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北河畔的沉思與南下的晨光

字數:1861   加入書籤

A+A-


    在四平的最後一天,楚凡起得很早。一種難以言喻的情緒,讓他想在這座城市徹底蘇醒之前,再獨自感受它的氣息。他信步走到了流經市區的 北河 畔。
    冬季的北河同樣冰封,兩岸的樹木枝椏光禿,在清晨的薄霧中如同炭筆的素描。河麵覆蓋著積雪,平整而寂靜。他沿著河岸慢慢行走,腳下是“嘎吱”作響的雪聲。這裏沒有紀念館的人流,沒有市集的喧囂,隻有城市在黎明時分最原始的寧靜。
    他找了一處可以看到對岸城市輪廓的石欄停下,望著冰封的河麵出神。他的腦海裏,交替浮現著紀念館裏那些年輕而堅毅的麵龐,鐵東區老人下棋時平靜的眼神,李連貴熏肉大餅那濃鬱的香氣,以及田野裏金黃的玉米垛。
    戰火與和平,犧牲與日常,曆史的宏大與個體的細微,在這座城市裏激烈地碰撞,又奇異地融合。北河沉默地流淌或者說,在冰層下沉默),它見證過槍林彈雨,也映照過太平年月。它像一位沉默的史官,記錄著一切,卻一言不發。
    他從行囊的外側口袋裏,拿出了那塊在烏蘭浩特歸流河畔撿拾的 草原鵝卵石 ,又摸了摸內側那枚來自伊春的 年輪木片 。森林的古老生命,草原的遼闊風霜,與眼前這座英雄城市的血火記憶,在他手中仿佛產生了某種跨越時空的連接。它們都代表著東北大地的不同側麵,都蘊含著深沉的力量。
    他沒有將任何東西留下,也沒有帶走四平的什麽實體物件。他覺得,四平給予他的,是一種 無形的、關於曆史、犧牲與生活之辯證關係的沉重思考。這份思考的重量,已經足夠。
    陽光漸漸穿透晨霧,灑在冰河與城市上,帶來一絲暖意。城市開始蘇醒,車流聲、人聲隱約傳來。新的一天,在這片曾經被鮮血浸透的土地上,如期而至。
    他回到賓館,收拾好行囊。那本筆記變得更加厚重。他特意去那家李連貴熏肉大餅的老店,買了最後一套,作為路上的早餐,也算是一種味覺上的告別。
    走向四平站的路上,他吃著那份酥香滿口的熏肉大餅,感受著這份由曆史與生活共同釀造出的、紮實而溫暖的滋味。
    在月台上,他回望晨光中的四平。城市在陽光下顯得平靜而堅韌。
    他翻開筆記本,在四平篇章的最後一頁,他沒有畫下具體的景物,隻畫了一條冰封的河流,和一輪正在升起的太陽。
    他寫道:
    “四平,我的告別在北河畔的沉思中完成。
    你讓我直麵了曆史最慘烈的一麵,也讓我看到了生活最堅韌的本能。
    英雄的犧牲與熏肉的香氣,戰火的焦土與玉米的豐饒,在此地共同構成了無法分割的整體。
    我帶走的,沒有實體紀念物,隻有一份關於銘記與珍惜、關於犧牲與生活的沉重感悟。
    這份感悟,比任何石頭都更沉,比任何木片紋理都更深。
    再見,英雄的四平。你的故事,已深深烙入我的靈魂。
    晨光正好,列車南下。沈陽的工業巨影,已在地平線上隱約可見。”
    合上筆記本,楚凡踏上了開往沈陽的列車。車輪滾動,四平在遼北平原的晨光中漸漸遠去。他的遼寧之旅,因為四平這一站,而充滿了曆史的重量與精神的洗禮。前方,共和國長子的工業心髒,正等待著一個內心被反複錘煉過的旅人,去感受它的搏動。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