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堅定信念待風起
字數:3024 加入書籤
艾琳沒有離開議事屋前的石階。她整夜站在那裏,背對著門,麵朝南嶺山脊。天光初透時,她的影子被拉得很長,落在尚未清掃的灰土上。李三提著燈過來,見她不動,便也沒出聲,隻將油燈放在台階邊緣,退後半步。
晨風拂過,燈焰晃了一下。
艾琳終於開口:“昨夜西坡可有動靜?”
李三答:“無。哨兵輪替兩次,濕柴未動,火盆封口完好。”
“北巷呢?”
“趙二河親自查了,三人值守,簽錄在冊。傷員名單更新了,斷骨少年能下地走三步,老婦咳嗽輕了些。”
艾琳點頭,轉身走進屋內。桌上攤著布防圖,炭筆擱在南嶺標記旁,筆帽未扣。她抽出一張新紙,寫下“晨會”二字,又添三項條目:哨報、倉糧、傷情。
“從今日起,每日日出後一刻,各哨點派人來報。”她說,“不許遲,不許代,必須本人簽字。統儲倉每早稱糧,記實數。傷員恢複情況,由照護組每日申時前遞來。”
李三看著那張紙:“若無事發生,也報?”
“正因無事,才更要報。”她抬眼,“敵人不來,不是因為我們強,是因為他們在等更狠的手段。我們不能等風吹到臉上才想起關窗。”
李三沉默片刻,點頭離去。不到半個時辰,西坡哨兵第一個抵達,衣角沾著露水,在紙上簽下名字。接著是北巷、南牆、地下倉庫。五人陸續到來,匯報簡短,無異常。艾琳一一核對筆跡,收下記錄,回執蓋印。
午後烏雲漸聚,風自山穀卷起,吹得旗杆吱呀作響。一名孩童在牆根追逐野貓,慌忙中撞上了警鈴木架。銅鈴一震,發出短促一聲。
刹那間,南牆傳來腳步奔踏聲。兩名青年已持叉登牆,一人高喊“敵近”!另有婦人抱起幼兒往掩體跑,險些跌倒。
艾琳幾乎是同時衝出議事屋。她直奔鼓台,敲響單鼓一響,隨即舉起右手,掌心向前。
“停!”她聲音不高,卻穿透風聲。
眾人止步。牆頭青年喘著氣,望向她。
“點燃西坡火盆,白煙試燃。”她下令,“僅此一次,不傳信號,不啟雙煙。”
趙二河已在火盆前蹲下,用火鐮點著引草。一柱白煙緩緩升起,飄散在低空雲層下。
艾琳召所有人至廣場。她站在石墩上,目光掃過每張臉。
“風雨不是敵人,慌亂才是。”她說,“昨夜無戰,今晨無戰,明日也可能無戰。但我們不能靠運氣活著。信號規程寫在紙上,更要刻進心裏。”
她轉向李三:“每五日一次無聲演練。所有人依手勢行動,不得出聲。第一日由我領示,第二日起分組輪練。”
沒人反對。有人低頭搓手,有人輕輕點頭。一名曾誤觸鈴架的老漢走到她麵前,低頭不語,良久說了句:“該罰。”
艾琳搖頭:“不必。記住就好。”
黃昏時分,她讓人在焦土前點燃一支鬆脂火把。火焰跳動,映出燒塌的屋基輪廓。老獵戶站在人群後,抽著旱煙,沒走近。
艾琳沒叫他。她隻是舉起火把,照向那根斜插在地的斷梁。
“這裏曾住著陳家三代人。”她說,“去年海盜來時,他們沒能跑出去。現在我們有了牆,有了哨,有了火盆和信號。但我們築牆,不是為了把自己關起來,是為了守住還能回來的地方。”
她放下火把,從懷中取出一本薄冊。“從今晚開始,每周由一戶人家講一段過去的事——誰家祖輩開荒,誰家孩子第一次學會犁田,誰記得這村最早的一口井在哪。這些話,要記下來,存進地下倉庫。”
人群靜默。遠處一隻狗吠了兩聲。
第二天清晨,文書送來第一份口述稿。是磨坊張氏寫的,講她父親如何用一副舊磨盤換回三袋麥種。艾琳看了一遍,在末尾簽下見證人姓名,交還謄抄。
第三日,北巷值哨發現山間有異鳥群飛,立即上報。經查為雷雨前兆,非人為蹤跡。艾琳在晨會記錄上加注一條:“鳥獸反常亦需報。”
第五日,無聲演練開始。艾琳站在場中,雙手比劃,示意警戒、集結、撤退。眾人依令而動,動作整齊。趙二河在哨塔上看著,嘴角微動。
第七日,李三帶來消息:統儲倉糧食消耗比預估慢兩成,因各家主動減量。傷員恢複進度加快,三人已可參與輕務。
艾琳翻開《家園錄》初稿,已有六戶講述被錄入。她用炭筆在頁眉寫下一行小字:“防禦不止於牆,更在於心之所係。”
當夜暴雨突至。閃電劃破天際,照亮議事屋前的石階。艾琳仍在原地站立,披著蓑衣,手裏握著剛收到的北坡簽錄。紙上墨跡未幹,寫著“無異狀”。
李三送來熱湯,放在案側,低聲說:“你該歇了。”
她沒回答。
趙二河從主哨塔下來,經過石階,抬頭看她一眼,對身旁值哨者說:“她不動,我們就不關燈。”
更深人靜,全村燈火次第熄滅。唯有議事屋前那盞油燈始終亮著,燈罩被雨水打得微微顫動。
艾琳的手緩緩翻過一頁《家園錄》,指尖停在最新一行字上。
屋簷滴水落下,砸在石階邊緣,濺起細小的泥點。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