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驚天論斷(下)
字數:6681 加入書籤
蔣海寧的話語如同沉重的鉛塊,墜入寂靜的空氣中,讓炭火的劈啪聲都顯得格外刺耳。
張漢欽和楊宇霆麵色凝重如水,方才的質疑已被徹底擊碎,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直麵深淵的冰冷覺悟。
他們屏住呼吸,目光緊緊鎖在蔣海寧身上,知道接下來將要聽到的,才是對敵人那瘋狂心髒最直接、最血淋淋的解剖。
蔣海寧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喉間翻湧的腥甜,開始了更深入、也更令人心悸的剖析:
“知其能,更須知其所以為。
他們有此潛力,又為何必定會行此瘋狂之舉?
此乃其戰略文化、國內政治與生存需求交織下,五種必然的瘋狂心理……”
他再次深吸一口氣,開始以超凡的戰略洞察力,條分縷析地剖開日本決策層此刻可能存在的五種瘋狂心理:
“基於以上基礎,我們再來看其決策層之心理。”
“其一,關乎國格與顏麵,其軍部根本無法承受‘第二次屈辱’!
關東軍素來是‘下克上’的行家,屢次以既成事實綁架國策。
如今,你張漢欽以更強悍的力量堂堂正正將其殲滅,此非陰謀得逞,而是陽謀擊碎,這無異於對其軍部賴以生存的冒險文化與戰略權威的徹底否定!
若他們就此忍氣吞聲,其軍部在國內的政治地位、在民眾心中的‘軍神’形象將徹底破產!
因此,其核心層必須用一場更瘋狂、更極致、更不計代價的勝利來挽回顏麵,重塑權威!
哪怕這場勝利,需要押上整個國運作為賭注!”
“其二,根植於其民族性格深處的‘賭徒心態’與‘危機意識’,將在此刻膨脹到極致!
那種‘不是全贏,就是全輸’的‘一億玉碎’哲學,正是其縮影。
在慘敗的陰影和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驅動下,他們更容易產生‘孤注一擲’的念頭:
與其坐視你統一中國、整合四萬萬人口與廣闊資源,實力倍增,成為永遠無法戰勝的心腹大患,不如趁你主力南下、東北相對空虛時,押上全部籌碼,發動致命一擊!
贏了,則一舉扭轉國運,獨霸東亞;輸了,也不過是‘壯烈’地加速了注定到來的失敗。
這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極端心理,絕非我華夏崇尚‘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格局智慧所能完全理解和預料!”
“其三,深刻的經濟困局與轉移國內矛盾的迫切需求,會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們鋌而走險!
彼國深陷昭和大蕭條,農村破產,城市失業嚴重,社會矛盾尖銳到極點。
對外戰爭是轉嫁危機、凝聚民心最直接、最有效的出路。
東北豐富的煤炭、鐵礦、農產品資源,是其垂涎已久的‘救命稻草’。
上次失敗不僅沒得到,反而損耗了巨額軍費,使國內經濟雪上加霜。
此時,發動一場旨在徹底奪取並掠奪東北資源的新戰爭,對其統治階層而言,幾乎是維持統治、避免內部爆炸的唯一選擇。
同時,他們必須用一個更宏大的‘勝利敘事’來迅速覆蓋‘花園口慘敗’的陰影,用以平息國內沸騰的怨氣與質疑,否則自身難保!”
“其四,其對地緣安全的偏執認知與被迫害妄想症,會驅使他們先發製人!
他們曆來將滿洲視為其‘生命線’與‘國防第一線’,你張漢欽不僅要在法理上收回,更在實質上將之建設成強大的工業與軍事基地,這在他們看來是心腹大患,如鯁在喉,無法容忍。
同時,其地緣戰略素有受困於‘包圍網’(如後來著名的‘ABCD包圍網’)的被迫害妄想。
你的強勢崛起與統一事業,會被他們解讀為這個包圍網正在加速形成並收緊。
因此,他們會產生強烈的衝動,要趁包圍網尚未完全合攏、美國尚未徹底警覺前,率先出擊,打破困局!
進攻東北,既是奪回‘生命線’,也是為打破其幻想中的戰略包圍,爭取主動權。”
“其五,其對國際環境與西方列強的戰略誤判,會極大地助長其冒險決心!”
蔣海寧冷笑道,
“‘巴黎和會’及後續一係列事件中,國聯在處理滿洲事務上的軟弱無力,讓他們嚐盡了甜頭,認為西方列強自私自利,不願為遠東事務與日本徹底撕破臉皮,最終總會承認既成事實。
這種危險的‘經驗’會讓他們嚴重低估再次發動大規模侵略可能招致的國際反製與製裁風險。
加之其對美國國內孤立主義情緒的片麵解讀,會使其產生嚴重的僥幸心理,認為可以重複‘速戰速決、製造既成事實’的伎倆,最終迫使國際社會再度默許。”
他總結道,語氣沉重如鐵,每一個字都砸在聆聽者的心上:
“綜上所述,雪恥心態、賭徒哲學、經濟危機、地緣焦慮再加上對國際形勢的嚴重誤判,這五種因素疊加催化,隻會讓彼輩決策者變得更加極端、更加瘋狂!
等待你主力南下時再發動突襲,絕非可選項,而是其戰略文化、國內政治壓力和生存需求下的必然選擇!
他們不是在被動等待時機,而是在主動謀劃一個巨大的死亡陷阱!
旅大守軍的‘玉碎’,就是他們拋出的最血腥的誘餌和麻痹我們的煙霧!
一旦你主力深陷中原戰場,則其雷霆一擊必至!”
他猛地站起身,走到巨幅軍事地圖前,枯瘦的手指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沿著中國漫長的海岸線重重劃過:
“依我判斷,若你於明年春季按原計劃主力南下。
在這至多半年之內,日本很可能已瘋狂動員其現有的約二十萬常備軍,加上那些裁退及退役的精銳老兵、以及受過軍訓的青年,總兵力恐能迅速膨脹至五十萬之巨!
再輔以其噸位高達近四十萬噸、位列世界第三的海軍聯合艦隊,以及其正不斷擴充的陸軍航空兵……”
蔣海寧的手指如刀,狠狠點在了渤海灣、山東半島、連雲港、乃至東南沿海的幾處關鍵要點上:
“他們絕不會坐視你統一華夏!
他們會精準地選擇在你主力深陷中原戰場、久攻不下、進退維穀,而東北腹地相對空虛之時,發動一場規模空前的跨海登陸作戰!
其主要矛頭,必直指你的根本重地——東北!
甚至可能同時進犯華北、騷擾華南、窺伺華東,讓你首尾不能相顧,陷入前所未有的戰略被動!”
“屆時!”
蔣海寧猛地轉身,目光如炬,仿佛已看到那血火滔天的未來,直視著臉色已變得無比凝重的張漢欽和楊宇霆,
“你將麵臨前所未有的絕境:
一麵數十萬精銳深陷於南方泥潭般的戰事,另一麵卻要麵對日軍數十萬新銳之師,在其海軍強大火力支援下,於你最漫長的海岸線多點登陸,直搗你的後方根基!
你的前線部隊與東北大後方的聯係很可能被攔腰切斷!
一旦營口、葫蘆島等後勤補給樞紐港被摧毀或占領,一旦縱貫南北的鐵路大動脈被斬斷,軍心必然動搖,物資必將匱乏!
縱有百萬大軍,亦成無根之木、無源之水,陷入四麵楚歌之絕境,全軍覆沒之慘禍,恐非危言聳聽!”
他的話語如同重錘,一下下敲打著兩人的神經,描繪出一幅令人絕望的圖景:
“到那時,漢欽,你將從聲望極高的全國領袖、抗戰救國的靈魂與旗幟,一夜之間……
淪為國人眼中輕啟戰端、耗盡國力、引狼入室、導致國族瀕臨滅亡的民族罪人!
你苦心凝聚的‘國民救國軍聯軍’必定土崩瓦解,各方勢力再度陷入軍閥混戰、各自為政的境地!
華夏經此前所未有之大耗,元氣喪盡,士氣與抗戰決心將遭受毀滅性打擊,再難形成統一合力以禦外侮!
屆時群龍無首,山河破碎,神州大地,恐有真正陸沉之危矣!!!”
最後一句,蔣海寧幾乎是傾盡全身力氣,帶著一種先知般的悲愴嘶吼而出。
隨之而來的又是一陣撕心裂肺、幾乎令人擔心他會咳暈過去的劇烈咳嗽,身形搖搖欲墜。
張漢欽一個箭步上前,穩穩扶住蔣海寧,觸手隻覺老人寬大衣袍下的身體瘦骨嶙峋,顫抖得厲害。
他此刻內心早已掀起滔天巨浪,額頭上滲出細密的冷汗,但外在依舊保持著異乎尋常的鎮定。
蔣海寧的分析,如同一盆冰水,將他方才的雄心壯誌澆得透心涼,但也徹底澆醒了他!
他不是剛愎自用之人,深知蔣海寧對日本的研究堪稱當世第一,其戰略眼光遠超常人。
這番分析,並非空想,而是基於對敵人深刻到骨髓的了解所推演出的、最殘酷也最可能發生的現實!
他扶著蔣海寧緩緩坐下,遞上參茶,待老人喘息稍定。
整個客廳陷入一種極度壓抑的沉默。
張漢欽的目光投向地圖上那漫長的海岸線,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大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運轉,將蔣海寧的論斷與己方情報、地理、軍事部署逐一對照印證。
良久,他緩緩抬起頭,目光中已沒有了絲毫猶豫與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承受了千鈞重壓後的清明與決斷。
他的聲音沉穩有力,不再有絲毫顫抖:
“先生今日之言,如醍醐灌頂,又如驚雷炸響。
若非先生點破,漢欽與東北乃至全體抗戰救國委員會同仁,幾陷於萬劫不複之地!
此非危言聳聽,此乃洞見未來的警世恒言!
漢欽……受教了!”
他站起身,對著蔣海寧深深一揖,態度無比誠懇。
直起身後,他的目光變得銳利起來:
“然,正如先生所言,困守,乃是坐以待斃;南下,則是自蹈死地。
既然兩條路皆不可行,那我等……該當如何應對?
難道就此止步不前?
究竟需要一條怎樣的……活路?”
蔣海寧在張漢欽的攙扶下緩緩坐穩,飲了一口參茶,渾濁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欣慰與難以掩飾的疲憊。
他抬起眼,看著眼前這位年輕卻已肩負起天下重任、並在巨大衝擊下迅速恢複冷靜的統帥,目光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
有欣賞,有憂慮,更有一種托付重任的決然。
他緩緩開口,聲音雖然虛弱,卻透出一股鋼鐵般的意誌:
“活路……自然有。
但絕非易途。
此路荊棘密布,需大智慧、大勇氣,乃至……非凡的犧牲與忍耐。”
他說到這裏,劇烈地咳嗽起來,似乎已將最後的力氣耗盡,無法再繼續下去,隻是用那雙深邃的眼睛看著張漢欽和楊宇霆,留下了無盡的懸念。
張漢欽與楊宇霆精神一振,立刻屏息凝神,知道接下來將要聽到的,將是決定未來國運的終極方略。
但他們也看出蔣海寧已近極限,不敢催促,隻能耐心等待。
會客廳內,炭火劈啪,窗外,山海關的寒風呼嘯而過,仿佛預示著即將到來的、席卷整個東亞的驚天風暴,以及那風暴眼中,一線微弱卻至關重要的……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