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科技研發的初步嚐試
字數:4104 加入書籤
天剛亮,文事堂的門還沒完全打開,艾琳已經站在門口。她手裏拿著一隻陶罐的殘片,邊緣裂口整齊,像是被利器割過。昨夜抓到的接頭人身上搜出的東西,現在就擺在她麵前的木桌上。
屋裏陸續走進幾個人。一個穿灰袍的男人低頭進來,背著個布包。他是昨天從西林來的學者,名字沒人記得清,大家都叫他“識字的”。他放下包,從裏麵取出幾張畫滿線條的紙。
“我昨晚看了你們用的弓。”他說,“弦拉得不夠長,箭杆太重,射不遠也穿不深。”
旁邊站著鐵匠李三,抱著雙臂沒說話。老農趙婆在門口探了下頭,嘀咕一句:“讀書人懂什麽打鐵種地。”
艾琳沒理會這些話。她把陶罐碎片舉起來,讓所有人都能看到那道切口。
“敵人用的是快刀,能在暗處動手。我們看不到他們,但能讓他們看到我們的箭。”她說,“六十步外能不能射穿皮甲?犁地能不能少花一半力氣?這些事,現在就得做。”
她轉向學者。“你說能改弓弩,能造新犁,那就試。但我有個規矩——每畫一張圖,就得做出一個樣來。不能隻說不做。”
學者點頭:“可以。但我需要人手和材料。”
“你要誰,我調誰。”艾琳說,“鐵匠、木工、耕過的人都有。材料從公倉出,記工分,算任務。”
她轉身對門外喊了一聲。屯長快步走來。
“傳話下去,抽十個人進‘器械研改組’。李三帶頭,趙婆也去,你最知道犁地費不費勁。”
李三皺眉:“我沒做過新式樣的東西。”
“那你學。”艾琳說,“敵人不會等我們慢慢想。”
半個時辰後,匠坊院子裏擺上了兩張長桌。學者攤開圖紙,指著上麵的彎形結構說:“這是複合弓的設計,用角、木、筋三層貼合,比單木弓力道大得多。”
有人搖頭:“三層粘一起?膠水撐不住吧?”
“用魚鰾熬膠,加麻絲加固。”學者拿起一塊小木片演示,“這裏彎曲的角度最關鍵,太急容易斷,太平沒勁。”
艾琳蹲下來看那塊模型。“先做個短弓試試。能射穿兩層皮甲就算成。”
李三帶人開始找料。舊弓拆了取角片,漁村送來的魚鰾連夜熬製。趙婆翻出自家祖傳的老犁,指著底部說:“這裏總卡土,翻得淺。”
學者量了尺寸,在紙上畫了個曲麵形狀。“改成這種弧度,土能自動翻開,省力。”
第一天過去,短弓原型做好了。試射時,箭飛到五十步外,紮進第一層皮甲,但沒穿透第二層。
“弦太鬆。”學者檢查後說,“再緊一扣。”
第二天,魚膠重新熬,角片打磨更薄。新犁也做了出來,隻是木料不夠結實,第一次拖行就裂了縫。
趙婆歎氣:“白忙一天。”
“不是白忙。”艾琳站在邊上,“知道了哪裏不行,下一步就知道怎麽改。”
第三天清晨,匠坊門口圍了一圈人。新短弓第三次上弦,艾琳親自拉開幾次,手感比之前順滑許多。
“放靶。”她說。
箭射出,破風聲清晰。六十步外,三層皮甲全被貫穿,最後一層還留了半截箭尖。
人群裏有人低呼:“真穿過去了!”
接著是犁具試驗。兩頭牛拉著舊犁和新犁同時前進。同樣的土質,新犁翻得更深,牛走得更穩。
“省力至少三成。”趕牛的村民回頭喊。
艾琳走到犁邊,用手摸了下入土深度。溝槽平整,底土翻上來均勻。
“可以批量做。”她說,“先做五副弓,三架犁,分給巡邏隊和西坡開荒隊。”
她拿出記錄冊,翻開一頁空白,寫下第一條技改成果:
【新型複合短弓,六十步穿三層皮甲,材料可本地獲取,製作周期三天。】
【曲麵省力犁,翻土深度增加四寸,牽引阻力降低,適用黑土原地形。】
簽上名字,交給記賬員入庫登記。
太陽偏西,匠坊前的空地還沒散人。鐵匠們圍著圖紙討論魚膠配比,幾個年輕木工試著自己畫弧線。趙婆坐在角落削木條,嘴裏念叨:“這回得用硬橡木,不然扛不住。”
艾琳站在匠坊門前,手裏拿著一支剛打磨好的弓臂。木料溫潤,表麵光滑,邊緣弧度自然。她輕輕彎了一下,聽到細微的繃緊聲。
風從東邊吹過來,披風一角掀開,內袋裏露出一點紅線。她沒去管。
遠處田壟上,新開的地已經連成片。有人正用新犁劃出第一道溝。
她叫來屯長:“準備明天開會。議題定好了——工分怎麽算,技改功勞怎麽評。”
屯長應了一聲,轉身要走。
這時,學者走過來,手裏拿著一張新紙。
“我還想試一樣東西。”他說,“用水流帶動木輪,能把穀子自動磨碎。”
艾琳接過圖紙看了一眼。上麵畫著一道水渠引向一個轉輪。
“有地方能試嗎?”她問。
“東溝下遊那段坡度夠。”
“那就劃出一塊地。”她說,“材料照舊從公倉出,記雙分工分。但有一條——七天內必須出樣。”
“能行。”
她把圖紙折好,塞進外衣口袋。弓臂還在手裏握著,指尖劃過末端的刻痕。那是工匠剛剛標記的批次編號。
匠坊屋頂的信號旗微微晃動,紅白黑三色交替閃過牆麵。巡邏隊換了崗,哨音短促響起。
她沒回頭,隻問屯長:“西林方向今天有沒有異常?”
“沒有。守衛輪值正常,糧倉沒動。”
“繼續盯。”
她邁步走向院子中央。一群人正在組裝第二副弓。李三蹲在地上綁弦,抬頭看見她,說了句什麽。
她點頭回應,沒聽清內容。
夕陽落在匠坊的石階上,映出一道長長的影子。一個孩子跑過,懷裏抱著幾根削好的箭杆,差點撞到柱子。
艾琳伸手扶了一下。
孩子站穩,抬頭說:“娘讓我送來新竹杆,說這個輕,飛得遠。”
她接過箭杆,看了看。竹節直,重量勻,確實適合做箭。
“回去告訴你娘,工分記她名下。”
孩子咧嘴一笑,轉身跑了。
她把箭杆放在桌上,拿起一支成品箭比了比長度。
遠處傳來敲打聲,有人在修新的木架。
她的手按在弓臂上,沒有鬆開。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