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養殖初期遇難題

字數:3822   加入書籤

A+A-


    運輸隊帶回的消息在村中傳開,艾琳沒多留片刻,轉身就往西坡走。天剛亮,露水還掛在草尖上,她腳步快而穩,手裏攥著一張紙,是昨夜寫的飼料配比記錄。
    圈舍已按計劃建好,二十丈見方的木欄圍得整齊,幹草鋪了一層又一層。三隻母羊和一頭小牛昨日入欄,看護的老漢正蹲在門口數草捆。艾琳走近時,他抬頭喊了一聲,聲音發緊:“不對勁!”
    她立刻進欄。一隻母羊趴在地上,耳朵耷拉著,鼻孔濕漉漉的,肚子一抽一抽地動。另外兩隻也站不穩,糞便稀黃,沾在後腿上。小牛站在角落,槽裏有料,但它一口沒吃。
    “有沒有喂別的?”艾琳問。
    “就昨兒傍晚那批草。”老漢指著堆在棚角的一捆,“說是從東田割的,混了些麥秸。”
    艾琳過去翻了翻,草堆底下潮乎乎的,翻開幾層,能看到暗綠斑點。她伸手撚了一撮,聞到一股黴味。雨水夜裏滲進了草棚,草料沒晾透就收進來,牲口吃了必出事。
    “馬上隔離病畜。”她說,“把這三隻分開拴,另搭個棚。水槽全部清空,換新水。今天誰也不準共用食具。”
    幾個壯年男子跑來幫忙。有人搬木板隔開區域,有人提水刷槽。艾琳親自抱起那隻最虛弱的母羊,放到新搭的單欄裏。它的體溫偏高,呼吸急促。
    她想起北穀一位老牧人說過的話:濕草傷胃,輕則拉稀,重則斃命。當時沒在意,現在記起來了。
    “停喂所有青草和濕料。”她下令,“改用幹燥麥秸,再加半碗穀糠熬成糊,慢慢灌。”
    張氏帶著兩個婦女趕來,端著剛煮好的粥。艾琳親手扶住羊頭,用木勺一點點喂進去。第一口嗆了出來,第二口才咽下。她們輪流守著,每半個時辰喂一次。
    到了下午,小牛還是不吃。艾琳蹲在它麵前,伸手摸鼻子。鼻鏡幹了,說明體內缺水。她讓張氏取來溫鹽水,用竹管順著嘴角慢慢灌。小牛掙紮了一下,最後還是喝了下去。
    夜裏沒人回家。艾琳坐在圈舍外的小凳上,麵前擺著一塊木板,上麵釘了張紙,寫著“病畜觀察日誌”。她一筆一筆記下時間、進食量、排泄情況、體溫變化。每隔兩刻鍾進去看一次。
    月亮升到頭頂時,母羊終於站起來走了幾步。糞便變稠了些。艾琳鬆了口氣,但沒放鬆。她知道這才剛開始。
    第二天一早,養殖組的人全到了。有人問還能不能繼續養,有人說該把剩下的牲口賣掉止損。年輕些的不肯認輸,吵了起來。
    艾琳沒說話,先帶人清點存草。倉庫裏的幹草隻剩八捆,按現在的用量,最多撐五天。東田試種的黑麥草本該補上,可去查看的人回來說,地太濕,種子爛了大半,出芽的也沒幾株。
    “草不夠。”她說,“現在每天要割三次,人都累得抬不起手。”
    有人提議縮小規模,隻留一頭牛試試。另一個反對:“剛開頭就退,以後誰還信咱們能做成?”
    艾琳說:“兩條路一起走。第一,組織人采野草。苜蓿、車前草、狗尾草,這些牲口都能吃。要洗幹淨,曬幹再喂。第二,南坡那兩間柴房,改成青貯窖。”
    “青貯?”有人不懂。
    “把玉米稈切碎,壓緊封住,讓它發酵。一個月後打開,味道酸,但耐放,冬天也能用。”
    立刻有人搖頭:“會不會壞?”
    “試試才知道。”艾琳說,“今天就開始。柴房打掃幹淨,鋪石灰防潮。玉米稈從舊倉調一批,切短了層層壓實,最上麵蓋泥封死。”
    當天下午,婦女和孩子開始上山采草。艾琳畫了張圖,標出幾種可用野草的樣子,每人發一份。孩子們拿著籃子,沿著林邊走,看見就摘。婦女們回來後忙著清洗晾曬。
    青貯窖那邊也動工了。四個壯漢輪班切稈,一筐筐往柴房運。艾琳親自監工,要求每一層都踩實,縫隙不能留。最後一層蓋上厚塑料布,再壓上土。
    封完那天傍晚,她站在窖口看了一會兒,確認沒有漏氣。這是村裏第一個青貯窖,成敗未知,但她必須做。
    第三天,派出去的兩名青年還沒回來。北穀遠,來回要三天。艾琳知道等不了太久。她召集所有人,在圈舍旁開了個短會。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不會養。”她說,“什麽時候打疫苗?怎麽驅蟲?母羊多久生一胎?這些我們都不知道。”
    老農們七嘴八舌,說法各不相同。有人說春天配種,有人說秋天更合適。有人說要補鹽,有人說喂土灰就行。
    艾琳拿出一塊木板,掛在圈舍門口。上麵寫著“養殖日誌”,下麵分欄:日期、進食、精神、排泄、環境。
    “從今天起,每天記錄。”她說,“我來帶頭。”
    她寫下第一條:四月廿八,晴。三隻母羊進食恢複,腹瀉停止。小牛今日首次啃食幹草,量少。氣溫十三度,風向東南。
    接著,她把聽來的經驗整理成幾句口訣,寫在另一塊板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鼻鏡濕潤是健康,發幹發熱要警惕。”
    “反芻次數要看清,少於三次需查因。”
    “母羊產羔前三周,補豆粉,加溫水。”
    大家抄在紙上,貼身帶著。
    第四天清晨,病畜基本穩定。艾琳鬆了口氣,但飼料壓力更大了。采草隊每天帶回三十斤,勉強夠一天用。青貯窖還在發酵,不能動。
    她決定再去東田看看。那片低窪地確實排水差,但若挖幾條溝,或許能救一部分。她帶人動手挖渠,引走積水。又從別處運來沙土墊底,準備重新播種。
    第五天半夜,她還在圈舍。日誌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數據。突然聽見裏麵傳來響動。過去一看,一頭母羊正在生產。她立刻叫來張氏,兩人蹲在一旁看著。
    過程順利,小羊落地,自己爬起來找奶吃。艾琳摸了摸母羊額頭,溫度正常。她輕輕拍了拍它的背。
    第六天,兩名青年終於回來了。肩上背著包裹,臉上全是汗。他們帶回北穀牧人的筆記,還有幾張手繪的飼養流程圖。其中一人說:“他們答應過幾天派人來教,前提是送十斤粗鹽當謝禮。”
    艾琳點頭:“拿得出。明天就準備。”
    她接過資料,連夜看起來。上麵寫著疫苗時間、驅蟲周期、飼料配比。她一條條記下來,準備明早開會講。
    第七天清晨,太陽剛出。艾琳站在圈舍門口,手裏拿著新寫的清單。病畜康複,青貯封存,野草供應不斷,產羔成功,外訪帶回經驗。局麵穩住了。
    她正要召集人開會,忽然聽見青貯窖方向傳來動靜。一個年輕人跑過來,手裏拿著鐵鍬。
    “窖頂裂了條縫!”他說,“我剛發現,有氣冒出來。”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