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江畔的抉擇與南下的月光
字數:1947 加入書籤
在牡丹江的最後一天,楚凡起得很早。一種奇特的牽引力,讓他再次步行至 八女投江紀念廣場 。清晨的廣場空無一人,隻有江風凜冽,吹動著紀念碑前敬獻的花籃上的緞帶。八位女戰士的群雕在晨曦的微光中顯得格外莊嚴、肅穆,她們的目光仿佛穿透時空,凝視著冰封的烏斯渾河,也凝視著此刻站在這裏的楚凡。
他靜靜地站著,腦海中回放著這幾日的見聞:鏡泊湖冰瀑那極致的、近乎殘酷的美麗;火山口地下森林那與世隔絕的靜謐;東一條路老街那混合著落寞與堅韌的異國風情;烤冷麵和花河啤酒所代表的、鮮活滾燙的市井生命……
所有這些,都與眼前這座象征著寧死不屈、壯烈犧牲的紀念碑,產生了強烈的對衝與共鳴。這片土地,既孕育了驚心動魄的英雄史詩,也承載著歲月靜好的日常煙火;既有自然造物的鬼斧神工,也有人類曆史的沉重足跡。
他忽然對自己這場漫長的徒步,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他不僅僅是在看風景,不僅僅是在體驗不同的文化,他更是在 閱讀一片土地的多重敘事,在感受生活於此地的人們,如何在曆史的長河與自然的懷抱中,定義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是像八女一樣,為了信念與尊嚴選擇壯烈的終結?還是像東一條路的居民、像小酒館裏的大爺,在時代的變遷中,堅韌地守護一份日常的溫情與記憶?答案並非唯一,也無需選擇。生命的壯闊與生命的綿長,本就是一體兩麵,共同構成了這片黑土地深沉而複雜的底色。
他在紀念碑前深深地鞠了一躬,不僅是對英烈的敬意,也是對所有在這片土地上認真生活過、奮鬥過、守護過的生命的禮讚。
午後,他做了一件簡單而充滿儀式感的事。他再次去了那家烤冷麵的小攤,買了最後一份;又去了那家小酒館,喝了最後一瓶“花河”。他將這熟悉的滋味,作為對牡丹江最後的味覺銘記。
傍晚,他背起行囊,走向牡丹江站。行囊似乎比來時更重了,裏麵裝著的,不僅是那塊早已送出的火山石的記憶、那片森林的年輪、那瓶石油樣本的意象,更有鏡泊湖的冰晶、八女投江的壯烈、老街的歎息與啤酒的念想。
月台上,清冷的月光灑落。他即將乘坐南下的列車,離開黑龍江省,正式進入 吉林省 的地界。這標誌著他東北三省徒步之旅的第一個大階段,即將告一段落。
他回頭,最後看了一眼夜色中的牡丹江。江水在月光下泛著清冷的光,城市燈火溫暖。
他翻開筆記本,在牡丹江篇章的最後一頁,他沒有畫下具體的景物,隻畫了一條奔流的江水,以及江畔幾個模糊卻堅定的人影。
他寫道:
“牡丹江,你這‘塞北江南’,是我黑龍江之行的最後一課,也是最深刻的一課。
你讓我在冰瀑的極致之美與投江的壯烈之痛中,領悟了生命形態的多樣與統一。
你的江湖山川,你的市井巷陌,你的曆史回響,共同告訴我:行走的意義,不在於抵達,而在於感受;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單一的定義,而在於真實的、多元的、有時甚至是矛盾的存在。
感謝你的壯美與悲愴,感謝你的溫情與堅守。
再見,牡丹江。你是我黑土地漫遊的華彩終章,也是我走向更廣闊天地的精神起點。
月光如水,列車南行。吉林的林海與雪原,正等待著下一個篇章的開啟。”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南下的列車。車輪滾動,牡丹江在月色中漸漸模糊。他的內心充滿了豐盈的收獲與前所未有的澄澈。黑龍江的故事暫告段落,而更廣闊的關東大地,正將一幅新的畫卷,在他麵前徐徐展開。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