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經濟發展新規劃

字數:4312   加入書籤

A+A-


    卯時三刻,公倉門口的公示板前還留著昨夜未幹的墨跡。艾琳站在原地,手裏那份剛簽好的合同已被她翻過一遍。火漆印清晰,字跡工整,運輸隊已經出發,獵人小徑上的紅布條也重新檢查過。她沒有回屋,而是轉身走向村中央的空地。
    幾個村民正往貨架上補貨,看見她走來,有人停下動作。艾琳沒說話,蹲下身,撿起一根燒過的木炭,在平整的地麵上畫了一條橫線。然後在左邊畫了個圈,右邊畫了個方塊,中間留出一塊空白。
    “我們現在的買賣穩了。”她開口,聲音不大,但周圍人都聽清了,“布能賣,陶能用,麥種也有人要。可商人下次來,問有沒有皮料做馬鞍,有沒有熏肉配酒,我們拿得出來嗎?”
    沒人回答。張氏站在人群後,抱著記錄本的手緊了緊。
    艾琳繼續說:“一頭牛,能出肉,能出皮,骨頭可以磨粉肥田,角能做扣子。一隻羊,毛可以紡粗線,皮能製靴子。這些不是多出來的,是本來就能有的。”
    她在左邊的圈裏寫下“牛棚”“羊欄”,又在右邊的方塊裏寫“皮料坊”“醃肉間”。中間那塊空白,她寫了“新倉”。
    “西邊坡地荒著,可以圍起來做圈養區。東頭那個舊磨坊,屋頂還在,改一改能當加工房。現在織布的人多了,陶窯也忙,可這些活兒不會搶他們的飯碗,反而能讓咱們的東西賣得更遠。”
    一個老農皺眉:“養畜要吃糧,地裏的收成還不夠自家吃,再喂牲口,夠嗎?”
    “不急著大規模養。”艾琳說,“先試小群,母羊帶羔,小牛牽一頭回來,吃的是草,補的是閑地裏的秸稈。飼料不夠,就不擴。一步一步來。”
    另一個織工低聲說:“我現在一天能織半匹布,有進項,不想再添別的事。”
    艾琳點頭。“誰都不用強求。今天說這些,不是命令,是商量。願意試試的,可以報名。我們先成立兩個組:養殖籌備組和加工試點組。人少也沒關係,先學,先準備。”
    她頓了頓,從懷裏拿出一本新賬冊。“我已經記了三十天的交易數據。你們看,上個月來的商人隻問布和陶,這個月就有人打聽皮革。再下個月,他們會不會要成套的皮具?會不會要臘腸、骨釘、染色用的動物膠?”
    人群安靜下來。
    “三個月前,我們連一匹布的顏色都不敢保證。”艾琳看著眾人,“現在呢?我們自己定標準,商人按我們的規矩驗貨。可要是機會來了,我們接不住,那才是真虧了。”
    她說完,把木炭放在地上,翻開賬冊第一頁,寫下一行字:“四月廿五,召開養殖籌備會。”
    立刻有人動了。
    老陶匠的徒弟往前站了一步:“我參加加工組。”
    張氏身邊的一個年輕女人舉手:“我想學怎麽處理皮子。”
    接著是三個壯年男子,其中一個說:“我家有空屋子,能搭臨時羊欄。”
    又有兩人說願意去周邊村子打聽養牛的事。
    艾琳把名字一一記下,共十二人。她合上賬冊,說:“第一階段,我們不做大投入。我去查附近哪些村有養畜經驗,派人去學。你們也可以自己打聽。第二階段,先引進幾隻母羊、一頭小牛,建個試驗圈舍。第三階段,等有了經驗,再建加工廠。”
    “那種畜從哪來?”有人問。
    “先借,再換,最後買。”艾琳說,“不靠一口氣做成,靠一步步走實。”
    她走到公示板前,拿起筆,在下方新加一欄,標題寫“未來之計”。第一行,她寫下:“四月廿五,召開養殖籌備會。”
    圍觀的人漸漸散開,有的回攤位,有的去找工具,有幾個年輕人湊在一起低聲討論。艾琳沒走,她站在公示板前,手指輕輕劃過那行新字。
    太陽升到頭頂,曬得地麵發白。她轉身走進公倉,打開最裏麵的一排櫃子,取出一張陳舊的村域圖。這張圖她很久沒用了,邊角有些卷曲。她把它鋪在長桌上,用四塊石頭壓住。
    然後翻開新賬冊,寫下第一行計劃:
    “調研周邊村落養殖情況,優先走訪北穀、石嶺兩村。派員兩名,攜帶樣品交換信息,記錄飼養方式、飼料來源、疫病應對措施。”
    她停筆,抬頭看牆上的舊鍾。指針指向午時。外麵傳來腳步聲,一個男孩跑進來。
    “艾琳!東頭那家說,他們願意把南坡的兩間柴房騰出來,給加工組用。”
    “讓他們先別動。”艾琳說,“等籌備會開了再說。”
    男孩應了一聲跑了。艾琳繼續寫:
    “組織首批報名人員學習基礎養殖知識,由村裏有牲口經驗的老人授課。每周兩次,地點暫定議事棚。”
    寫完,她合上賬冊,起身走到門口。議事棚那邊,幾個人正在搬桌子。張氏站在邊上,手裏拿著紙筆,似乎在登記什麽。
    艾琳走過去。“你列個名單,把今天報名的都寫上。再準備一份問題清單,等去外村學習時好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氏點頭:“要不要問問他們用什麽草料,冬天怎麽保暖?”
    “都要問。”艾琳說,“還有,他們有沒有死過牲口?怎麽處理的?這些都不能漏。”
    正說著,老陶匠走了過來。“我聽說要建皮料坊,能不能讓我的徒弟也去聽聽?燒陶和鞣皮,說不定能用上一樣的爐子。”
    “當然可以。”艾琳說,“這事不歸一個人管。誰有想法,都可以提。”
    她回到空地,地上那幅炭筆圖還在。有人用腳蹭掉了一角,她蹲下,重新描了一遍。然後站直身子,對旁邊幾個年輕人說:“明天早上,你們幾個跟我去西坡看看地勢。要是能圍欄,就得先量尺寸。”
    “要多少長?”
    “先規劃二十丈見方。”艾琳說,“夠養十隻羊起步。牛先不考慮,等有經驗再說。”
    一人應下。另一人問:“那飼料呢?光靠割草不夠吧?”
    “種牧草。”艾琳說,“東田那塊低窪地,雨季淹過一次,今年不適合種麥,正好試種黑麥草。我待會就跟負責田事的說。”
    她話音剛落,遠處傳來敲鍾聲。是運輸隊回來了信號。艾琳看了眼方向,沒動。她知道他們帶回來的不是貨物,而是路上的消息。
    “等他們回來再說。”她對身邊人說,“先把這一步走穩。”
    太陽偏西,空地上的影子拉長。艾琳站在公示板前,再次核對明日的日程安排。她拿起筆,在“未來之計”那一欄下麵,又添了一行:
    “四月廿六,組織首次養殖知識課。”
    她放下筆,手指停留在紙麵。
    遠處,運輸隊的身影出現在山道拐彎處。為首那人肩上背著包裹,手裏舉著一麵小紅旗。那是安全通行的標記。
    艾琳沒有迎上去。
    她轉身走進公倉,把新賬冊放進櫃子,鎖好。
    然後取出一張空白報表,寫下標題:
    “養殖與加工發展進度跟蹤表”。
    第一行填日期:四月廿二。
    第二行列項目:籌備會議、人員報名、場地勘察。
    第三行狀態欄,她寫下:進行中。
    門外,張氏的聲音傳來。
    “艾琳,人都到齊了,等你去議事棚。”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