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留下小冊子,基礎練氣法

字數:5290   加入書籤

A+A-


    李邈沉浸在那“雙螺旋密碼”帶來的巨大震撼中,久久無法回神。他蒼老的麵容上交織著迷茫、興奮與一種近乎虔誠的敬畏,仿佛一個剛剛聆聽了神諭的信徒,努力消化著那遠超想象的信息。
    淩皓沒有打擾他。他知道,這種認知層麵的顛覆需要時間沉澱。他自己則拿起那塊沉甸甸的空明石,指尖感受著它冰涼堅硬的質感,心中飛速計算著打磨透鏡的可行性方案。沒有現代精密機床,全靠手工,想要磨出符合要求的高精度透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設計簡單的磨具,找到合適的磨料,還要有極其穩定的手法和耐心…
    正當他沉思時,李邈終於長長地籲出了一口氣,眼神重新聚焦,但那份狂熱和震撼已然沉澱為一種更加深沉和堅定的求知欲。
    他看向淩皓,語氣無比鄭重:“淩先生,尊師之學,浩瀚如星海,深奧如淵獄。老夫窮盡一生,能窺得其中一鱗半爪,便已是天大的造化。”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赧然,“隻是…先生所言諸多概念,如那纖維素、果膠、細胞膜之篩選、遺傳密碼…實在太過精深玄妙,老夫…老夫一時難以全然領會,更不知從何入手加以驗證…”
    他的興奮勁過去後,現實的問題擺在了眼前。理論再好,無法驗證和應用,也終是空中樓閣。尤其是淩皓提到的許多概念,完全超出了他的理解框架,他空有滿腔熱情,卻不知該如何將這“大道之韻”落到實處。
    淩皓理解地點點頭。這就好比給一個中世紀的人講量子物理,概念再震撼,沒有實驗設備和數學工具,也是白搭。他需要給李邈一個抓手,一個能將宏觀修煉與微觀認知初步連接起來的橋梁。
    “老爺子不必心急。”淩皓溫和一笑,“家師亦曾言,萬丈高樓平地起。欲究微觀之妙,需先夯實宏觀之基。尤其是對靈氣能量之感應與引導,乃是一切之始。”
    他話鋒一轉,問道:“老爺子於此道修行多年,不知對最基礎的引氣、煉氣之法,可有何心得?”
    李邈聞言,微微一怔,似乎沒想到淩皓會問這個,但隨即肅然道:“老夫愚鈍,於修行一途資質平平,蹉跎一生也不過煉氣中期之境,早已斷了進階之念。但於這最基礎的《靈溪宗基礎練氣訣》,倒也浸淫了數十年,自問還是頗為了解的。”
    他說著,從床頭一個舊木匣裏,珍而重之地取出一本頁麵泛黃、邊緣磨損嚴重的小冊子,封麵上用古樸的字體寫著《靈溪訣》三個字。
    “此乃靈溪宗入門之法,雖粗淺,卻是正宗玄門傳承,中正平和,最重根基。”李邈將小冊子遞給淩皓,語氣中帶著一絲自嘲,“可惜老夫悟性有限,終其一生,也隻能按部就班,未能窺得其中更深層的妙諦。”
    淩皓接過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心中微動。這正是他目前最需要的東西——一套這個世界的、經過驗證的、最基礎的能量運行“算法”。
    他翻開冊子,裏麵的文字古奧,配著簡單的人體經絡示意圖,標注著靈氣運行的路線和關竅。通篇都在強調“凝神靜氣”、“意守丹田”、“引氣入體”、“周天運轉”…充滿了感性和模糊的描述。
    若在以前,淩皓看了隻會覺得頭痛,太過唯心和缺乏量化標準。但現在,有了微觀層麵的認知,再看這宏觀的功法,他的視角已然不同。
    他的大腦如同高速計算機,開始自動解析這套“算法”:
    “凝神靜氣”——降低大腦皮層興奮度,減少幹擾,提升精神力意識)對能量感應的敏感度和操控精度。 “意守丹田”——將意識焦點集中於下腹部區域,可能涉及到對該區域細胞群尤其是可能存在的能量敏感細胞或線粒體富集區域)的激活和調控。 “引氣入體”——利用呼吸節奏和意念,引導外部環境中的靈氣能量粒子,通過體表特定穴位能量門戶細胞膜通道?)進入體內。 “周天運轉”——沿特定經脈路線循環。經脈是什麽?是能量傳導效率更高的特殊細胞通路?還是某種生物電或能量場的通道?循環的目的是什麽?是對能量進行提純過濾特定頻率?)?是加速能量與細胞的相互作用促進線粒體轉化?)?還是拓寬和強化這些能量通道本身?
    一個個問題在他腦中湧現,不再是玄學的迷霧,而是變成了可以探究的科學假設!
    李邈見淩皓看得如此專注,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忍不住問道:“淩先生,可是這功法有何…不妥?”他現在對淩皓及其背後的師尊)的判斷已是深信不疑。
    淩皓抬起頭,眼中閃爍著理性的光芒:“功法本身並無不妥,能流傳至今,必有其效。隻是其表述方式,過於依賴個人感悟,難以量化傳承。”
    他指著冊子上的經絡圖:“家師曾推測,所謂經脈,或許是人體內能量傳輸之優化路徑。其之所以能傳輸能量,或因該路徑細胞排列特異,或因其細胞膜結構特殊,利於能量粒子通行,又或因沿線存在某些特殊細胞器,能起到類似‘泵站’或‘放大器’之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又指向“丹田”位置:“而此處,或許並非虛無縹緲之概念,而是體內某處能量敏感細胞富集之區域,或是一個天然的‘能量漩渦’節點,便於能量的匯聚、儲存和轉化。”
    他結合功法,用自己的科學理解重新闡釋了一遍。
    李邈聽得目瞪口呆,拿著功法的手都在微微顫抖。練了一輩子的功,第一次有人用這種“結構功能”的角度來解讀!每一個字都砸在他的認知盲區上,卻又顯得那麽…合理!仿佛一下子撥開了許多迷霧!
    “原來…意守丹田,是為了激活那片區域?周天運轉,是為了拓寬和強化能量通道?”他喃喃自語,感覺自己過去幾十年都練到了狗身上,完全是盲人摸象!
    “這隻是家師的些許推測,尚需驗證。”淩皓謹慎地沒有把話說滿,但他知道,這個方向絕對正確。“老爺子,您運行此法時,體內可有具體感覺?譬如靈氣流入時,體表何處最先感應?流入後,是溫熱還是清涼?沿經脈運行時,是勻速還是時有阻滯?最終匯入丹田時,是充盈感還是灼熱感?”
    他開始收集“用戶體驗數據”,試圖將模糊的“氣感”轉化為更具體的生理物理感受描述。
    李邈此刻已對淩皓佩服得五體投地,努力回憶並描述起來:“老夫修煉時,通常先是眉心微脹,繼而鼻尖微涼,似是靈氣由此而入…沿任脈下行時,初時順暢,至膻中穴處常略有澀滯,需以意念緩緩衝過…入丹田時,初為溫煦,如暖流匯聚,修煉日久後,漸有灼熱鼓脹之感…”
    淩皓一邊聽,一邊飛速在草紙上記錄,並在那幅經絡圖上標注起來。
    “眉心、鼻尖…可能是能量敏感度較高的穴位入口…” “膻中穴澀滯…可能是該處經絡天然狹窄,或曾有暗傷未愈,導致能量通道不暢…” “丹田溫熱至灼熱…可能是能量匯聚後,線粒體活動加劇,能量轉化率提升,局部代謝旺盛產熱…”
    他不斷地將李邈的主觀感受,嚐試與可能的微觀生理變化對應起來。
    李邈看著淩皓在那本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功法冊子上寫寫畫畫,標注著各種他看不懂的符號和注釋,感覺自己修煉了一輩子的《靈溪訣》仿佛變成了一本全新的、充滿未知奧秘的天書!
    而淩皓,就是那個正在解讀天書的人!
    “妙啊!妙啊!”李邈忍不住擊節讚歎,“聽先生一席話,勝修百年功!以往諸多不明之處,如今竟有豁然開朗之感!若是當年能得先生指點,老夫又何至於…”
    他再次感慨萬千,看向那本《靈溪訣》的眼神都變了,不再是視為一本固定的、需要膜拜的典籍,而是一個可以不斷探索、優化、驗證的研究對象!
    淩皓記錄完畢,將冊子遞還給李邈,誠懇道:“老爺子,您於此法浸淫數十年,感受最為深刻細致,這些都是極其寶貴的一手數據。晚輩欲借閱此訣幾日,仔細研讀,結合家師所學,嚐試做一些…嗯,優化分析。不知可否?”
    “盡管拿去!盡管拿去!”李邈毫不猶豫,連連擺手,“此訣能得先生青眼,是它的造化!老夫但憑先生差遣,若有任何需要驗證之處,老夫這把老骨頭,隨時可供先生試驗!”
    他現在巴不得淩皓立刻就開始研究,哪怕把他當成實驗對象都行。
    淩皓收起冊子,又道:“此外,打磨‘空明石’製作新式‘顯徽鏡’之事,也需盡快提上日程。此事需極耐心和細致,晚輩需設計一些簡易工具,還需尋些合適的磨料…”
    “先生需要什麽,盡管開口!老夫這屋裏,還有些往年積攢的零碎材料,或許能用上。若沒有,老夫便是砸鍋賣鐵,也定給先生尋來!”李邈拍著胸脯保證,激動得差點又扯到傷口。
    淩皓笑了笑:“老爺子先安心養傷,恢複身體乃是第一要務。磨鏡非一日之功,研究亦需循序漸進。待您傷好些,我們再從長計議。”
    他又叮囑了李邈幾句靜養注意事項,便帶著那本《靈溪訣》和那塊珍貴的空明石,在阿土和村民們敬畏的目光中,離開了李邈的小屋。
    回到自己的木屋,淩皓立刻投入工作。
    他先是仔細研讀那本《靈溪訣》,將其每一個步驟、每一句口訣都拆解分析,試圖理解其底層邏輯。同時,結合李邈的“用戶體驗數據”,他開始在草紙上重新繪製經絡運行圖,並標注出能量流入點、可能的關鍵節點、易阻塞點、以及能量匯聚轉化區。
    接著,他開始設計打磨空明石的簡易工具:木質夾持架、不同粗細顆粒的磨料從細沙到各種礦石粉末)、測量平整度的簡易水平儀利用水滴和浮針)…
    阿土則被他派去繼續尋找各種可能的磨料樣本,以及收集更多不同屬性的靈草樣本,為後續的對比顯微觀察做準備。
    小小的木屋裏,再次充滿了忙碌而專注的氣息。
    淩皓一手拿著充滿玄學色彩的功法冊子,一手拿著基於理性設計的工具草圖,眼神明亮而專注。
    科學修仙的第一步,就從逆向工程這本《基礎練氣法》,並製造出一台像樣的顯微鏡開始!
    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當微觀視野與宏觀功法相結合時,必將迸發出顛覆性的火花。
    而那個被所有人斷定為“廢靈根”的結論,或許很快就要被改寫了。
    喜歡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請大家收藏:()科學修仙:我的實驗室連通九重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