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鞏固成果謀長遠

字數:3749   加入書籤

A+A-


    晨光剛爬上鼓台邊緣,艾琳已站在上麵。她手中捏著一張揉皺的羊皮紙,是昨夜歸村的采藥人從鎮口帶回的消息——包稅官敗逃後,小貴族震怒,拔劍下令親征。消息未提兵力,也未說何時到來,但艾琳知道,這一次不會隻是十名民兵、幾副鐵鏈。
    她將紙片攤開在木案上,旁邊放著那截斷裂的木矛。矛尖朝東,正對山脊線。
    “這不是結束。”她的聲音不高,卻讓圍攏過來的村民停住了低語,“他們今晚清點戰損,明日議事,後日便可能動身。我們打退了一次進攻,不代表能擋住第二次。”
    有人低頭踢著石子,也有婦人抱著孩子悄悄後退。一個老農開口:“姑娘,咱們打贏了,能不能歇幾天?地裏的苗該鋤了,再拖下去,秋收難保。”
    “打贏?”艾琳拿起木矛,指向南牆缺口處尚未完全修補的柵欄,“他們留下的是兵器和屍體,我們留下的,是傷員、空庫和燒盡的火油。你們以為他們來是為了稅?不,現在是為了麵子,為了震懾。下一次來的,不會再試探。”
    人群靜了下來。
    “我不要你們繼續拚命。”她放緩語氣,“我要你們學會一直防著。不是三天,不是五天,而是隻要這片土地還歸別人管,我們就得睜著眼睡覺。”
    王石頭拄著木棍走前兩步:“訓練還能維持,可人都分三班倒,誰種地?誰運水?孩子誰照看?”
    “所以不能靠一時衝勁。”艾琳翻開手邊的排班簿,“我要定規矩,把守衛、耕作、後勤都編進輪替。每五日一換:一組專責警戒與演練,一組主理田務與炊事,第三組休整待命,隨時補缺。”
    趙二河皺眉:“要是三組都出問題呢?比如敵人偏偏挑休整那五天來?”
    “那就讓每組都保持半訓狀態。”艾琳劃出三欄名單,“每日晨間集訓半個時辰,不論在哪一班,全員到場。哨位由青壯抽簽輪值,少年記時傳令,婦女統籌物資調度。火油棚重設雙崗,了望台每日四次報平安。”
    一名年長婦人搖頭:“可外村怎麽辦?咱們這麽弄,像不像……造反?教會若聽聞,怕是要上報領主。”
    “我們不提抗稅,也不結盟。”艾琳合上簿冊,“隻說‘互助’。北嶺多野獸,南坡常發山洪,各村都有難處。我們可以以‘換糧’‘共獵’為由,派信使去探路。先問問誰願共享陷阱技法,誰肯交換草藥配方。一點點來,不說破底牌。”
    李三蹲在地上,用炭條畫了個簡單的路線圖:“若真要聯絡,得走西穀小道,避開大道耳目。但路上有狼群,去年就有兩個樵夫沒回來。”
    “所以不是立刻派人出去。”艾琳指著地圖一角,“先準備。清點餘糧,看看能勻出多少幹餅做禮;查查庫存布匹,能否縫幾件厚衣贈人情。等信使出發時,手裏得有東西,嘴上得有理由。”
    “萬一人家不願搭理呢?”有人問。
    “那就閉嘴回家。”艾琳直視對方,“我們不逼誰站隊。但至少得讓人知道,有個村子沒跪下,也沒燒成灰。”
    短暫沉默後,王石頭吐出口中的草莖:“我支持。我家那小子昨兒還在問,為啥打仗時他隻能躲屋裏。既然要長久防,就得從小教起。讓他練投石,也算有個奔頭。”
    趙二河點頭:“火油不能再堆一處。上次火星爬到盡頭,差半步就炸了棚。我建議分三處藏儲,一處在北坡洞,一處在舊磨坊地窖,最後一處在屋脊夾層。每日隻取當日所需。”
    “準。”艾琳記下,“由你牽頭,今日就開始轉運。李三配合,調兩名可靠的人押運。”
    老農又開口:“春耕誤不得。若全心思放在打打殺殺上,冬天大家喝西北風?”
    “所以才要輪替。”艾琳取出一張新製的木板,掛在公告柱上,“看清楚:第一組,甲字十一人,明日起負責主道巡防與早訓帶隊;乙組九人,管東田翻土、引渠灌溉;丙組六人加兩名少年,在村後劈柴、修繕工具。五日後輪換,順序遞推。”
    她頓了頓:“每組設一名召集人,每日傍晚向我報進度。若有傷病或突發,提前一日申請調組。婦女組統管食糧分配,每人每月憑工時領薪柴一份、粗鹽半斤。孩子滿十二歲者,可自願加入傳令隊,記半工。”
    人群中響起議論聲。有人點頭,也有人仍麵露猶豫。
    “我知道你們怕。”艾琳放下筆,“怕累,怕餓,怕惹禍上身。可比起三年前榆河鎮東村被屠滿門,比起去年冬天那個凍死在溝裏的孩子,我們現在做的事,是在搶時間。”
    她指向火油棚遺址:“那裏燒掉的不隻是油,是我們活命的機會。如果我們現在鬆手,等來的不是安寧,是更狠的刀。”
    一名年輕婦人低聲問:“真會再來嗎?說不定他們吃了虧,就不來了。”
    “他們會來。”艾琳說得平靜,“因為如果我們贏一次就能太平,那世上早沒有壓迫了。但他們低估了我們,所以我們還有機會——在他們準備好之前,我們也得變得更難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終於,王石頭走上前,在排班表下按下手印。接著是趙二河,然後是李三。其他人陸續圍上去。
    艾琳拿出陶碗,調好墨汁,逐一登記姓名與職責。陽光移過鼓台,照在她手背一道未愈的擦傷上,她沒去遮,也沒停下記錄。
    午後,三項決議正式確立:
    一、訓練與警戒製度化,維持每日操演,增設輪值哨崗;
    二、啟動物資盤點與補充計劃,優先儲備糧食、火油、藥材;
    三、籌備對外聯絡,以“民間互助”名義試探鄰村態度,暫不提及結盟或抗稅。
    散會前,艾琳最後說道:“我們不做英雄,也不當順民。我們隻是想活著,並且有尊嚴地活著。為此,必須準備得比他們快一步。”
    眾人離去時,她留在原地,逐行核對排班表。名字密密麻麻,但她記得每一個背後的家庭、傷勢與擔憂。
    她提起筆,在“應急支援”一欄寫下自己的名字,劃上星號。
    天色漸暗,她走向住處,途中停下腳步,回望公告板。新貼的排班表在風中微微晃動,墨跡已幹。
    她轉身,推開屋門,取出藏在箱底的紙片——“南嶺三日後至”。凝視片刻,她將其折好,塞進腰帶內側。
    窗外,少年們正在練習傳令暗號,一聲短哨接兩聲長鳴。這是新定的緊急集合信號。
    艾琳坐下,鋪開一張空白羊皮紙,蘸墨寫下第一行字:“庫存清單及補給路徑草案”。
    筆尖頓了頓,她抬頭看向牆上掛著的舊弓。弦已鬆弛,但她沒去碰。
    門外傳來腳步聲,是值夜的少年來報時。
    她收回目光,繼續書寫。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