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延邊印象 · 圖們江的晨霧與阿裏郎的旋律

字數:2103   加入書籤

A+A-


    列車在長白山麓的丘陵地帶穿行,窗外的景致與黑龍江的平原曠野有了微妙的不同。山勢更加連綿,森林更加茂密,雖仍是冬季的素白主調,但空氣似乎更加清冽甘醇。當“延吉”的站牌出現在眼前時,一種全新的氣息瞬間包裹了楚凡。
    這是一種 混雜著泡菜、米酒與冰雪的清甜,又帶著鮮明異域情調 的氣息。車站的廣播用漢語和朝鮮語交替播放,街上的招牌大多是 雙語的 ,甚至朝鮮語更為醒目。行人的麵孔帶著些許不同的特征,交談聲中夾雜著柔韌起伏的朝鮮語。這裏,就是中國最大的朝鮮族聚居地——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楚凡在延吉市靠近 人民公園 的地方找了一家家庭旅館住下。老板娘是一位熱情的朝鮮族阿媽妮,用帶著口音的漢語招呼他,房間幹淨溫暖,帶著淡淡的草席香氣。
    安頓下來後,他迫不及待地走上街頭。延吉市規模不大,但充滿活力。他首先被 “延大網紅彈幕牆” 所吸引——一整麵牆上掛滿了密密麻麻、色彩跳躍的雙語招牌,在夜晚亮起燈時,如同一個二次元世界與現實街景的碰撞,充滿了年輕的張力。這與他在黑龍江所見的沉穩、厚重的城市氛圍截然不同。
    但楚凡知道,這並非延邊的全部。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乘車前往中朝邊境的 圖們江 。冬季的圖們江籠罩在清晨的薄霧之中,江麵冰封,對岸朝鮮的群山在霧中若隱若現,顯得神秘而靜謐。他站在中國的江岸,看著界碑,感受著 “一眼望兩國” 的獨特邊境體驗。江風寒冷刺骨,卻帶著一種洗滌心靈的純淨。這與牡丹江的悲壯、鏡泊湖的瑰麗又是完全不同的感受,是一種地緣政治與自然景觀交織的 寧靜的張力。
    下午,他回到延吉市區,去了 延邊博物館 。這裏係統地展示了朝鮮族的曆史、文化、遷徙過程以及延邊地區的發展。從古老的農耕器具到精美的民族服飾,從遷徙的路線圖到抗聯時期朝鮮族戰士的英勇事跡,楚凡對這片土地和這個民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朝鮮族文化,不僅是歌舞和美食,更是一部厚重的遷徙、紮根與奉獻的曆史。
    傍晚,是體驗延邊美食的重頭戲。他走進一家當地人聚集的 朝鮮族餐館 。他沒有點常見的烤肉,而是點了 豆漿冷麵 。當那碗乳白色、濃稠的湯底,配上筋道的蕎麥麵和豐富的配菜端上來時,他感到十分新奇。口感溫潤、豆香濃鬱,與之前吃過的各種冷麵都不同,獨具特色。他還點了 打糕 ,看著店員現場將蒸熟的糯米放在木槽裏用力捶打,那充滿節奏感的“砰砰”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表演。蘸上豆麵,入口軟糯香甜,是純粹的米香與力量結合的滋味。
    飯後,他在街上漫步,偶爾能聽到從沿街的練歌房或民居裏傳來的、悠揚的 《阿裏郎》 旋律。那哀婉而深情的曲調,在延邊的夜空中飄蕩,仿佛是這個民族靈魂的吟唱。
    回到旅館,楚凡的感官被這一天充滿異域風情的體驗所充滿。他翻開筆記本,畫下了霧中靜謐的圖們江,畫下了那碗獨特的豆漿冷麵,畫下了捶打打糕的生動場景。
    他寫道:
    “踏入延邊,仿佛瞬間切換了國度。
    圖們江的晨霧,勾勒出邊境的寧靜與神秘;雙語交織的街景,充滿了文化的活力與融合。
    博物館裏的曆史訴說,讓我理解了朝鮮族文化的堅韌與深厚;而一碗豆漿冷麵、一聲《阿裏郎》的旋律,則讓我感受到了這個民族生活的溫度與靈魂的憂傷。
    這裏的氣息,是泡菜的發酵之味,是米酒的清甜之香,是冰雪的凜冽,更是多種文化和諧共生的獨特芬芳。
    延邊,你為我打開了東北之行的又一扇全新的大門。明天,我將更深入地走進你的懷抱,去聆聽更多關於民俗與生活的故事。”
    合上筆記本,窗外延吉的夜晚,霓虹閃爍,雙語招牌交織成一片光的海洋。楚凡知道,他的旅程進入了一個充滿新鮮感與文化衝擊的新階段。長白山的雪峰與朝鮮族的民俗風情,正等待著他去細細探尋。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