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突破困境,建設啟航

字數:3308   加入書籤

A+A-


    學徒的刀尖在木麵上劃出第一道刻痕,艾琳站在工坊中央,目光從那條細長的切口移開。她走向市坊模型區,手裏拿著一份紙頁,邊緣已被炭筆磨得發黑。
    “雙軌評審製今天開始。”她說,把紙放在桌上,“每一張圖紙,必須有老匠人和青年技師共同簽字,才能動工。”
    工匠們圍過來。有人點頭,有人皺眉。一個石匠低聲說:“新石材運到了,但大小不一,拚不上。”
    艾琳走到材料堆前,拿起一塊輕質石。表麵粗糙,邊角歪斜。她翻看背麵,發現編號混亂,切割線歪斜。
    “不是材料不行。”她說,“是沒按標準來。”
    她叫來書記兵,調出運輸記錄。查到第三車時,停住。供應商名字被塗改過,收貨印章模糊不清。
    “這批石頭不能直接用。”她下令,“暫停施工,等再加工。”
    她轉身對材料管事說:“組織人手,現場修整。老石匠帶隊,年輕人跟著學。”
    沒人動。
    她脫下外袍,卷起袖子,拿起鑿子和錘。蹲在一塊石頭旁,敲下一角廢料。再用平刃沿標準線慢慢推進,削出平整接口。
    “這樣才合縫。”她說,“不是新就快,也不是舊就穩,合用才是道理。”
    幾個老匠人走過來。一個接過錘子,另一個開始教旁邊的年輕人怎麽測角度。人群散開,各自找活。
    太陽升到頭頂時,第一批修整好的石材被運往工地。艾琳跟過去,看見建築師甲正指揮人挖地基。泥土翻出來,顏色由淺變深。
    突然有人喊:“塌了!”
    一段剛挖好的坑壁垮下來,砸倒一根支撐木。塵土揚起,工人往後退。
    艾琳快步走過去。蹲在坑邊,伸手抓了把土。濕,黏,往下滴水。
    “地下水位高。”她說,“前期探得不夠。”
    她站起身,對周圍人說:“誰負責勘測?”
    一個年輕技師走出來,低頭不說話。
    “我不罰你。”艾琳說,“問題要解決,不是推人。”
    她轉向所有人:“從今天起,設地質巡查崗。老泥瓦匠和測量員搭檔,每天開工前檢查土質,記錄變化。”
    她指著塌陷處:“在這裏立一根樁,刻上‘第一教訓樁’。以後每個工程開工前,都要站在這兒說一遍:敬畏土地,實事求是。”
    有人抬來木樁。釘進土裏。一個老匠人掏出刻刀,在上麵劃字。
    天快黑時,主殿區域響起三聲禮炮。第一根木樁被打入地下。工匠們齊聲喊出建設口號。火把照亮了沙盤上的輪廓,影子投在牆上,像一座正在長高的城。
    艾琳沒走。她去了鄰村。
    田埂上站著一群農民,手裏拿著鋤頭,臉上都是擔憂。
    “種地的人少了。”一個人說,“去城裏幹活,自家田怎麽辦?”
    “我們也要吃飯。”另一個說,“要是收成不好,拿什麽交糧?”
    艾琳站在剛翻過的黑土旁,說:“我懂你們的難處。”
    她拿出一張單子:“以後,每戶送來秸稈或柴草,按量記點。攢夠點數,能優先分新房,也能換灌溉渠段。”
    沒人說話。
    “光說沒用。”她說,“我讓工匠隊先幫你們修一段渠。”
    她揮手,五名泥瓦匠背著工具走來。領頭的是個老工匠,臉上有道疤。他看了看幹裂的渠床,點點頭。
    “今晚就開始。”
    農民們看著他們動手。挖淤泥,砌石塊,鋪底板。半夜時,水第一次流進旱了兩年的田壟。
    清早,一輛牛車停在工坊門口,裝滿秸稈。第二輛,第三輛……接連不斷。
    建材集散點忙起來。農民卸下柴草,領走工牌。工匠們用這些材料拌進夯土牆,一層層壘高。
    艾琳回到工地時,市坊區的地基已重新打好。新一批石材整齊排列,接縫嚴密。
    她走進臨時了望台,翻開炭筆記事本。寫下:
    “材料需統一標準,下次招標加罰則。”
    “地質巡查崗運行正常,明日推廣至全工地。”
    “農工聯動初成,秸稈供應穩定。”
    她抬頭。遠處,主殿的基石正在吊裝。繩索繃緊,滑輪轉動。石頭緩緩落下,貼合到位。
    農民車隊正駛入集散點。一名婦女跳下車,指著牆邊的新槽口問:“這個凹口是幹啥的?”
    工匠答:“排水用的。雨天不會積。”
    她笑了:“比我家老牆強。”
    艾琳合上本子。風從南麵吹來,帶著泥土和木屑的味道。燈火在工地亮成一片,夯土聲、錘打聲、號子聲混在一起。
    她站起身,走到了望台邊緣。左手邊,田地連著引水渠,水麵反著光。右手邊,城牆輪廓初現,木架高聳。
    一名書記兵跑上來,遞過一張紙:“明天的用工安排。”
    她接過,掃了一眼,遞回去:“照做。”
    書記兵遲疑:“您不簽?”
    “不用。”她說,“事情已經動起來了。”
    她盯著主殿方向。最後一塊基石落定,發出沉悶的撞擊聲。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