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內部教育體係的完善
字數:4015 加入書籤
商隊的輪子聲還在耳邊回響,艾琳站在議事廳側室的桌前,手裏捏著本月最後一張賬冊竹片。她沒放下它,而是把它翻了個麵,用炭筆在空白處寫下一串數字——三支商隊淨利總和。這數字比三個月前翻了不止一倍。
但她盯著的不是錢。
是記賬員的名字。是押貨老兵能看懂路線圖的事實。是那個東方商人拿出染布技法時,隨行工匠立刻聽懂並記下要點的能力。
她把竹片拍在桌上,轉身走出門。
天還沒亮透,啟明塾的大門已經開了。幾個孩子蹲在門口掃地,見她來了,站起身喊了聲“艾管事”。她點頭走進去,穿過空蕩的走廊,直接推開最東頭的教室門。
裏麵坐著七個人,都是平時在學堂教課的人。有的教小孩認字,有的講節氣農事,還有的帶著學生背《穀物時節歌》。他們看見艾琳進來,紛紛站起來。
“坐下。”她說,“今天不開會,隻談一件事——怎麽讓所有人,不管住在哪,都能學到有用的東西。”
沒人說話。
艾琳從懷裏掏出那張寫著利潤的竹片,舉起來。“上個月,北線商隊多賺了兩成。為什麽?因為他們帶去的記賬員發現了鐵匠屯的廢鐵能換糧。這個人是誰教的?是我請老吳教的。老吳又是誰?是你旁邊這位,去年才學會寫字的李嬸的丈夫。”
她把竹片放在中間的桌子上。“我們打下了地,修了牆,通了水渠,現在又有了商路。可這些事,靠一個人幹不完。得有人會算,有人會記,有人能想出路。他們不是天生就會,是學來的。所以從今天起,學堂不是閑人教小孩的地方,是我們活下去、活得好必須做的事。”
她頓了頓。“我宣布三件事。”
“第一,所有在學堂教課的人,每月從公庫領一份工分補貼。標準按課時算,教滿十天,加一鬥米。第二,課程要分三級:基礎班教讀寫算;進階班分三塊——文化、軍事、科技;高階班讓學生自己寫策論,比如‘怎麽讓牛犁地更省力’這種題。”
有人小聲問:“考不過怎麽辦?”
“有考核。”艾琳說,“每級通過發‘學分牌’。拿到牌的人,將來優先安排進匠坊、商隊、巡邏隊,或者當理事人。第三,從下個月起,推行‘輪教製’。中心校的老師,每人每月輪流去外村上課三天。來回有馬車接,路上算雙倍工分。”
一個年輕女教師開口:“可西嶺那邊路不好走,夜裏冷得很。”
“我知道。”艾琳說,“所以我決定,在五個大村設衛星學堂。不用新建房,把廢棄糧倉改一下就行。屋頂換新茅草,四壁刷石灰防潮。我會親自去看選址。”
她環視一圈。“誰願意第一個去西嶺?”
半天沒人應。
艾琳不催。她隻是拿出一張紙,寫下“輪教誌願表”五個字,放在桌上。“明天這個時候,我要看到名字。沒有,我就點名派。”
散會後,她沒回議事廳,直接去了村西的舊糧倉。
這屋子空了很久,牆角堆著爛麻袋。她推開門,拿手電筒照了一圈,然後在地上畫了個方框。“這裏放講台,那邊擺五排矮凳。門要朝南開,采光好。窗戶加木板,冬天能擋風。”
跟來的文書記下她說的每一句。
當天下午,消息傳開了。傍晚時分,已有三人主動交了輪教報名表。艾琳批了,讓人通知匠坊準備材料,三天內開工改建西嶺學堂。
第二天,她走進初級班聽課。
課堂上,老師正在教“田、水、火、石”四個字。孩子們跟著念,聲音整齊,但沒人提問。老師也不問。
一節課結束,艾琳留下老師。“你有沒有發現,他們隻是在重複你說的話?”
老師低頭:“我說什麽,他們記什麽,不就好了?”
“不夠。”艾琳說,“我要他們學會問問題。”
她當即召集幾位年長學生,在另一間屋子裏坐下。“你們每天上課,覺得哪些東西有用?哪些沒用?”
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年猶豫了一下:“背《穀物時節歌》,我知道春天該種麥,可我想知道,雨是怎麽變成河的?”
艾琳看著他。
她轉頭對文書說:“記下來。下周開一門選修課,叫‘自然探理’。先從水、土、風講起。找會修水渠的老傅來教。”
她又宣布設立“問思日”——每周留半日,由學生自由提問。老師不能說“不知道”,必須把問題記下,三日內給出答複。
消息傳開後,第三天就有孩子遞了紙條:“為什麽太陽早上小,中午大?”還有人問:“箭射出去,為什麽是彎的線?”
艾琳把這些問題貼在教師辦公室牆上。
一周後,西嶺衛星學堂改建完成。艾琳帶人去驗收。屋子暖和,地麵鋪了新土,黑板是用炭灰和石灰混的,能寫字也能擦。五排矮凳整齊排列,角落還放了個小爐子。
第一位輪教老師是瑪蒂,她教基礎讀寫。臨行前,艾琳把一份教材塞給她。“這是新編的,你試試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瑪蒂點點頭,坐上了馬車。
三天後她回來,臉上帶著笑。“西嶺來了十二個孩子,最小的六歲,最大的十四。他們搶著回答問題。有個女孩問我,‘山外麵是不是也有學堂?’”
艾琳聽完,立刻召集團隊重新規劃。
兩個月內,五處衛星學堂全部啟用。教師輪教形成慣例,每月初公布排班表。公庫正式設立“教育專項工分”,不再從臨時支出裏撥。
又一場教學評議會上,艾琳讓每個學生代表發言。
一個男孩站起來:“我想學怎麽修弩機。”
另一個女孩說:“我想知道地圖上的線是怎麽畫出來的。”
艾琳讓人一一記錄。當晚,她在議事廳側室攤開紙,開始起草《教育三年綱要》。
第一條:三年內,實現六歲以上兒童入學率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二條:建立教師培訓製度,每年集訓一次,內容涵蓋教學法、課程設計與實務知識。
第三條:高階班學生每年提交一份實務策論,優秀者進入管理實習名單。
她寫到深夜,手邊堆著十幾份新編教材草案。有《基礎算術三十課》,有《軍令信號識讀》,還有《農具結構圖解》。
最後一本是《自然探理初講》,封麵是手繪的一滴雨水落入土壤的過程。
她合上書,抱著這一摞紙走出側室。
夜風微涼,遠處幾間教室還亮著油燈。那是老師們在備課。
她沒回住處,轉身走向議事廳主樓。
她的腳步剛踏上台階,身後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巡邏隊員跑過來,手裏拿著一封密信。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