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調整策略引客流
字數:3292 加入書籤
艾琳聽到東穀來人問市集的事,立刻轉身走向中央展台。她站在高杆下,把記事板翻到新的一頁,用炭筆寫下“引流”兩個字。太陽已經偏西,風停了,布幡垂著不動,但她沒時間等風。
她拍了下手掌,聲音不大,但足夠讓附近的人停下動作。“都過來一下。”她說,“剛才有人從東穀來問集市開不開,說明消息已經開始傳了。”
幾個村民圍了過來,臉上還帶著疲憊和懷疑。張氏抱著一匹布站在邊上,老陶匠拄著拐杖慢慢走過來,其他人也陸續靠攏。
“我們不能隻靠貼告示。”艾琳說,“現在的問題不是沒人來,是來了也不信我們能長久開市。所以我們要讓他們覺得——來一趟,值得。”
她翻開記事板:“第一,搞優惠。第一次來交易的商人,糧食買滿三袋,布賣夠五尺,就送一個小陶器,杯子或者小碗都可以。九折算便宜,再加贈品,他們才會記住我們。”
人群裏有人低聲說話:“送東西?誰出?”
艾琳抬頭:“我出。我家還有存糧,布也是自己織的,不花公家一分。”
老陶匠咳嗽兩聲:“我家那三個茶盞,燒好了,也拿出來。”
他話音剛落,一個織布的女人說:“我家多染了一匹青灰布,也能當贈品。”接著又有人說願意拿雞蛋、臘肉換宣傳物資。氣氛一點點熱起來。
艾琳繼續說:“第二,要讓人帶人來。誰介紹新客成交,返贈一尺彩布。這布不是隨便給的,必須是真的做成買賣才行。”
張氏點頭:“這個好辦。我可以去鄰村親戚家走一趟,順便帶上布樣。”
“不止是你。”艾琳說,“我要抽六個人組成傳訊隊,每天沿著三條主路走,去水井邊、岔路口、集會點貼海報,見人就說。”
有人皺眉:“可紙不夠,墨也沒多少。”
“不用普通紙。”艾琳走進賬房小屋,拿出一張刷過油的厚麻紙,“這是桐油紙,不怕雨,也不容易破。邊緣釘上木條框,能立住。”
她把紙展開,上麵寫著清晰的大字:春分第七日,山北村開市,布陶糧三類齊全,歡迎采買。角落蓋著議事堂的紅泥印。
“每張海報都有印信,別人不會當成亂貼的廢紙。守衛要是攔人,就說這是我們村正規集市,貨真價實。”
眾人看著這張新式海報,議論聲變小了。
艾琳看向輪值名單:“以後守攤的人分成兩班,半天值守,半天外宣。這樣既不影響看護市場,又能擴大範圍。”
第二天一早,六名青壯帶著油紙海報出發。南線兩人一組,沿山路往下走;北林方向一人獨行,因那邊已有據點接應;東穀派了一對兄弟,專門去人口多的村落張貼。
艾琳親自送他們到村口,每人發了一個布包,裏麵裝著炭筆、釘子、小錘和備用紙。“記住,貼完要說一遍開市時間,看到人多的地方多講幾句。回來報路線、報反饋。”
中午時分,北林那人先回來。他說路上遇到兩個挑柴的漢子,聽了宣傳後問能不能賒賬。艾琳記下這條,說下次準備小額代券試試。
下午南線兩人回來,臉色不好。原來他們在二道溝被守衛攔下,差點當成流民趕走。幸虧掏出蓋印的海報,對方才放行。
“他們看了印信,說可以貼,但不準大聲喊。”其中一個說。
艾琳點頭:“印信起作用了。以後所有海報都必須帶印,說明是我們村正式發布的。”
第三天,天氣轉陰,土路變得濕滑。傳訊隊出發得更早,回來得更晚。有人鞋底磨破,腳底起了泡,但沒人抱怨。
艾琳在展台上清點每日反饋。她在一塊木板上畫了三道線,代表三條路線。每有外村人問詢,就在對應位置劃一道痕。三天下來,七道痕跡清晰可見。
傍晚,她召集所有人開會。
“三天。”她說,“我們跑了十二個村子,貼了三十七張海報,收到七次直接問詢。這不是冷清,是在動。”
底下有人問:“可還是沒人來買啊。”
“有一個男人來了,買了麥子,還拿了我送的布。”艾琳說,“他答應帶人來。隻要一個人開口,就會有兩個,然後四個。”
她指向南線方向:“今天下午,兩名婦人站在海報前看了很久,後來朝村口走來。我迎上去,給了她們一段樣品布。她們說回去告訴丈夫,明天一定來看。”
人群安靜了幾秒。
張氏忽然笑了:“那咱們得準備好贈品。”
老陶匠也咧嘴:“我的茶盞早就等著了。”
艾琳沒笑。她轉身走進賬房小屋,點亮油燈。屋裏堆著幾摞陶器,都是各家自願捐出的小件。她一一清點,寫下數字:茶盞三十六,小碗四十一,陶鈴八個。
門外傳來腳步聲。
一名傳訊隊員進門報告:“南線最後一站,三村祠堂前的牆麵上了海報,守衛同意保留三天。”
艾琳點頭:“你們去休息吧。”
那人離開後,她坐回桌前,打開新製的宣傳進度圖。圖上有三條主線,每個節點都標了日期和反饋情況。她在南線末端加了個紅點,表示已完成。
外麵天已全黑,市場區域隻剩下幾盞油燈亮著。展台上的布和陶器靜靜擺著,沒人碰,也沒人收。
她起身走到門邊,望向村口那條土路。遠處什麽也沒有,隻有風吹動一根木樁上的布條。
她關上門,重新坐下,把明日可用贈品數量抄寫一遍,放進抽屜。
然後她取出一張空白油紙,開始畫下一階段的路線圖。筆尖劃過粗糙的紙麵,發出沙沙的聲音。
她的手很穩。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