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物資儲備的難題
字數:4632 加入書籤
西坡哨崗的敲擊聲落下不久,艾琳走下石墩,木板地圖仍夾在左臂下。她沒有回屋,也沒有喝水,而是徑直穿過打穀場,走向村後那間低矮的倉房。晨光斜照在屋簷上,幹草堆邊緣泛著灰白,幾隻箭筐歪斜地靠在牆根,上麵蓋著破麻布。
她掀開布角,伸手探進筐底,抽出一支箭。箭杆微彎,羽尾脫落了一小片,鏃口有輕微磨損。她輕輕彈了下箭身,聲音發悶。
“趙姓青年。”她開口,聲音不高,但清晰傳到不遠處正在檢查絆索的年輕人耳中。
那人立刻跑來,臉上還帶著昨夜未散的緊繃。
“清點所有箭矢。”艾琳把箭遞給他,“現存多少,記下來。再查三日內輪值用了多少。”
趙姓青年接過箭,低頭應了一聲,轉身快步走進倉房。艾琳跟進去,腳踩在泥地上發出沉實的響聲。屋裏光線昏暗,一排排箭筐沿牆堆放,有些已空,有些隻剩零星幾支。角落裏堆著舊弓,弦鬆垮著垂在地上。
她走到另一側,推開地窖入口的木板。一股涼氣湧出,混著黑麥和熏肉的氣息。
“疤臉漢子!”她朝外喊。
片刻後,那人從哨崗方向走來,腳步穩重,臉上看不出情緒。
“你下去,把存糧全翻出來。”艾琳說,“黑麥、幹豆、臘肉,一樣不落。按人頭算,能撐幾天,給我個準數。”
疤臉漢子點頭,提了油燈鑽入地窖。
艾琳站在門口,沒動。她看著趙姓青年蹲在箭筐前,一支支數著,用炭條在木片上劃記號。屋外傳來婦人低聲說話的聲音,孩子被抱進祠堂時哭了幾聲,又被哄住。村子表麵安靜,但她知道,昨夜那一仗耗掉的不隻是敵人的膽量,還有他們最不該浪費的東西——儲備。
半個時辰後,趙姓青年走出倉房,手裏拿著刻滿劃痕的木片。
“現存箭二百七十三支。”他說,“這三日輪值共用去八十六支,其中實戰射出四十一支,其餘為更換備用或損耗。”
艾琳接過木片,指尖劃過那些刻痕。二百七十三,不到三百。而每一場同等規模的防禦,至少要消耗六十支以上。若敵人再來兩回,箭就沒了。
她轉身走進地窖。疤臉漢子正從最後一袋黑麥上直起身,臉上沾了點灰。
“黑麥剩六石二鬥,豆子一石八鬥,臘肉不足三十斤。”他報數,“現有人口一百三十七口,若每日減半供糧,可撐九日。若照常吃,五日即盡。”
艾琳沉默地聽著。九日。不到十天。
她爬上地麵,走到打穀場邊的老橡樹下,把木板地圖翻過來,背麵原本空白。她取出炭筆,開始寫字。
箭:273支
日耗:約30支
可用:不足十日
糧:黑麥6.2石,豆1.8石,臘肉<30斤
人均日耗糧:4升
總存糧可支:9日減半)
寫完,她抬頭看向趙姓青年和疤臉漢子。
“我們贏了一仗。”她說,“但也燒掉了一個月的積蓄。若敵人再來,不是靠勇氣就能守住的。”
趙姓青年盯著那串數字,眉頭越皺越緊。“可村裏沒人會做箭……以前都是從鎮上換來的。”
艾琳抬手打斷他。“我會。”她說,“昨天之前,也沒人信我們能在林道設陷阱殺敵。但現在我們知道,能。”
她將木板立在樹根旁,不讓風吹倒。
“從現在起,製箭是頭等事。”她下令,“趙姓青年,你帶人去砍硬木枝條,挑直的、無裂的,截成三尺長段,運到打穀場。疤臉漢子,你帶隊搜村內外,找可用羽毛——野禽翅羽最好,次之是家禽粗羽;再找筋繩、麻線、骨膠,凡能綁箭尾的材料,一律收上來。”
兩人站著沒動,像是還在消化這話的分量。
“這不是臨時應付。”艾琳加重語氣,“是活下去的本事。每組輪值結束後,抽半個時辰來學削箭杆。誰不來,日後戰時少分一支箭。”
趙姓青年終於點頭。“我去叫人。”
“別叫太多。”艾琳說,“先挑十個青壯,能靜下心幹活的。其他人該巡的巡,該守的守。我們不能因補給亂了防務。”
趙姓青年領命離去。疤臉漢子也轉身去準備搜尋隊,臨走前問了一句:“箭杆標準?”
“長三尺,徑如拇指。”艾琳答,“直,無節,兩端修平。羽須三片,等距綁牢。鏃角傾斜一致,入靶不偏。”
疤臉漢子記下,走了。
艾琳回到倉房,從角落拖出一隻舊箱。打開後,裏麵是幾把骨刀、磨石、鑽針、纏線軸。她一一取出,擺在陽光下的石台上。又翻出三支完好的箭,拆下一枚鏃,放在手心細細查看角度。
這時,幾名婦女抱著舊衣走來。一人開口:“聽說要做箭?我們拆了些舊衣,麻線還能用。”
艾琳點頭:“拿來吧,線要搓緊,別摻雜毛絮。”
她們把麻線放下,沒走,站在旁邊看。
艾琳拿起一支箭杆坯料——是昨夜備用的鬆木條,尚未修整。她將骨刀貼在箭尾端,左手固定,右手緩緩推進。木屑卷起,落下。她不停手,一刀接一刀,直到尾部平整光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著,她取來三片雁羽,用麻線繞根部纏緊,塗上一點骨膠,均勻貼在箭尾。再翻轉箭身,檢查平衡。最後,她將鏃插入前端孔洞,壓緊,輕彈箭身。
一支箭成形。
她舉起它,迎光看了看,然後插進身旁的箭筒。
第一支。
遠處,斧聲響起。趙姓青年帶著人進了後山林子。鬆木被砍倒的聲音斷斷續續傳來。不多時,第一捆木條被拖進打穀場,堆在空地上。
幾個孩子圍過來,被大人喝止。一名老匠人模樣的男人蹲下,拿起一段木條看了看,搖頭:“太軟,易折。”
艾琳走過去。“先用這個應急。等找到硬木再換。現在要緊的是開工。”
她把剛做好的那支箭遞給他:“照這個樣子,一批一批來。我在這裏,有問題當場改。”
老匠人接過箭,仔細看羽距、綁法、鏃角,終於點頭。
“行,我能帶兩個人先試。”
艾琳說:“好。每做成十支,送我這裏驗一次。不合格的拆了重做。”
她回到石台前,繼續削下一支箭杆。陽光移到她的手腕上,灰印在粗糙的羽毛邊緣微微反光。
疤臉漢子回來一趟,放下一包野鴨羽和一小捆牛筋。“南頭李家拆了兩張舊弓,弓弦還能用。”他說,“東屋王婆貢獻了三隻死雞的翅羽。”
“登記名字。”艾琳說,“誰出材料,記一筆工,日後補糧。”
疤臉漢子應了一聲,又轉身出去。
中午前,獵戶小隊出發覓糧。三人背幹糧袋,持短矛,走北嶺舊道。艾琳隻叮囑一句:“一日內回,不追遠,不涉險。”
她目送他們消失在坡頂,便走回打穀場。
新砍的木條已堆成小山。七八個人圍著石台,有的削杆,有的綁羽,動作生澀但認真。一名青年拿自己做的箭請她查驗,她接過,發現羽片歪斜,立即拆開重綁。
“羽不平衡,飛出去就打偏。”她說,“寧可慢,不可劣。”
那人紅著臉接過重做。
艾琳蹲在地上,一手扶箭杆,一手握骨刀,繼續修整下一支。她的手指被木刺紮了一下,血珠滲出,她沒停,隻是甩了甩手,把血抹在褲腿上。
太陽西移,斧鑿聲不斷。打穀場上,箭筒裏的箭一支支增加。
她抬頭看了眼天色,估算著日影移動的速度,心中默念:“一支箭,一口糧,都是活下去的籌碼。”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