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吳橋的奇技與清風樓的市聲
字數:1890 加入書籤
在滄州的第二天,楚凡決定去探尋這座城市另一張享譽世界的名片—— 雜技。他乘車前往被譽為“世界雜技藝術的搖籃”的 吳橋縣。
走進 吳橋雜技大世界,他仿佛踏入了一個充滿驚奇與挑戰的夢幻國度。舞台上,演員們進行著各種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蹬技、頂技、車技、柔術、高空節目……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毫厘,充滿了力量、柔韌與平衡的美感,同時也蘊含著極高的風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楚凡能感受到,這炫目技巧的背後,是雜技藝人們 數不盡的汗水、傷痛與代代相傳的堅韌。
他在“江湖文化城”裏,看到了更原生態的、帶有傳統江湖賣藝色彩的雜耍、戲法表演,聽到了充滿江湖氣的吆喝與解說。這種 源自民間、走南闖北的草根藝術,與運河帶來的流動文化一脈相承,展現了滄州人 勇於闖蕩、不畏艱難、善於在絕境中求生存、求發展 的另一麵精神特質。
下午,從吳橋的奇幻世界回到滄州市區,楚凡的探索轉向了更接地氣的市井生活。他來到了 清風樓 一帶的商業街區或老市場。這裏沒有雜技的驚險刺激,卻充滿了 樸實、熱鬧的生活氣息。
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售賣著各種日用百貨、服裝鞋帽、以及本地特產,如 金絲小棗、泊頭鴨梨 等。小販的吆喝聲、顧客的討價還價聲、以及各種交通工具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生動的市井交響。
他在一個攤位前買了兩個剛出鍋的 炸老虎一種當地特色麵食,形似老虎,口感酥脆),邊走邊吃,感受著這簡單而實在的滋味。他又在一個小店點了一碗 燴餅,熱乎乎的湯餅下肚,驅散了冬日的寒意。這些 最尋常的市井小吃與交易場景,是滄州人日常生活的真實寫照,充滿了人間煙火的溫度。
傍晚,他再次走到大運河邊,看著夕陽的餘暉給河麵和老橋如 捷地閘 或相關遺跡)鍍上一層金色。有老人在河邊散步、垂釣,享受著一天中的寧靜時光。這條古老的運河,在見證了昔日的漕運繁華與江湖傳奇之後,如今更多地是作為 城市景觀與市民休閑空間 而存在,靜靜地滋養著沿岸的生活。
鐵獅子的剛毅、武術的勇猛、雜技的奇絕、運河的滄桑、市井的溫情——所有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滄州 剛柔並濟、既傳統又開放 的獨特城市性格。
回到住處,楚凡的感官被這一天極致的“奇”雜技)與“常”市井)、“剛”武術精神)與“柔”運河晚景)所充滿。
他翻開筆記本,繼續記錄:
“滄州的第二日,我在吳橋的奇技與清風樓的市聲間,感受到了你作為江湖之城與生活之地的完整靈魂。
雜技的驚險背後,是闖蕩江湖的勇氣與百折不撓的苦功;市井的喧囂之內,是百姓過日子的智慧與對安寧的向往。
一口炸老虎的酥香,一碗燴餅的暖意,是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在追求‘絕活’之餘,對平凡生活最深的眷戀。
你讓我看到, ‘江湖’並非隻有刀光劍影,更有賣藝求生的堅韌與市井巷陌的溫情。真正的滄州精神,是鐵獅般的剛毅,也是運河般的包容,是武術的勇猛,也是雜技的靈巧,更是市井生活的紮實與樂觀。”
合上筆記本,窗外滄州的夜晚,或許能聽到遠處隱約傳來的練武呼喝,抑或是運河邊輕柔的風聲。楚凡感到,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理解,因為融入了其雜技藝術與市井日常,而變得更加豐滿和充滿人情味。他的行囊裏,又裝入了一份關於江湖、絕技與生活的鮮活記憶。
喜歡徒步記錄者請大家收藏:()徒步記錄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