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競爭壓力促發展

字數:3786   加入書籤

A+A-


    年輕人把水桶放在棚屋門口,桶裏的水晃出一點灑在泥地上。艾琳剛要端起碗喝口水,村口方向跑來一個少年,腳步急,臉上全是汗。
    “西路上的糧商走了!本來要來的五家,全改道去了老集!”少年喘著說,“他們說那邊降價三成,還管飯。”
    艾琳放下碗,沒說話。她看了一眼田裏剛冒頭的綠芽,轉身就往村中心走。
    記賬棚外的空地已經聚了人。張氏站在邊上,手裏攥著一塊布頭。老陶匠拄著拐杖,臉色不好看。幾個負責接待客商的青年圍在一起,低聲議論。
    艾琳站到中間,聲音不大但清楚:“人都改道了,我們不能慌。先說說,這幾天來的客人少了多少?”
    一個年輕女人立刻開口:“昨天隻來了兩個小販,買點粗布就走。以前這時候,路上牛車都排起來。”
    “他們問什麽最多?”艾琳又問。
    “問價格。”男人接過話,“都說我們東西看著好,就是貴。老集那邊一匹粗麻隻要七銅片,我們賣十。”
    艾琳點頭,轉向角落裏坐著的兩位老婦。她們是市場常駐的幫工,專門記每日人流和交易情況。
    “你們翻翻本子,最近三天,手工業品賣出幾件?糧食賣了多少?”
    老太太翻開本子念:“布賣了十一匹,陶器八件,糧食……兩百斤麥子,比上周少一半。”
    艾琳聽完,在地上用木棍畫了三條線。
    “第一條,對手主攻糧食,靠低價拉人。第二條,我們的布和陶還沒打出名頭,商人不認。第三條,他們散布話說我們貨源不穩,品質靠不住。”
    她抬頭看眾人:“所以現在不是拚誰便宜的時候。我們要讓人知道,來我們這兒,買的是真貨,吃得安心。”
    有人馬上反對:“可人家便宜三成,我們怎麽爭?再不降,連最後這點人也要走光。”
    “降價換不來回頭客。”艾琳說,“我們不跟價,我們打‘精工’和‘誠信’。”
    她當即安排三件事:
    第一,在市場入口立一塊大木板,每天寫上布料染色用的原料、陶器燒製的批次時間;
    第二,設一本“客商反饋簿”,凡留下建議的,送一碗熱湯麵;
    第三,所有商品必須貼標簽,寫明製作者名字和製作日期。
    “他們賣便宜,我們賣清楚。”艾琳說,“誰敢保證自己的貨經得起查?”
    沒人再說話。
    當天下午,木板立了起來。李嫂帶著兩個媳婦在上麵寫字,一筆一劃寫得工整。布料那一欄寫著:“紅染料來自山間茜草,無毒,耐洗。”陶器欄寫著:“細頸瓶,三月十九日窯燒,溫度足,落地不裂。”
    傍晚時,第一個客商翻開反饋簿寫了字:“布色正,願再來。”他拿著換來的熱湯麵,蹲在路邊吃完了才走。
    第二天一早,艾琳帶人去了曬穀場邊的織坊。
    紡車新裝了三架,一人能頂三人用。她走到中間,拍了拍其中一架。
    “這東西不是讓我們低頭降價用的。是讓我們做出別人做不了的東西。”
    她轉頭對李嫂說:“你那新紋樣,拿出來看看。”
    李嫂從布包裏取出一匹布。陽光下,布麵有暗紋,是山花形狀,線條細密,普通織機根本織不出來。
    “這叫‘山影繡’,一天隻能織半尺。”李嫂說,“沒人抄得了。”
    艾琳舉起布讓大家看:“這樣的東西,不怕比。他們賣粗布,我們出精品。他們壓價,我們提質。”
    她接著宣布:本月評選“優等工匠”,名字刻在市場榮譽木牌上,優先對接遠道來的商人。
    “不是按產量,是按質量。誰的布最勻,陶最穩,評上了就有機會直接談大單。”
    人群安靜了幾秒,然後開始騷動。有人低頭看自己帶來的樣品,有人悄悄往後退想回去重做。
    老陶匠站起來說:“我今晚就試新釉料,明天出一批亮麵壺。”
    會議散後,艾琳讓兩個口齒利落的青年帶上樣品出發。每人背一個小包袱,裏麵是染好的彩布、新燒的小陶罐,還有印好的布幡稿。
    “去北林、東穀、鹽道口,見著認識的商人就說:我們不降價,但我們升級了服務。歡迎回來看看。”
    她又命人在通往各村的路口豎起簡易布幡,白布黑字:
    “真貨不怕驗,好貨耐細看——新市集三不賣:不明料不賣、粗工次品不賣、欺客價不賣。”
    第三天中午,一個藥材商騎驢到了村口。
    他沒進市場,先在布幡前站了一會兒,然後走進來直奔陶器攤。
    “聽說你們現在每批陶都記燒製時間?”他問。
    老陶匠點頭,遞上記錄本。藥材商翻了翻,又摸了摸一隻小口罐內壁。
    “我要二十個這種罐,裝藥粉。不急,但要每批檢測記錄齊全。能做到嗎?”
    “能做到。”艾琳走過來,“而且每個罐底會刻編號,您收到貨能對上本子。”
    藥材商笑了:“行。我明天帶人來簽單。”
    消息傳開,村裏氣氛變了。
    原先說要降價的人不再提。幾個婦女圍在李嫂家門外,求她教山影繡的織法。兩個年輕漢子主動報名當傳訊員,要求去更遠的村子發布幡。
    第四天清晨,艾琳站在市場入口查看公示欄。
    第一份反饋簿已經寫滿一半。有人寫:“湯麵好吃,下次帶老婆來。”也有人寫:“標簽清楚,信得過。”
    她正低頭翻本子,張氏快步走來。
    “東頭趙老板說了,明天帶朋友來看陶罐。他還問能不能訂做刻字款。”
    艾琳點頭,拿起筆在紙上寫下今日總結:
    “競爭不是盡頭,是催我們走得更穩的鞭子。”
    太陽升到頭頂,市場裏人聲漸起。新搭的遮陽棚下,布匹展開,陶器擺正。一個孩子跑過通道,手裏舉著剛領到的熱湯麵,嘴裏喊著:“娘!今天又有麵吃啦!”
    艾琳坐在小凳上,腳邊是沾著泥土的鞋。她合上本子,望向路口。
    遠處塵土揚起,一輛牛車正緩緩駛來。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