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巧借東風 秘圖出宮

字數:4733   加入書籤

A+A-


    那夜無聲的“圖”字回應後,沈青瀾並未等到任何明確的反饋。宮牆外的琴音也再未響起,仿佛那夜的悸動與試探,都隻是她壓力之下的一場幻夢。
    她並未氣餒,反而更加沉靜。每日依舊準時前往長春宮偏殿,在錢公公和無數暗線的注視下,一絲不苟地整理那些似乎永遠也整理不完的古籍。她甚至開始主動向錢公公請教一些生僻字的辨認,或是某本殘卷的來曆,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真正沉迷故紙堆、不通世事的書呆子形象。
    這幅姿態,或多或少麻痹了一些監視者。連錦瑟偶爾遇見她,那目光中的審視也淡了幾分,轉而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輕蔑——一個隻會死讀書的罪奴之女,能翻起什麽浪花?
    沈青瀾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她在等待,也在創造機會。
    轉機發生在一個細雨綿綿的午後。賢妃宮裏的容姑姑再次“偶然”路過尚宮局,這次是來領取五皇子府上新添置的春季宮裝料樣。管事嬤嬤自然殷勤接待。
    容姑姑與嬤嬤寒暄時,似是不經意地提了一句:“前兒個偶見你們這兒一位姓沈的女史,寫的字倒是極好,清雅秀逸,頗有古風。正巧我們娘娘有卷手抄的佛經,年久破損了幾處,想尋個筆跡相近的補全,不知可否請那位女史幫個忙?”
    管事嬤嬤聞言,哪有不應的道理。賢妃娘娘性子溫和,深得陛下敬重,這點小事自然無有不從。隻是嬤嬤也有些為難:“容姑姑有所不知,沈女史如今被貴妃娘娘召去長春宮整理古籍,每日不得空閑,這……”
    容姑姑溫和一笑:“無妨,不過是補幾個字,費不了多少工夫。回頭我稟明娘娘,請貴妃娘娘通融一二,讓沈女史得空時過來片刻便是。料子我先帶回去給娘娘過目。”
    此事看似尋常,不過是賢妃惜才,想找個字寫得好的人補經卷。但在有心人眼裏,尤其是長春宮那邊,卻是一個需要權衡的信號。
    果然,次日,錢公公便板著臉通知沈青瀾,賢妃娘娘那邊需要她幫忙補錄佛經,貴妃娘娘已準了,讓她每隔三日,可抽半個時辰去賢妃的景陽宮。
    這無疑是一個突破!雖然時間短暫,且仍在宮內,但至少讓她暫時脫離了長春宮絕對的控製範圍,有了一個相對“合法”且不易被過度監視的活動空間。
    第一次去景陽宮,沈青瀾心中亦十分警惕。她不確定賢妃此舉是純粹的惜才,還是另有所圖。景陽宮布置得清雅簡樸,一如賢妃給人的感覺,寧靜祥和。
    容姑姑將她引至一間僻靜的書齋,書案上已備好了筆墨和那卷需要修補的《金剛經》。賢妃並未露麵。
    “有勞沈女史了,隻需將這幾處殘缺的字句,按原筆跡風格補全即可。”容姑姑語氣平和,指了指經卷上幾處明顯的破損。
    沈青瀾收斂心神,仔細比對原經卷的筆跡,然後屏息凝神,開始摹寫。她的書法功底此刻展露無遺,不僅形似,更捕捉到了原抄經者筆下的那份虔誠與靜氣。
    容姑姑在一旁靜靜看了片刻,眼中掠過一絲讚賞,隨即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並未多做停留,也未有任何多餘的言語。
    半個時辰很快過去,沈青瀾補完了指定部分,容姑姑準時出現,檢查後滿意地點點頭,客套地謝過,便讓她回去了。
    整個過程,沒有一句題外話,沒有一絲異常。仿佛真的隻是一次簡單的抄經求助。
    沈青瀾回到長春宮偏殿,心中卻並未放鬆。她不相信這僅僅是巧合。賢妃兩次三番的“偶然”相助,這次更是為她創造了一個定期離開長春宮視線的機會,絕不可能毫無目的。
    那麽,目的何在?是為了讓她傳遞消息?還是……另有安排?
    她決定賭一把。下一次去景陽宮,她要將那幅地圖的信息送出去。
    靖王府 · 墨閣
    蕭景玄也得知了沈青瀾得以定期前往景陽宮的消息。
    “殿下,賢妃娘娘此舉,似乎是在為沈女史創造機會。”顧昀分析道,“景陽宮雖仍在宮內,但比起長春宮,監視定然寬鬆許多。而且,賢妃娘娘宮裏有我們的人,或許可以借此建立聯係。”
    蕭景玄沉吟未語。賢妃的主動比他預想的要快,也更大膽。這固然是好事,但風險也隨之增加。景陽宮並非銅牆鐵壁,一旦被長春宮的人抓住把柄,後果不堪設想。
    “讓我們在景陽宮的人見機行事。”蕭景玄最終下令,“沒有絕對把握,不得貿然接觸。首要任務是確保沈青瀾的安全。”
    他頓了頓,補充道:“另外,加緊對柳三變和那個第三方勢力的調查。還有,李三徒弟的下落,可有進展?”
    顧昀麵露難色:“尚無確切消息。此人如同人間蒸發,我們懷疑……他可能已經落入某一方手中,或者,改名換姓,藏得極深。”
    蕭景玄眼神微冷:“繼續查。此人至關重要,必須找到。”
    景陽宮 · 秘傳遞
    三日後,沈青瀾再次來到景陽宮書齋。
    一切如同上次,容姑姑引她入內,指明需要補錄的部分後,便悄然退去。
    沈青瀾鋪開經卷,卻沒有立刻動筆。她深吸一口氣,從袖中取出早已準備好的一張小箋。這小箋並非地圖原樣,而是她憑借記憶,將地圖上的關鍵信息——那條主街的名稱(她已反複回憶確認,是“青石街”),岔路口的特征,以及那個標記“×”旁邊模糊難辨的小字(她推測可能是“墨”或“黑”字的一部分),以極其隱晦的方式,融入了一首看似尋常的、詠歎市井風物的五言絕句中。
    詩句平仄工整,意境尋常,即使被人看到,也隻會以為是她練筆習作。但若交給懂行的人,結合特定的解碼方式(她假設蕭景玄那邊有能人),便能從中提取出“青石街岔路口,墨(或黑)記”這個關鍵信息。
    她將這首小詩寫在了一張與補經用紙相似的宣紙條上,然後,將其巧妙地夾在了那卷《金剛經》其中一頁的折縫裏,位置並不顯眼,但若仔細翻閱經卷,定然能夠發現。
    她無法確定這經卷最終會流向何處,也無法確定蕭景玄的人是否能看到。這隻是她在有限條件下,能做出的最大努力的一次賭博。
    做完這一切,她才開始專心補錄經卷,心跳如鼓,麵上卻波瀾不驚。
    半個時辰後,容姑姑再次出現。她仔細檢查了補錄的經文,讚了一句“沈女史果然心細如發”,在整理經卷時,她的手指幾不可察地在沈青瀾夾入紙條的那一頁停頓了刹那,隨即若無其事地將經卷收好。
    “辛苦沈女史了。”容姑姑的笑容依舊溫和,但眼神深處,似乎多了一絲了然的微光。
    沈青瀾心中大定!容姑姑發現了!她果然是知情人,甚至是執行者!
    “姑姑客氣,能為娘娘效勞,是奴婢的福分。”沈青瀾恭敬行禮,垂下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如釋重負。
    她成功地,將那份至關重要的地圖信息,送了出去!
    靖王府 · 夜析
    當夜,那張寫著隱晦詩句的紙條,便通過隱秘渠道,送到了蕭景玄的案頭。
    顧昀看著那首詩,眉頭緊鎖:“殿下,這……似乎隻是一首尋常的詠物詩?”
    蕭景玄拿起紙條,反複看了幾遍,目光最終落在“青石”“巷陌”“墨痕”這幾個詞上。他想起那夜心中閃過的“圖”字悸動。
    “不,這絕非尋常習作。”蕭景玄語氣肯定,“她是在向我們傳遞信息。‘青石’很可能指青石街,‘巷陌’指岔路,‘墨痕’……或許是一個標記,也可能指代一個與‘墨’相關的地點或人物。”
    他立刻下令:“立刻排查京城所有名為‘青石街’的街道,重點查找街巷岔路口附近,有無與‘墨’相關的店鋪、宅邸,或者……有無我們尚未掌握的、屬於其他勢力的暗樁!”
    “是!”顧昀精神一振,立刻領命而去。
    蕭景玄摩挲著那張質地普通的宣紙條,仿佛能感受到執筆人落筆時的小心與決絕。在那樣嚴密的監視下,她竟然真的找到了傳遞信息的方法,並且成功送了出來。
    這份機敏與膽識,再次超出了他的預期。
    沈青瀾……你究竟,還能帶給我多少驚喜?
    他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那股莫名的掛礙,似乎悄然轉化為了更深的期待。這條逆襲之路,因為有了她的存在,似乎不再那麽孤獨與冰冷。
    而宮牆之內,沈青瀾在完成傳遞後,心中一塊大石落地。無論結果如何,她已盡了人事。接下來,她需要繼續扮演好溫順女史的角色,在長春宮的虎視眈眈下,小心翼翼地生存,並等待下一次,或許能帶來更多轉機的機會。
    風已借到,圖已送出。蟄伏的凰鳥,正在利用一切可能的縫隙,積蓄著力量,等待著振翅高飛的那一天。宮闕內外的棋局,因這一著暗棋的落下,悄然發生了微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