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創新與傳統,建設之困
字數:4197 加入書籤
艾琳把《工匠創新提案試行辦法》的草稿放在桌上,還沒來得及寫完第二條,工坊外傳來腳步聲。兩個身影一前一後走來,一個年輕,一個年長。年輕的那個手裏抱著一卷圖紙,邊走邊說話,聲音急促。年長的那個沉默著,眉頭緊鎖。
書記兵跟在後麵,低聲說:“建築師甲和乙,說有緊急事要見您。”
艾琳點頭,讓他們進議事棚。棚子是臨時搭的,幾張木桌拚在一起,上麵還放著昨天那個簡化榫頭的模型。老匠人刻的簷雕原件也在,擺在角落的小架上。
建築師甲一進來就展開圖紙。線條幹淨,結構清晰。他指著主殿部分說:“我建議用輕質石材做外牆,內部用拱頂結構。這樣能減少柱子數量,空間更大,采光也好。紋飾可以加入幾何圖案,代表新王國的秩序與理性。”
建築師乙站在門口沒動。聽到這裏,他走進來,一把按住圖紙邊緣:“胡鬧!主殿要是沒了飛簷,還算什麽合垣?你這是拆了根脈,立個空殼。”
“傳統不是拒絕進步的理由。”建築師甲回道,“我們不能再靠人力堆出高牆。效率低,耗材多,工期拖得太久。”
“那也不能丟了魂。”建築師乙聲音抬高,“祖宗傳下來的形製,每一根梁都有講究。飛簷起翹是為了排水,也是為了氣勢。你改成平頂,風從哪走?雨往哪流?儀式怎麽舉行?”
兩人對視,誰也不讓。
艾琳沒說話。她先拿起簡化榫頭模型,翻看接口處。又走到小架前,取下簷雕原件。鳳凰回首,羽翼線條流暢,刀工細密。
她把兩樣東西並排放在桌上。
“這個模型,是昨晚有學徒做的。”她說,“他原來在文書房抄賬,今天主動回來改設計。省了一半工時,強度沒降。”
她頓了頓,手指移到簷雕上:“這位老匠人教徒弟,三十六刀成型,少一刀都不算完成。他說,最後一刀叫‘點睛’,刀落了,雕才活。”
兩人安靜下來。
艾琳看著建築師甲:“你的想法沒錯。我們需要更快、更實用的建造方式。”
她轉向建築師乙:“你也對。建築不隻是遮風擋雨,它得讓人記住自己從哪來。”
她拿起炭筆,在紙上畫了一條線,分成左右兩部分。
“主殿、宗廟、城門這些地方,用傳統結構。”她說,“關鍵部位保留飛簷鬥拱,師徒署名銘刻。工藝必須由老匠人把關,不能簡化。”
她指右半:“民居、市集、倉庫這些,可以用新材料,試新結構。比如你提的輕質石材,還有這個簡化榫頭,都可以先做小範圍驗證。”
建築師甲皺眉:“可這樣會不會割裂?一邊是古舊的,一邊是新的,看起來不統一。”
“統一不等於一樣。”艾琳說,“王宮要有莊嚴,百姓要有便利。我們不是建一座完美的城,是建一座能活下去、活得久的城。”
她繼續寫:“所有設計方案,必須經過兩個人簽字才能施工。一個是傳統匠師,一個是青年技師。叫‘雙軌評審製’。”
建築師乙開口:“誰來定哪些算傳統建築?誰來評新法能不能用?”
“成立一個小組。”艾琳說,“叫‘工匠創新提案委員會’。由你們兩個牽頭,加上老匠人、學徒代表、材料管事,一共七人。每項改動都要記錄存檔。”
她把紙推過去:“你們回去,各帶一組人,重新畫圖。主殿按傳統法,但允許局部優化;市坊按新構想,但要標注風險點。七天後交聯合方案。”
兩人沒動。
艾琳看著他們:“我知道你們都想把事做好。一個怕丟根,一個怕落後。但我們現在沒有條件隻選一邊。隻能一起走。”
建築師甲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圖紙,又看了一眼簷雕。
“我可以調整拱頂角度,讓它和飛簷銜接更自然。”他說。
建築師乙沉默了一會兒,說:“如果新結構真能省工時,我可以讓我徒弟去學。”
艾琳點頭:“那就這麽定。”
兩人離開後,艾琳坐在桌前,把剛才說的話一條條寫下來。分層施策、雙軌評審、聯合設計組、試點範圍……她一條條列清。
書記兵進來問:“要不要通知其他部門?”
“先不急。”她說,“等他們交方案再說。”
太陽偏西時,建築師甲回來了。手裏拿著修改後的圖紙。他把主殿部分攤開,指給艾琳看:“我把拱頂壓低了,和傳統屋脊線對齊。內部空間還是比原來大三成。外牆用了新石材,但表麵做了仿木紋處理。”
艾琳仔細看。結構變了,但整體輪廓還在。
“乙那邊呢?”她問。
“他下午來了工坊。”建築師甲說,“看了簡化榫頭,也看了材料測試結果。他同意在市坊用,但要求關鍵節點必須由老匠人驗過。”
艾琳起身:“帶我去看看。”
工坊裏,建築師乙正蹲在一個沙盤前。那是都城的整體模型,剛擺好不到兩天。他手裏拿著一根小木條,比劃著市集區的位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裏如果用你說的輕質石,地基要重做。”他對旁邊一個年輕技師說,“不然承重不夠。”
年輕技師點頭,在本子上記下。
艾琳走過去,站在沙盤邊。主殿區域還是按老樣子,飛簷高翹,梁柱分明。市坊區卻不一樣了,屋頂平緩,牆體薄,留出了更多空地。
“你們已經開始了?”她問。
“趁熱打鐵。”建築師乙說,“他改了主殿,我也得改思路。不能光守著老樣子。”
艾琳拿起一份新圖紙。上麵寫著“市坊·試新構”,右下角有建築師甲的簽名,左邊還有一個名字——李守誠,是昨天收徒的老匠人。
“他願意簽?”她問。
“我去找他談的。”建築師甲說,“他說隻要不毀手藝,願意試試。”
艾琳把圖紙放下。她看向沙盤,手指輕輕劃過主殿到市坊的連接處。
“那就組建聯合設計組。”她說,“你倆當組長,各自帶三人。七天內交整合方案。材料測試繼續做,安全第一。”
兩人應下。
艾琳沒走。她轉身走進工坊內部。幾個學徒正在切割新一批石材。錘子敲打鑿子的聲音不斷響起。一個年輕人舉著尺子測量接口,另一個在記錄數據。
她走到一台剛搭好的小模型前。是市坊的一段牆,用了簡化榫頭和輕質石。表麵粗糙,但結構完整。
她伸手摸了摸接縫。平整,牢固。
遠處,建築師甲和乙站在一起,低頭看著一張共用圖紙。一個指,一個記。沒人再爭。
艾琳把《工匠創新提案試行辦法》的最後一條寫完。
她合上紙頁,走向下一個工作台。
一個學徒正拿著刻刀,練習簷雕的第一刀。
刀尖抵在木麵上,手腕下沉。
切口出現,細長,穩定。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