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抗旱成功,農業危機終化解

字數:3695   加入書籤

A+A-


    天剛亮,艾琳就出了宮門。她沒穿官服,隻披了件灰布外裳,腳上是舊皮靴,手裏提著一卷圖紙。昨夜她還在燈下改勸學令的條文,今早就已走在去主灌區的路上。
    田埂上的土還潮著,踩上去不揚灰。前幾天挖的導水渠已經通水,水流順著石槽緩緩向前,聲音不大,但一直沒停。她沿著渠走,看見幾個農夫蹲在井口看水位,有人用木尺量深度,有人伸手試流速。
    “這口井昨天夜裏出水穩定。”一個老農抬頭看見她,站起身說話,“一夜灌了兩塊田,稻苗都挺起來了。”
    艾琳點頭,走到井邊看了看。井壁是新砌的,石頭碼得密實,沒有塌陷痕跡。水從地下湧出,清澈無泥,流進主渠後分向兩側支溝。她蹲下身,用手撥了撥水麵,涼意傳來,說明水源夠深。
    “其他三處呢?”她問。
    “都通了。”老農答,“東片那口最深,打了九天,昨兒下午見水。西坡那兩口淺些,但流量不小,夠澆高地那幾塊旱田。”
    她站起身,繼續往前走。越往裏,田裏的變化越明顯。靠外的地塊前些天還能看到幹裂的泥土,現在地表已經濕潤,稻秧顏色由黃轉綠。有幾株甚至抽了新穗,雖短,但結實。
    她在一處高坡停下。這裏地勢最高,以前靠天吃飯,雨水少時連種子都發不了芽。現在一條引水槽從山腰繞下來,接進了田頭的小蓄池。池中水滿,正慢慢滲入土裏。
    兩個身影從遠處走來。一個是農民代表亥,穿著洗得發白的粗布衣,肩上搭著一條濕毛巾。另一個是水利官員子,背著記錄冊,手裏拿著一根測水杆。
    “您來了。”亥先開口,聲音有些抖,“我帶了幾戶人家剛查完田,全都浸透了。”
    他從懷裏掏出一團布,打開後是一小撮泥土和兩根嫩穗。“這是從北角那塊死地裏取的。三天前還是硬土塊,現在能捏出水汽。苗也活了,您看,這是新長的。”
    艾琳接過那團東西,指尖沾到濕泥。她沒說話,隻是把穗子舉到眼前看了看。穗尖泛青,葉片舒展,確實是活苗的樣態。
    子翻開冊子,指著幾行數字:“七天來,十口新井日均出水三千桶,加上原有塘壩調蓄,覆蓋農田一萬兩千畝。水位波動最大一次是前日夜間,降了不到三寸,未觸警戒線。係統運行正常。”
    艾琳合上冊子。“你們擔心什麽?”
    子猶豫了一下。“怕這隻是短期出水。要是地下源枯了,後麵怎麽辦?我們沒再打井的餘地。”
    “我也怕。”她說,“但我們不是靠猜,是靠做。每一口井的位置,都是你們勘測隊定的。每一條渠的坡度,都是你們算的。現在水來了,田活了,這不是僥幸。”
    她轉身麵向不遠處的一群人。那些是守在田頭的農戶,有的站著,有的蹲著,都在等消息。
    “我知道你們不信。”她提高聲音,“天沒下雨,水卻來了,像不像做夢?可這水不是天上掉的,是你們自己挖出來的。一錘一釺,一筐一擔,換來的。”
    人群沒人應聲。
    她看向亥。“你帶幾個人,去三塊高地田再查一遍。我要你們親眼看見水進了土,苗紮了根。”
    亥立刻點頭,招呼幾個漢子就走。不到半個時辰,他們回來了。一人抱著一塊濕土,一人拿著斷莖裏有汁液的秧苗。
    “全通了!”那人喊,“連最北那塊石頭地,底下都潤了!”
    艾琳看著大家的臉。有人眼睛紅了,有人低頭搓手,有個老農突然跪在地上,捧起一捧泥,又抓了一把水,灑在麵前的秧苗上。
    “活土回來了……”他低聲說。
    她沒再說勝利,也沒宣布結束。但她知道,這一刻,人們心裏的石頭落下了。
    太陽升到頭頂時,她上了回城的馬車。子坐在對麵,手裏抱著記錄冊和一張新繪的水網圖。
    “這次能成。”他說,“不隻是救了這一季。我們摸索的這套法子,能在別的地方用。南嶺、西原,都有類似地形。隻要提前規劃,不怕再旱。”
    艾琳從袖中抽出一本小冊,翻到一頁空白處,寫下八個字:水利建製,分區分責。
    “你回去擬個章程。”她說,“哪些流域歸誰管,每年什麽時候查井修渠,都要定下來。不能等旱了才動手。”
    子點頭。“我還想設巡查隊,專跑各村報修。百姓發現漏水、堵渠,隨時能上報。”
    “好。”她說,“名字叫‘水事巡使’,直屬工務司,每月匯報一次。”
    車輪碾過石板路,發出穩定的響聲。遠處王宮的塔樓漸漸清晰。她靠在車壁上,閉了會眼。腦子裏還是田裏的景象——裂開的土縫、幹死的根、夜裏搶水的人群。現在那些都過去了。
    馬車停在宮門外。亥沒跟進來,但他從包袱裏拿出一個小布袋,遞給艾琳。
    “這是頭茬活苗結的麥穗。”他說,“還沒熟透,但我們摘了一把。請您收下。這不是貢品,是我們沒餓死的證明。”
    她接過袋子,沉甸甸的。麥粒飽滿,帶著陽光曬過的氣味。
    “我會放在政廳案頭。”她說,“每天都能看見。”
    亥笑了,行了個禮,轉身走了。背影走得穩,不像前些日子那樣低著頭。
    她走進政廳,把布袋放在文書堆旁。書記兵過來問是否要登記入庫,她搖頭。
    “就放這兒。”她說,“等它幹了,也不許收走。”
    她坐下,翻開農政簡報。第一頁就是北三郡的土壤濕度記錄,全部達標。第二頁是糧倉調撥單,抗旱期間發放的存糧已補回七成。
    子站在桌前,遞上最後一份文書。“這是正式奏報。”他說,“標題是《抗旱工程成效及後續建議》。”
    她接過,快速看了一遍,在末尾簽下名字。
    “送工務司備案。”她說,“然後安排人去南嶺角,開始下一階段勘測。”
    子應聲退下。
    屋裏安靜下來。她拿起炭筆,準備批閱下一批公文。筆尖剛碰到紙,忽然聽見窗外傳來一陣腳步聲。
    幾個工匠抬著一根木料走過庭院。那木頭粗大,表麵還帶著樹皮,顯然是新開的。他們一邊走一邊喊號子,聲音整齊有力。
    她抬頭看了一眼。木料被運向東側工地——那是新學堂的地基方向。
    她收回目光,繼續寫字。
    筆尖劃過紙麵,發出沙沙的聲音。
    喜歡雪災為奴,逆襲成王請大家收藏:()雪災為奴,逆襲成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