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雞西行記 · 烏金之城的轉型與興凱湖的風

字數:2240   加入書籤

A+A-


    列車離開佳木斯,並未繼續向南,而是轉向東南,駛入 完達山 與 老爺嶺 環抱的區域。窗外的景色從一馬平川的平原,逐漸變為起伏的丘陵與林地。空氣中,那股屬於大江大河的濕潤感漸漸淡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幹爽、帶著山林氣息的味道,其間,又開始隱約夾雜著一絲熟悉的、屬於煤炭的微塵氣息。
    雞西,這座以“烏金”煤炭)聞名的城市,以一種 依山而建、略帶沉鬱 的工業城市麵貌,出現在楚凡麵前。
    走出雞西站,城市的氛圍與佳木斯的開闊截然不同。這裏的地勢有起伏,建築依山就勢,許多樓房帶著厚重的工業時代印記。街道上穿梭的重型貨車似乎更多,空氣裏彌漫的煤炭粉塵味道也更為明顯。這是一座與地下的黑色寶藏緊密相連的城市,它的呼吸都帶著礦藏的色彩。
    楚凡在城子河區找了一家普通的賓館住下。安頓好後,他開始了對這座“烏金之城”的初探。他去了 恒山國家礦山公園 。這裏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風景公園,而是建立在廢舊礦區之上的工業遺址公園。巨大的、已經停用的采煤井架、鏽跡斑斑的礦車軌道、以及深不見底的礦坑,無聲地訴說著這裏曾經熱火朝天的采煤曆史。
    站在巨大的礦坑邊緣,向下俯瞰,一種人類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感與滄桑感油然而生。與鶴崗那種居民區的收縮感不同,這裏的工業遺址帶來的是一種 生產規模收縮後的、更為直觀的視覺衝擊 。公園裏也有一些介紹煤炭形成與開采知識的科普欄,試圖為這段黑色的曆史注入教育與旅遊的新功能。
    第二天,楚凡決定暫時遠離礦區,去感受雞西另一張重要的名片—— 興凱湖 。他乘車前往這個中俄邊界上的浩瀚湖泊。冬季的興凱湖,完全被冰封雪覆,湖麵平坦如鏡,一望無際,一直延伸到視線盡頭與天空相接,仿佛一片凝固的白色海洋。
    與紮龍濕地的靈秀、三江口的交匯感都不同,興凱湖的美是 浩瀚、原始而略帶荒涼 的。強勁的湖風卷起雪沫,打在臉上如同刀割。他走在湖麵上,腳下是厚達數米的冰層,耳邊隻有風的呼嘯,天地間仿佛隻剩下他一個人。這種極致空曠的體驗,帶著一種震撼心靈的力量。
    他了解到,興凱湖以其出產的 “興凱湖大白魚” 聞名,雖然冬季無法品嚐到鮮魚,但這片廣闊水域的存在,為雞西這座工礦城市提供了寶貴的生態調節與自然風光。
    傍晚回到市區,楚凡特意尋找雞西的特色美食。他找到了一家 雞西冷麵 店。與佳木斯的朝鮮族冷麵不同,雞西冷麵更偏向鹹口,湯色較深,多用牛肉湯或雞湯做底,味道醇厚,配菜也常有肉醬、豆腐泡等,風格更加粗獷豪放,與這座工礦城市的氣質頗為契合。他還品嚐了當地的 辣菜 一種拌製的小菜),辛辣爽口,非常下飯。
    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驗——礦山公園的工業滄桑與興凱湖的自然壯闊,在一天之內交替衝擊著楚凡的感官。雞西的形象在他心中是複雜的,既有資源型城市的典型烙印,也擁有著令人豔羨的自然遺產。
    回到賓館,他翻開筆記本,畫下了恒山礦山公園那巨大的礦坑,畫下了興凱湖無邊無際的冰原,畫下了那碗鹹香濃鬱的雞西冷麵。
    他寫道:
    “雞西,你讓我看到了資源型城市的另一副麵孔。
    恒山礦坑的深邃,是過往輝煌與代價的沉默見證;興凱湖的浩瀚,則是自然賦予的寶貴喘息與未來可能。
    地下是黑色的能源,地上是白色的湖泊。你的性格在‘黑’與‘白’、‘工業’與‘生態’之間掙紮與探索。
    那碗鹹辣的冷麵,如同這座城市的氣質,實在,夠勁,帶著礦區特有的硬朗。
    與鶴崗的‘收縮’不同,你似乎在更積極地麵對轉型,試圖在工業遺產與自然生態之間,找到一條新的出路。
    明天,我將去探尋這座城市更多的細節,聆聽更多關於煤城變遷的故事。”
    合上筆記本,窗外雞西的夜晚帶著工業城區特有的、並不璀璨卻足夠堅實的燈火。楚凡知道,這座城市的轉型之路,或許比鶴崗更具地理的多樣性和探索的主動性。他的旅程,因雞西這一站,而對資源型城市的命運有了更立體的觀察。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