路線上,南下的列車空空如也,北上的列車、汽車、輪船乃至徒步的隊伍,卻擠滿了來自五湖四海、操著不同口音、代表著各行各業的人們。
    他們是西裝革履的銀行家、長衫布鞋的教授、穿著工裝的技師、意氣風發的學生、目光堅毅的軍人、風塵仆仆的華僑……
    他們的目的地隻有一個——奉天。
    他們的信念隻有一個——追隨那麵在遼東半島血與火中淬煉而出、凝聚著民族全部希望的旗幟,去共同創造一個嶄新的、強大的、尊嚴的華夏!
    奉天城,已成為整個民族的心髒,搏動著希望與力量。
    一條條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如同百川歸海,洶湧澎湃地匯聚向關外那片黑土地。
    一場注定將改寫華夏命運的盛會,
    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