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商業談判,優惠政策引熱議
字數:3364 加入書籤
晨光剛照進王宮南廳,書記兵捧著一疊紙快步走入。艾琳正坐在案前,麵前攤開的是昨夜畫完的水利圖。她沒抬頭,隻伸手接過那疊紙。
“這是近五年的進出口記錄,還有各行業作坊的產量表。”書記兵低聲說。
艾琳翻開第一頁,手指在幾組數字上劃過。絲綢進口量逐年上升,本地織坊訂單卻下降了三成。香料關稅高,但洋商仍源源不斷運來。鐵器類商品受限,民間修補多用舊料熔鑄。
她合上冊子。“請戌和亥進來。”
不到一刻鍾,兩人到了。外國商人戌穿著深色錦袍,袖口繡著北地商盟的紋樣。他坐下就開口:“殿下若肯將絲綢關稅降到兩成五,我可簽下十年專供約。”
本地商會會長亥坐在另一側,臉色沉了下來。“去年洋布低價湧入,已有七家織坊關門。再降稅,手工匠人吃什麽?”
戌冷笑:“你們效率低,做工貴,不降價怎麽競爭?開放市場才能帶來活路。”
亥猛地拍桌:“活路?你帶來的都是死路!百姓靠手藝吃飯,不是靠施舍!”
兩人聲音越拔越高,艾琳始終沒說話。她示意書記兵展開一張簡圖,掛在廳中木架上。
圖上有三條線。一條紅,代表受衝擊大的行業;一條藍,是民生必需但依賴進口的商品;還有一條綠,標注著有合作潛力的新品類。
“絲綢屬於紅色區。”艾琳指著圖,“過去一年,十六個村子的織工減工三成以上。這不是數據,是飯碗問題。”
戌皺眉:“那就不做這生意了。鄰國歡迎我們去。”
“香料呢?”艾琳轉向另一列,“百姓日常要用,本地又產不了。這類算藍色區,可以談低稅。”
亥立刻接話:“但價格得管住,不能隨便漲!”
艾琳點頭。“所以不能一刀切。我提一個辦法——階梯式關稅。”
兩人同時看向她。
“不同商品分三類。第一類,像糧食、藥材這些民生必需且本地無法替代的,稅率定在兩成以下,鼓勵進口。”
她頓了頓,繼續說:“第二類,像絲綢、細布這種容易衝擊本土產業的,設進口配額。前五百匹兩成稅,超過部分每百匹加半成,最高到四成。”
戌臉色變了。“那我還怎麽賺錢?”
“第三類,”艾琳沒理他的話,“新技術、新工具,比如水力紡車圖紙、耐鏽鐵材,三年內免稅。誰引進,誰優先合作。”
亥思索片刻。“配額怎麽定?誰來查?”
“每年由財政署聯合商會和外商代表共同核定數量,公開名單。申報虛假數據者,取消資格三年,並追罰雙倍稅款。”
廳內安靜下來。
戌低頭盤算。如果能保住前期低稅額度,再通過技術合作換取免稅資格,仍有利潤空間。但他不打算輕易鬆口。
“配額太死,市場變化快,一年一定不合理。”
“那就半年一核,留出調整餘地。”艾琳直接回應。
亥也提出疑慮:“萬一外商拆單走小路避稅呢?”
“所有貨物必須經中央常市登記入冊,憑通關文書轉運。各地設查驗點,抽查貨品與申報是否一致。發現瞞報,整批沒收,十年禁入。”
戌咬牙:“這規矩太嚴。”
“規矩嚴,才公平。”艾琳看著他,“你想要穩定市場,我也要保護百姓生計。誰都不想今天簽了約,明天鬧出民變。”
亥微微點頭。
談判進入第二輪。
戌提出希望增加綠色區範圍,把染料也算進去。亥則要求前三年紅色類商品進口量逐年遞減一成,給本土作坊喘息時間。
艾琳記錄下每一條意見。
中午時分,書記兵送來飯菜,三人簡單吃了些。飯後,艾琳拿出草案。
上麵寫著三類商品清單、稅率結構、核查機製和申訴流程。最後附了一條:試行期兩年,每月召開一次商議庭聽證反饋。
戌翻到最後一頁,沉默許久。
“我可以簽原則共識。”他說,“但要加上一條——若因政策執行偏差造成重大損失,有權提請仲裁。”
“可以。”艾琳提筆補上,“仲裁團由三方各派一人組成,裁決結果七日內公布。”
亥也表態:“商會願意組織各行會討論細則,十日內提交反饋。”
兩人在草案末尾簽下名字。
戌收起文件,語氣緩和了些。“我會盡快回報北地商盟。若無意外,第一批免稅新材料下月就能運到。”
亥臨走前留下一句話:“隻要規則公道,我們不怕競爭。就怕暗箱操作。”
艾琳送他們到門口,轉身對書記兵下令:“抄錄三份會議紀要,一份存檔,一份送財政署備案,一份交巡理使監督執行。”
她說完,拿起案上的木匣。裏麵裝著剛剛簽下的草案和原始記錄。
隨從跟上來,捧著匣子走在身後。
她走出南廳,踏上宮道。石板路向北通往議事廳,向東則通向工務署所在的東苑。
她的腳步沒有停頓,直接朝東而去。
風從廊下吹過,掀起了她披風的一角。
一隻飛鳥掠過屋頂,落在遠處屋簷。
她走得很快,目光落在前方拐角處的朱漆門樓上。
那裏掛著一塊未題字的牌匾。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