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外交手段的運用
字數:3262 加入書籤
文書剛磨好墨,艾琳筆尖懸在紙上,門外傳來腳步聲。一名親衛低聲稟報:“東穀、山道的使者到了,還有西林和北嶺的也來了人。”
艾琳放下筆,整了整衣襟起身。她走出主廳,看見七名使者已站在廣場上,有穿粗布鬥篷的,也有披著皮毛短袍的。她迎上前去,一一招呼,請他們入廳。
廳內早已擺好長桌,桌上放著茶碗和幹果。艾琳親自提壺倒水,熱氣升騰。她坐下後開口:“前幾日邊界不太平,讓大家擔心了。現在事情過去了,我想當麵說一聲——我們不想要爭鬥,隻想要安穩種地、好好過日子。”
東穀的小管事點頭:“我們看到你們收容逃民,還分地給耕戶,這做法站得住腳。”
山道的巡守頭領也說:“避獸牆圖紙我們帶回去試了,確實有用。今天來,是想談個長久辦法。”
艾琳從案下取出兩張羊皮紙,推到他們麵前:“這是互不侵犯協議的草稿。我們承諾不開戰端,也不搶你們的地。你們若願意,我們可以每月開放一次鹽鐵交易,匠坊也可以派工匠幫你們加固圍牆。”
兩人傳閱文書,片刻後點頭。文書當場謄抄兩份,加蓋村印。東穀和山道的代表按下手印,協議成立。
其餘幾方使者看著,有人露出笑意,也有人低頭不語。
北嶺來的中年男子忽然問:“你們占了哈德森家的荒地,他沒派人來討?”
艾琳答:“那地多年荒廢,無人耕種。我們開荒時沒動他的宅子,也沒傷他的人。小貴族已被送走,東西全還了。我們打的是想斷我們生路的人,不是為了奪誰的權柄。”
那人沒再說話,但眼神鬆動了些。
午後的陽光照進廳堂,塵粒在光裏浮動。又有三批人陸續到來,都是周邊小村落派來的聯絡者。艾琳一一接待,送茶遞糧樣,講明耕作進度和庫存餘量。她拿出一張新繪的圖卷鋪在桌上:“這是新開墾的十畝熟地,目前已種下冬麥。傷亡保障、種子供給這些政策都已落實,歡迎更多人來種。”
一位來自西林的老者歎氣:“我們那邊也有流民,不敢收,怕惹禍。”
艾琳說:“我可以派人去教怎麽建圍欄、怎麽輪作。隻要不偷襲、不設卡,大家都能活得好。”
老者沉吟許久,終於答應派十人前來學習耕種技術。
晚宴開始前,艾琳發現一名隨員始終坐在角落,不碰食物,也不參與交談。他胸前掛著商隊腰牌,卻對市集規則問得太多,尤其關心弓手人數和夜巡排班。
她不動聲色,命親衛記錄此人言行。
飯後,眾人閑坐喝茶。艾琳忽然說道:“我知道外麵有人說我們強征勞役、苛待俘虜。今天我想請一個人來說句話。”
她朝門口招了招手。
一位滿臉風霜的老農走進來,手裏拄著拐杖。他是南坡逃出來的,左腿受過傷,被安置在村西的棚屋裏。
“我叫趙五,原是南坡農戶。”他聲音不大,但清楚,“家裏斷糧三天,領主要我們打仗,我不肯,被打了一頓。逃出來那天,倒在路邊,是他們把我抬回去的。”
他停了一下:“給了我半畝地,三鬥糧,還請醫婦看了腿。我現在能走能幹,下個月就要下田。”
廳內安靜下來。
角落裏的隨員猛地站起,端起茶碗一口喝盡,隨即告辭離席。
艾琳沒有阻攔。
第二天清晨,使者們陸續遞交回函。多數表示願保持往來,部分提出具體交換需求:柴薪換陶器、獸皮換鐵釘等。艾琳安排匠坊登記清單,準備履約。
正午時分,一名北方嶺地的使者走入主廳。他穿著深灰長袍,袖口繡著一道銀線。
“我們提議共治荒原。”他說,“你們開的地,我們出人管。收益五五分,如何?”
艾琳搖頭:“地是我們一寸一寸開出來的,工分記在每個人頭上。現在每戶都有契書,不能共治。”
那人冷笑:“你以為沒人盯著你?遲早有人要收回這片土。”
艾琳站起身:“這片土歸耕者所有。誰來種,誰就有份。我不讓,誰也拿不走。”
對方拂袖而去。
艾琳轉身對文書說:“把疆域圖畫好,貼到外牆去。標明已定界的村子、市集位置、水源路線。”
文書領命而去。
傍晚,主廳外牆上掛起一幅大圖。村民路過紛紛駐足觀看。有人指著上麵的名字念出來:“黑土原”“東堡舊址”“北嶺新屯”。
艾琳站在廳內窗前,看著人群議論。
她回頭對文書說:“設立‘使節接待日’,每月初八開放議政廳,聽各方訴求。寫成條文,明天就貼出去。”
文書記下。
天色漸暗,油燈點亮。艾琳麵前堆著十幾封回信草稿。她拿起一份修改,寫完後交給親衛送去。
又過了一會兒,她讓人取來一批新編的織布技法圖紙。這是村中婦女總結的經驗,畫得簡單明了。
“送去西林那位老者的隨從,就說這是我們答應的第一件禮物。”
親衛接過圖紙離開。
艾琳揉了揉眉心,低頭看桌上未批完的文件。窗外傳來敲打聲,有人在搭彩棚,為即將到來的節慶做準備。
她抬頭看了眼牆上的疆域圖,燭光映在“黑土原”三個字上。
片刻後,她對文書說:“明日召集各屯長。”
話音落下,筆尖滴下一滴墨,落在紙邊。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