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南下初程 · 嫩江的黑土炊煙

字數:2901   加入書籤

A+A-


    離開漠河的那天,是個幹冷的好天氣。天空依舊是那種毫無雜質的藍,陽光照在雪原上,反射出耀眼的金芒。老張開著他的破皮卡,一直把楚凡送到通往加格達奇的客運站。
    “往南走,雪就薄了,路也好走些。”老張幫他拿下背包,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那雙粗糙的大手蘊含著力量,“路上機靈點兒,別傻實在。到了地方,給老哥來個信兒。”
    “一定。”楚凡重重地點頭,這幾日相處,這位粗獷豪爽又心細如發的東北漢子,已成了他旅途中的第一位老師。他背上行囊,轉身匯入候車的人群,沒有再回頭。有些告別,無需多言。
    班車在蜿蜒的加漠公路上緩慢前行。窗外的景色,如同緩緩展開的卷軸,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漠河境內那種原始、蠻荒、被厚重白雪完全統治的景觀逐漸退去。森林不再是無邊無際的純白,開始夾雜更多裸露的深褐色土地和暗綠色的興安嶺落葉鬆。雪,不再是沒過膝蓋的粉雪,更像是大地上的一層薄毯,斑駁地覆蓋著起伏的丘陵。
    一種“人間煙火氣”開始從車窗外滲透進來。偶爾能看到冒著嫋嫋炊煙的林場村落,堆滿木材的院子,以及在路上奔跑的、不再是騾子而是農用三輪車。楚凡意識到,他正在從地理和心理意義上的“極北”,回歸到一種更常態化的“北方”。
    班車換乘火車,經過一夜的顛簸,當楚凡在清晨時分踏上嫩江市的土地時,一股與漠河截然不同的氣息撲麵而來。
    空氣不再是那種刀子般的凜冽,而是帶著一種濕潤的、泥土解凍前的微腥。 風依舊冷,但少了幾分漠河那種能瞬間凍結一切的霸氣。最顯著的是腳下的土地——裸露出來的部分不再是凍土特有的深黑色,而是呈現出一種肥沃的、油汪汪的黑褐色。這就是聞名已久的黑土地,中國最肥沃的土壤,捏一把仿佛能攥出油來。
    嫩江市沒有漠河那種作為“地理極點”的符號感,它更像一個踏實、忙碌的東北小城。街道寬闊,樓房不高,行人步履從容。楚凡找了個靠近火車站的小旅館住下,卸下厚重的行囊,感覺身體都輕快了許多。
    安頓好後,他循著香味,找到了一家街角的早餐店。店裏熱氣騰騰,坐滿了吃著早點、喝著白酒聊天的本地人。他點了一碗豆腐腦,然而這碗豆腐腦與他熟悉的南方鹹辣或甜味都不同——鹵汁是濃鬱的、帶著肉末和蘑菇香的鹹口,上麵居然還撒了一把香菜和辣椒油。他又要了兩個炸得金黃酥脆的大果子油條),就著熱乎乎的豆腐腦吃下去,腸胃瞬間被一種紮實的暖意包裹。
    “小夥子,外地來的吧?”旁邊桌一位穿著舊棉襖的大爺呷了一口白酒,笑眯眯地問,“咱這旮遝的豆腐腦,吃得慣不?”
    “挺好的,味道很實在。”楚凡笑著回答。
    “那是!咱黑土地長出來的豆子,做的豆腐腦能不香嗎?”大爺語氣裏帶著毫不掩飾的自豪。
    這頓早餐,讓楚凡真切地感受到了從“觀賞之地”到“生活之地”的轉變。漠河的美,是令人敬畏的、需要仰視的;而嫩江,它的魅力則沉澱在這日常的煙火氣裏,在這碗熱騰騰的豆腐腦和人們滿足的笑容裏。
    下午,楚凡沒有去任何景點,他隻是沿著城外的公路漫無目的地行走。路兩旁是一望無際的田野,此刻被積雪覆蓋,但可以想象春夏時節,這裏必定是翻滾著綠色或金色浪濤的糧倉。一些殘留的、一人多高的玉米秸稈垛,像一個個金色的堡壘,矗立在雪原上,訴說著去年的豐收。
    他看到遠處有大型的農業機械在倉儲場地間移動,發出沉悶的轟鳴。偶爾有拉著糧食的大卡車從他身邊呼嘯而過,帶起一陣混合著塵土和柴油味的冷風。
    這裏的一切,似乎都與“土地”和“產出”息息相關。漠河的守江人老吳守護的是記憶和邊界,而嫩江的人們,則是在這片肥沃的黑土上,耕耘著生活與希望。
    傍晚,他找到一家掛著“農家殺豬菜”招牌的小飯館。掀開厚重的棉門簾,熱氣夾雜著誘人的肉香撲麵而來。他點了一個人的分量:酸菜血腸、蒜泥白肉、還有一小盆熱氣騰騰的豬肉燉粉條。
    血腸嫩滑,帶著獨特的香氣;白肉肥而不膩,蘸上蒜泥醬油,入口即化;而那碗豬肉燉粉條,濃稠的湯汁裏,酸菜化解了豬肉的油膩,粉條吸飽了精華,吃下去,是從喉嚨一直暖到四肢百骸的滿足感。這才是最地道、最粗獷,也最撫慰人心的北方滋味。
    回到小旅館的房間,窗外不再是漠河那般璀璨到令人心慌的星空,而是城市邊緣略顯昏黃、卻更顯溫暖的燈火。他翻開筆記本,筆尖在紙上停頓了片刻。
    漠河的記錄充滿了驚歎號與抽象的感悟,而此刻,他想記錄下更具體、更細微的感受。他畫下了那碗與眾不同的豆腐腦,畫下了田野裏金色的玉米秸稈垛,畫下了小飯館裏那盆油汪汪、熱騰騰的殺豬菜。
    然後,他寫道:
    “從漠河到嫩江,像是從一首雄渾的史詩,步入了一章質樸的散文。
    極北的星光與冰河令人震撼,但嫩江的黑土與炊煙,卻更貼近生活的本質。
    這裏的人們不談論遠方與意義,他們更關心今年的收成、碗裏的飯菜和杯中的燒酒。這種腳踏實地、生生不息的力量,或許才是這片土地最深厚的底蘊。
    我的徒步之旅,在嫩江找到了它的‘地氣’。腳步踩在這油汪汪的黑土地上,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踏實。”
    寫完這些,楚凡躺在床上,聽著窗外隱約傳來的車聲。南下第一站,他沒有看到壯麗的風景,卻品嚐到了生活最真實的滋味。他知道,前方還有無數個這樣的“嫩江”在等待著他,每一個地方,都將以其獨特的方式,塑造著他,豐富著他。旅程,正以一種更細膩、更深入的方式展開。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