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電機廠的回響與“東北大冷麵”的江湖
字數:2062 加入書籤
在佳木斯的第二天,楚凡決定去觸摸這座城市另一條重要的脈搏——工業。他聽聞 佳木斯電機廠 是曾經的“國之大器”,在中國工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乘車來到電機廠所在的區域,雖然無法進入廠區核心,但那片規模宏大的、帶著蘇式風格的紅磚廠房群,以及廠區門口那塊飽經風霜的廠牌,都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輝煌與力量。
空氣中似乎還隱約殘留著絕緣漆和金屬加工的味道。他看到上下班的工人們穿著深色的工裝,表情沉穩,步履踏實。這與他在鶴崗感受到的收縮氛圍不同,這裏依然保持著一種 傳統重工業的沉穩節奏和社區凝聚力 。工廠,不僅僅是生產單位,更是幾代工人家庭的生活中心和情感依托。楚凡在廠區外的“工人文化宮”前站了一會兒,想象著這裏曾經有過的燈火通明、歌聲嘹亮的年代。
離開電機廠區域,楚凡的探索轉向了更細微的市井。他沒有去知名的餐館,而是鑽進了一片老居民區,尋找那種最地道的、存在於街角巷陌的 “東北大冷麵” 館子。
果然,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他找到了一家店麵狹小、僅能容納五六張桌子的小店。老板娘是一位爽利的朝鮮族阿媽妮,正手腳麻利地調配著冷麵湯。楚凡點了一碗現壓冷麵。
當那碗麵端上來時,他立刻感受到了不同。湯色清亮,卻酸甜凜冽,帶著蘋果或梨子發酵出的天然果香;蕎麥麵現壓現煮,極其筋道爽滑;配菜除了常規的牛肉、雞蛋、辣白菜,還多了幾片脆爽的東北泡菜和一隻醬鵪鶉蛋。他學著當地人的樣子,拿起剪刀將長麵剪斷,然後呼嚕呼嚕地吃了起來。冰涼的湯汁瞬間激活了所有味蕾,那種極致的清爽與酸爽,與外麵幹冷的天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帶來一種奇特的、令人振奮的滿足感。
這碗藏在深巷的冷麵,其味道的層次與用心,遠超許多知名店鋪。它代表著一種 紮根於民間的、未被過度商業化的本真滋味 ,是佳木斯這座城市市井生活的味覺靈魂之一。
下午,他再次漫步到 沿江公園 ,這次他走得更遠,到了 知青廣場 。廣場上矗立著紀念當年數十萬知識青年奔赴北大荒、開發三江平原的雕塑群。年輕的男女們肩扛鋤頭,意氣風發,目光望向遠方肥沃而荒涼的原野。
站在雕塑下,楚凡仿佛能聽到那個火紅年代的口號與歌聲。從“東北小延安”的革命後方,到知青屯墾戍邊的火熱戰場,佳木斯這片土地,承載了太多關於理想、青春與奉獻的國家記憶。這段曆史,與電機廠的工業脈搏、鬆花江的奔流不息,共同構成了佳木斯深沉而複雜的城市性格。
傍晚,他在一家老字號的 熏肉大餅 店解決了晚餐。餅皮酥脆,熏肉鹹香,搭配蔥絲麵醬,是另一種紮實而滿足的東北風味。
回到旅館,楚凡的腦海裏交織著電機廠的紅色磚牆、朝鮮族阿媽妮麻利的動作、知青雕塑昂揚的姿態以及鬆花江不絕的流水聲。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佳木斯的第二天,我從宏大的工業敘事,走進了微小的市井滋味,連接它們的,是貫穿這座城市曆史的奉獻精神。
電機廠的沉穩,是共和國長子的堅實臂膀;深巷冷麵的極致,是民間生活智慧的璀璨結晶;知青廣場的塑像,是一代青春的理想豐碑。
這裏的一切,似乎都與‘建設’和‘開拓’相關。無論是建設國家工業,還是開拓北大荒,抑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經營一份美味的堅持。
佳木斯,你讓我看到,東北的貢獻,不僅在於資源,更在於人,在於那種融入了血脈的、堅韌不拔的開拓者精神。
明天,我將走向三江平原的深處,去感受那片由汗水澆灌出的‘北大倉’的浩瀚。”
合上筆記本,窗外鬆花江的汽笛聲隱約可聞。楚凡感到,自己對“東北”的理解,因為佳木斯這一站,而更加具體和深刻。他的行囊裏,又裝入了一份關於工業記憶、青春史詩與市井智慧的厚重篇章。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