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市場繁榮初體驗

字數:2952   加入書籤

A+A-


    天剛蒙蒙亮,艾琳就走出了賬房小屋。她手裏拿著一張紙,是昨晚畫好的贈品發放記錄表。油燈已經滅了,桌上那張新的宣傳路線圖還攤開著,筆擱在一邊。她沒再看它一眼,直接走向村口市場。
    路上沒人,隻有幾隻雞在土堆旁刨食。她腳步很快,經過幾家住戶時,看見門縫裏透出光,知道村民們都在準備。到了市場,她先去糧攤查看三袋麥子的標準量是否準確,又去布區確認彩布樣品都展開了,最後走到陶器台前,清點茶盞和小碗的數量。
    張氏正把一匹青灰布鋪在木架上,抬頭看見艾琳,點了下頭。老陶匠拄著拐杖站在石台邊,檢查每一個茶盞有沒有裂紋。其他人也陸續到齊,各自站到自己的攤位後。六張桐油紙海報已經被豎在三岔路口,紅泥印清晰可見。
    艾琳站上高台,望著村口那條土路。風吹動一根木樁上的布條,啪啪作響。她盯著遠處的地平線,沒有說話。
    太陽剛露出一點邊,南線方向揚起了塵土。三輛牛車並排過來,輪子壓著土路發出咯吱聲。趕車的人穿著粗布衣,臉上有風沙留下的痕跡。
    艾琳抬手揮了一下,鍾聲立刻響起。嘡——嘡——嘡——
    村民們迅速站直身體,把手裏的東西擺正。張氏展開一匹紅色染布,老陶匠把三個茶盞放在最前麵的石板上。糧攤後的人用秤稱好三袋麥子,碼成整齊的一列。
    牛車停下,領頭的男人跳下車,直奔糧攤。“聽說買三袋送陶器?”他問。
    “對。”糧攤後的人答,“杯子或小碗,您挑一個。”
    男人笑了,從懷裏掏出一塊布包著的錢。“那就來三袋。”
    交易成了。他接過陶杯的時候仔細看了看,說:“這杯子燒得不錯。”然後轉身招呼同伴:“都過來卸貨!”
    第二輛車拉的是鹽,第三輛裝著鐵釘和舊刀具。他們開始擺攤,其他方向的路上也開始出現人影。北林那邊來了兩個騎驢的商人,東穀一對兄弟帶著親戚也趕到了。有人推著獨輪車,車上堆滿麻布和幹果。
    人流越來越多。一個穿藍衫的婦人走到布區,摸了摸彩布的邊角。“這顏色怎麽染的?能洗幾次?”
    張氏答:“用的是山根草加石灰水,煮兩遍,晾三天。我當著您的麵撕一塊下來搓,不掉色算我的。”
    婦人點頭,當場買了五尺。達標了,按規矩送一個小碗。記賬協管拿筆在紙上寫下數字,蓋上議事堂的印。
    另一個商人想壓價。“你們這布比南嶺便宜兩成,是不是質量差?”
    艾琳正好走到旁邊。“您可以看看隔壁成交的單子,”她說,“剛才那位客人買了八尺,給的價就是標價。貨在這裏,您自己看。”
    那人翻了翻樣品,又問了幾個問題,最後按原價買了六尺。臨走時還拿了塊贈品布片帶走。
    中午前,市場已經擠滿了人。糧食區要稱重,布區要量尺,陶器台前圍了一圈人挑杯子。兩個識字青年忙不過來,艾琳臨時叫來第三個幫忙登記大宗交易。每達成一筆達標買賣,就有人喊一聲“發贈品”,立刻有村民遞上茶盞或彩布。
    口碑傳開了。
    “這家市集規矩清楚!”
    “買得多真送東西!”
    “陶器摔了三次都沒破!”
    笑聲、說話聲、討價還價的聲音混在一起。孩子們抱著陶鈴跑來跑去,叮叮當當響個不停。一位老婦人端著碗熱粥遞給艾琳,她接過喝了兩口,把碗還回去。
    她慢慢走到中央展台邊上,靠在木柱上看了會兒人群。
    這時,她注意到林子邊緣站著一個人影。那人離得遠,看不清臉,也沒靠近,隻是站著不動。她多看了兩眼,對方沒有動作,也沒有離開的意思。
    她沒動聲色。現在不是追查的時候。市場剛活起來,不能因為一個不明身份的人亂了陣腳。她轉身走進人群,順手幫一個婦女扶正歪掉的布架。
    “下午還要貼新海報嗎?”那婦女問。
    “貼。”艾琳說,“路線不變,今天加一句:首市功戶已定,五家名字刻在碑上。”
    消息很快傳開。交樣品最多的五戶人家聽到後都挺直了腰。其中一家的孩子蹦跳著喊:“我家要上石碑啦!”
    日頭升到頭頂,陽光照在市場上每一處攤位上。布幡飄著,陶器反著光,秤砣起起落落。艾琳站在展台旁,手裏拿著剛收上來的交易匯總單。紙上有密密麻麻的字,她看了一遍,折好放進懷裏。
    她抬起頭,看見張氏正在教一個外村女人怎麽辨認染布的好壞,老陶匠蹲在地上給商人演示茶盞承重力。糧攤前排著隊,有人等不及,幹脆坐在地上啃幹餅。
    她的目光再次掃向林邊。
    那個人還在。
    這次他往前走了幾步,進了路邊的樹蔭下。一隻手搭在腰間,像是扶著什麽。但他沒有朝市場走來,也沒有和其他人說話。
    艾琳握緊了手裏的筆。
    她沒叫人,也沒出聲。她隻是站得更穩了些,眼睛一直盯著那個方向。
    風吹過,一片樹葉從枝頭落下,打著旋兒掉進陶器攤前的水盆裏,蕩開一圈小波紋。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