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軍事防禦的強化
字數:3489 加入書籤
孩子們的歌聲還在耳邊回蕩,艾琳站在原地,手裏攥著那塊拚布。她低頭看了一眼,布上的“一起暖”三個字歪歪扭扭,針腳很密。她沒說話,轉身離開廣場,走向文事堂。
夜已深,風從窗縫鑽進來,吹動桌上攤開的簡報。艾琳一卷卷翻看,都是各村送來的日常記錄。東穀報了夜裏有火光,西林說林中有馬蹄印,北嶺提了一句獵人失蹤半天。三件事單獨看都不嚴重,但她把它們標在地圖上,發現位置連成一條斜線,正指向黑土原腹地。
她放下筆,盯著地圖看了很久。
第二天清晨,節慶的彩布還沒拆完,艾琳走上講台。台下有人在收拾木牌,有幾個孩子蹲在地上撿散落的草繩。她舉起那塊拚布,讓大家看見上麵的字。
“你們想讓這首歌傳多久?”她問。
沒人回答。
“我想讓它唱一百年。”她說,“可要是風雨來了,沒有屋簷,再美的歌也會被吹散。”
台下開始有人抬頭看她。
“我們要修牆。”她說,“不是為了打仗,是為了不讓別人隨便走進來。”
立刻有人出聲反對。一個南坡來的漢子喊:“剛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又要動工?我們可不是給貴族賣命的苦力!”
艾琳點頭。“這次不強征。”她說,“願意來的記工分,一工兌兩斤糧。每戶可以派一個人查建材用去了哪裏。老人和婦女不用搬土,但要編鬥篷、做旗子,信號旗少一麵,警戒就慢一步。”
人群安靜下來。
“我們不建高牆。”她繼續說,“先在東山脊線上起一道夯土矮牆,夠擋人就行。了望塔也不用磚石,拿舊房拆下的料搭。”
又有人問:“誰來守?白天種地,晚上巡邏,人怎麽吃得消?”
“輪著來。”艾琳說,“五戶一組,每月三天。巡邏算正式勞役,得分和開荒一樣。傷了病了,雙倍工分照給。”
她停頓了一下。“還有快哨隊,挑年輕人組成,專管夜裏跑信、報急。每人配皮甲、短矛,由老獵手帶。”
反對的聲音漸漸少了。
當天上午,艾琳帶著屯長們上了東山脊。這裏地勢高,能看清兩條進村的主路。她用木樁和草繩拉出一段直線,定下第一段牆的位置。
“先試一段三十步長,一人高就行。”她說,“土從後溝取,那邊雨衝出個坑,正好用。”
匠坊的老傅皺眉:“夯土得加草筋,不然下雨就塌。”
“燒窯剩下的碎陶摻進去。”艾琳說,“柴灰也能混,結實還防潮。”
老傅想了想,點頭。
下午,第一批人開始挖土。孩子被組織起來運幹茅草,準備搭塔頂的遮雨棚。婦女們圍坐在曬穀場,搓麻繩、縫布旗。一塊紅布、一塊白布、一塊黑布,三種顏色輪流掛,遠看就能認。
第三天,了望塔的地基打好。用的是廢棄石堡拆回來的石條,省了開山的力氣。主柱是兩根粗鬆木,砍自西林邊坡的老樹。幾個有經驗的木匠帶著人綁支架,釘橫梁。
艾琳每天早上都來工地。她不插手具體活計,但會問進度、查記錄。哪天少了一筐土,她就找負責人問清去向。誰家男人連續兩天沒來,她派人去問是不是病了。
第四天夜裏,巡邏隊第一次按新路線走完全程。兩人一組,隔五十步一崗,從村口一直到東山脊。他們帶骨哨,約定三短一長是平安,三長是緊急。
艾琳在軍帳裏等消息。快到天亮時,哨兵回來交巡行圖。一張粗糙的紙上畫了路線,標了換崗點和時間。
她看了一遍,發現中間一段空檔超過一刻鍾。
“為什麽這裏斷了?”她問。
“李二他娘昨夜發燒,他提前走了。”哨兵說。
艾琳沒發火。“明天開始,每組多配一人輪替。”她說,“不能因為一家有事,整條線就斷。”
她提筆在圖上劃了幾處,寫下新的排班方式。
第五天,快哨隊選出了十二人。都是二十上下,腿腳快,眼神好。艾琳在演武場教他們用短矛格擋,動作簡單,隻練三招:擋頭、擋胸、擋腿。
“你們的任務不是殺人。”她說,“是活著回來報信。打不過就跑,跑之前吹哨。”
有個青年問:“萬一敵人堵住路呢?”
“那就爬樹。”她說,“樹上看得遠,聲音傳得遠。”
訓練到第七天,巡行圖已經連著三天沒有空檔。了望塔封了頂,裝上了第一麵信號旗。東山脊的夯土牆也完成了試點段,表麵抹了泥,幹了之後硬實平整。
這天傍晚,艾琳站在新壘的台基上,手裏拿著最新的巡行圖。夕陽照在遠處山口,那裏還什麽都沒有發生。
她把拚布拿出來,輕輕疊好,塞進披風內側的夾層。布角露在外麵,能看到一點繡線。
她沒回住處,轉身走進軍帳。裏麵掛著一幅大圖,是整個領地的地形。她拿起炭筆,在東、南兩個方向各畫了一個圈。
門外傳來腳步聲,是屯長之一。
“北邊那隊剛交班。”他說,“一路平安,信號旗換了三次。”
艾琳點頭。“明早六點,召集各組組長。”她說,“輪守表要重新排,雨季快到了,夜裏得多加一班。”
她把巡行圖鋪在桌上,用石塊壓住四角。
“另外,快哨隊今晚開始試夜巡。”她說,“路線分成三段,每段兩個來回。我要看到記錄。”
屯長應了一聲,轉身出去。
艾琳坐下來,翻開登記簿。第一頁寫著今天的出勤人數:三百一十七人參與建設,其中婦女九十八人,老人四十三人。工分已記,明日統一核對。
她寫完最後一行字,聽見外麵響起了第一聲哨音。
短,短,短,長。
平安。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