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市場拓展引關注
字數:2888 加入書籤
青貯窖的裂縫已經補好三天了。封泥加厚了一層,每日巡查的人報來說沒有再漏氣。艾琳站在圈舍外看了一會兒,轉身朝議事堂走。
天剛亮,晨霧散得早。她進屋時,六名村民代表已在長桌旁等著。桌上攤著養殖組這七天記下的日誌本,紙頁翻得有些皺。艾琳把手裏的清單放下,開口說:“這七天,我們把病畜救了回來,青貯也封住了。現在能養活牛羊,就不該隻盯著山口這點路。”
有人抬頭問:“你是想往外走?”
“不止是走。”她說,“我們要讓外麵的人知道,我們的布、陶、糧不是小打小鬧,是能長期供貨的。”
屋裏安靜了一下。一個年輕後生說:“可咱們以前都是等人來買,沒人主動出去過。”
“所以現在要變。”艾琳從包袱裏拿出三份樣品包。打開第一個,是染坊最新出的彩布,顏色分明。第二個是陶器組燒的小罐,釉麵平整。第三個是試驗田的新麥,顆粒飽滿。
她把樣品分開放好,接著說:“我選了三個人,各帶一組去河穀城和石橋鎮。每人手裏有信,是我寫的。上麵寫清楚了我們村的位置、貨物種類、交易規矩。第一批來的商人,攤位免費用三天,吃住我們也管。”
張氏坐在角落,聽完就點頭:“這法子行。城裏人講實際,你東西好,又有誠意,他們才肯動身。”
艾琳看向那三個被選中的青年:“你們明天一早就出發。記住,別光說話,要把樣品展開給人看。有人不信,就讓他們摸布料,敲陶器,聞糧食。真貨假貨,一碰就知道。”
當天下午,三人收拾好行裝。艾琳親自檢查了他們的包裹,又叮囑了一遍路線。第二天清晨,她送他們到村口,看著三人沿著不同方向走遠。
接下來幾天,村裏照常運轉。布坊織布,陶窯燒坯,糧倉清點庫存。艾琳每天去賬房核對記錄,順便問一遍外派人員有沒有消息。
第五天中午,一個年輕人跑回來,臉上全是汗。他一口氣衝到議事堂門口,喊:“有人來了!兩個趕皮貨的商人,跟著我同路的那人過來的!”
艾琳立刻起身:“人在哪?”
“在半山腰歇腳,說要看看再決定進不進村。”
她沒多停,帶上李嫂和老陶匠就往山道走。走到拐彎處,果然看見兩輛驢車停在樹蔭下。兩個男人正蹲在地上喝水,身邊堆著幾卷獸皮。
艾琳走上前,先打招呼。兩人抬頭打量她,其中一個年紀大些的問:“你就是艾琳?”
“我是。”她說,“謝謝你們願意過來。”
那人沒急著回應,而是讓夥計把驢車上的皮貨卸下一卷,攤開在地上。他指著皮麵說:“我在石橋鎮聽說你們收細軟皮料。但我得知道,你們是不是真有這個需求,還是隨便喊喊。”
艾琳點頭,轉頭對李嫂說:“拿布樣來。”
李嫂打開包袱,取出一塊深紅色的布。陽光下,顏色沉穩,紋路清晰。艾琳把布鋪在皮貨旁邊,說:“這是我們用本地草木染的,不傷手,曬不褪色。你們要是願意合作,我們可以用這種布換你們的皮料。”
另一個商人伸手摸了摸,又湊近聞了聞。他點點頭:“這布確實不錯。”
艾琳又讓老陶匠拿出一個小陶罐:“這是密封罐,藥材、油脂都能存。你們走長途,帶著方便。”
老陶匠當場擰開蓋子,倒出一點油演示密封性。兩個商人看了,臉色鬆動了些。
“但我們來回一趟不容易。”年長的那個說,“路遠,補給難。要是隻來一兩次,劃不來。”
艾琳說:“我知道你們擔心什麽。今天我就帶你們去看看。”
她領著兩人往村裏走。先到糧倉,打開門讓他們看成袋的新麥。再到陶坊,工人正在拉坯,她請老陶匠當場做了一個小壺。最後去了布坊,李嫂指揮幾個婦女展示染布流程,從浸染到晾曬,一步不少。
兩個商人一路看下來,話多了起來。他們問產量,問存貨,問運輸安排。艾琳一一回答。
快到村口時,年長的商人停下腳步:“你這兒不像臨時擺個攤。是真打算做下去。”
“我們已經在做了。”艾琳說,“隻要貨真價實,我們歡迎任何人來交易。”
兩人商量了幾句,回頭對艾琳說:“我們先簽三個月的協議。每月送一批皮貨來,你們按市價收。如果順利,下季度再加量。”
艾琳當場讓人取來紙筆,雙方寫下約定,簽字畫押。
送走商人後,她回到議事堂。天已偏西,屋裏還亮著。她拿出一張新紙,開始寫“外商接待規程”。第一條是:外來客商抵達後,由專人引導參觀主要生產區。第二條:提供臨時攤位與食宿安排,時限三日。第三條:所有商品明碼標價,交易記錄入冊。
她寫完前三條,停下筆看了看。窗外市集還在忙碌,幾個孩子正幫大人掛新布幡。風一吹,幡旗晃了兩下。
這時,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個年輕人探頭進來:“艾琳,河穀城那邊又有消息了。有個賣鐵器的商人問我們收不收工具,說想來看看。”
艾琳抬頭:“告訴他,我們收。讓他隨時來。”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