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秋獮驚變 赤膽孤忠

字數:5386   加入書籤

A+A-


    盛夏的餘威尚未散盡,初秋的涼意已悄然浸潤了京畿。一年一度的“秋獮大典”即將在京郊皇家圍場舉行,這不僅是皇室檢驗武備、演練騎射的傳統,更是朝堂各方勢力暗中角力、展示實力的重要舞台。
    靖王府 · 秣馬厲兵
    秋獮的消息傳來,靖王府內便開始了緊張的籌備。蕭景玄深知,這次秋獮絕非簡單的狩獵。永和帝年事漸高,對皇子們的武略才幹愈發看重,尤其是在邊患未平的當下。這對他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展示機會,卻也必然伴隨著更多的明槍暗箭。
    “殿下,秋獮隨行人員名單已初步擬定,護衛皆選自忠心可靠的府兵與暗衛,弓馬器械也已反複查驗。”顧昀呈上清單,神色肅然,“隻是……據‘影’回報,王首輔那邊,其子王璟(時任兵部郎中)此次亦會率一隊王氏親衛參加,據說網羅了不少北地擅射之士。還有……皇後母族承恩公府,也派出了不少好手。”
    蕭景玄瀏覽著名單,目光沉靜:“意料之中。王氏想借此彰顯其在軍中的影響力,皇後則不願風頭被獨占。我們不必與他們爭強鬥狠,隻需穩紮穩打,展現出應有的水準即可。切記,安全第一,尤其是……防範任何可能的‘意外’。”
    他走到兵器架前,取下一張製作精良的硬弓,手指輕輕拂過冰涼的弓背:“獵場之上,林木茂密,地形複雜,流矢、驚馬、甚至猛獸,都可能成為‘意外’的由頭。讓我們的人,眼睛放亮些,不僅要防著外麵的冷箭,也要留意……自己人。”
    “屬下明白!”顧昀凜然應命,又道,“殿下,墨琛先生那邊又送來一些關於科舉案的零散記憶,已整理成冊。先生聽聞秋獮之事,特意提醒,讓殿下留意隨行文官中,是否有與當年主審官員過往甚密者。”
    蕭景玄頷首:“先生有心了。將這些與我們已經掌握的線索並案處理。秋獮期間,朝中空虛,或許正是有些人暗中活動之時,讓京中的人手加倍警惕。”
    他望向窗外漸黃的樹葉,心中盤算的,不僅是秋獮的勝負,更是借此機會,能否引出更多隱藏在暗處的敵人,尤其是與沈家冤案相關的線索。同時,他也掛念著宮中的沈青瀾。秋獮期間,皇室主力離京,宮內守衛相對空虛,不知她又將麵對怎樣的風波。
    司製司 · 山雨欲來
    宮內,隨著秋獮臨近,氣氛也日漸忙碌緊張。司製司負責準備帝後、皇子及隨行重臣的騎射服、儀仗、帳篷等一應物事,沈青瀾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她細致地核對著每一項物資清單,尤其是涉及皇家安全的物件,如帳篷的繩索、馬鞍的扣具、箭囊的縫合等,皆親自過目或派最可靠的人手反複檢查。她深知,在這等大型活動中,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被放大成致命的危機。
    在清點一批為新晉寵妃馮昭儀製備的騎射裝時,沈青瀾發現其中一件金絲軟甲的內襯針腳有異,看似細密,實則有幾處連接點異常脆弱,若遇大力衝擊,極易崩裂。她立刻下令徹查,最終追查到一名被馮昭儀對頭收買的女史身上。此事雖小,卻讓沈青瀾更加警惕,宮中的傾軋無所不在,甚至會利用這種關乎性命安全的機會。
    她將此事壓下,隻以“工藝不符要求”為由責令返工,並未聲張,避免打草驚蛇,同時也將此事以隱語記下,準備傳遞出去,提醒蕭景玄注意獵場之上的類似手段。
    此外,她還注意到,內府庫近日往含章殿運送了幾次物品,雖仍是文房之類,但頻率和數量似乎超出了那位年幼皇子的正常用度。這讓她再次想起了之前關於含章殿用度異常的留意。她不動聲色地將這些細微的異常也記錄在案。
    攬月閣 · 錦書萬裏
    秋獮前夜,月色如水。沈青瀾將整理好的信息——包括宮內傾軋利用器物安全、含章殿用度異常持續、以及她對秋獮期間宮內可能生變的擔憂——仔細寫入信中。她將信箋折成方勝,又取出一枚自己編製的、用艾草和薄荷填充的驅蟲香囊,一同放入攬月閣的竹管。秋日山林多蚊蟲,她希望這小小的香囊能為他帶去一絲安寧。
    蕭景玄在離京前夜收到了這份來自宮內的牽掛。看著信中她縝密的思慮和隱含的擔憂,再握著那枚散發著清冽草香的香囊,他冷硬的心仿佛被什麽東西充滿了。在這權力傾軋的漩渦中,這份不摻任何利益的純粹關懷,顯得如此珍貴。
    他提筆回信,先是寬慰她自己在獵場會萬分小心,隨後叮囑她秋獮期間宮內人員複雜,務必深居簡出,保全自身為上。關於含章殿之事,他寫道:“含章之事,吾已留意,其母族或與舊事有涉,然證據未足,卿勿輕動,靜觀其變即可。” 最後,他附上了一枚用上好狼毫筆改製的、異常尖銳鋒利的簪子,“山林多險,然宮闈亦非坦途,此物聊作防身,望卿永不需用及。”
    他沒有過多訴說獵場可能的風險,但那枚改製簪子,已道盡了他對她身處深宮安危的深切掛念。他們的命運,早已在這無聲的傳遞中,緊緊相連。
    秋獮圍場 · 暗藏殺機
    皇家圍場,旌旗招展,號角連營。永和帝一身戎裝,端坐於高台之上,雖已年邁,但目光依舊銳利。台下,皇子、宗室、勳貴子弟及各府精銳護衛,皆躍躍欲試。
    蕭景玄一身玄色騎射服,身姿挺拔,立於靖王府隊伍之前,神色平靜,並無太多張揚之色。他的目光掃過全場,將王璟那邊趾高氣揚的世家子弟、承恩公府那邊精悍的護衛、以及其他幾位年幼皇子身邊略顯緊張的隨從盡收眼底。
    狩獵開始,萬馬奔騰,箭矢破空。蕭景玄並不急於爭搶頭籌,而是指揮著麾下護衛,穩紮穩打,專挑那些不易射殺但更能體現騎射技巧和團隊配合的獵物,動作幹淨利落,展現出良好的軍事素養和沉穩心態,引得高台上的永和帝微微頷首。
    然而,平靜之下,暗流湧動。次日午後,在一片林木尤其茂密的狩獵區,蕭景玄為追逐一頭罕見的白鹿,與大隊人馬稍稍脫離,僅有顧昀等數名貼身護衛跟隨。就在他彎弓搭箭,瞄準那白鹿的刹那,側後方陡然傳來數道淒厲的破空之聲!
    不是一支箭,而是來自不同方向的、至少五六支淬了幽藍寒光的弩箭!目標直指蕭景玄的後心與坐騎!
    “殿下小心!”顧昀目眥欲裂,揮刀格擋,但箭矢來得太快太刁鑽!
    千鈞一發之際,蕭景玄仿佛背後長眼,猛地一個鐙裏藏身,整個人縮於馬腹之下,同時狠狠一踹馬鐙,戰馬吃痛,人立而起!
    “噗噗噗!”多數箭矢落空,但仍有一支擦著蕭景玄的手臂掠過,帶起一溜血花,另一支則深深釘入了馬鞍!
    “有刺客!保護殿下!”護衛們立刻結成圓陣,將蕭景玄護在中心,警惕地注視著幽暗的林地。
    蕭景玄按住手臂上火辣辣的傷口,眼神冰冷如刀。弩箭!這是軍中製式勁弩,絕非尋常獵戶或盜匪所能有!而且時機拿捏得如此精準,分明是早有預謀,就等著他落單的這一刻!
    “追!留活口!”他沉聲下令。然而,刺客顯然極其熟悉地形,一擊不中,立刻遠遁,林中隻留下幾處模糊的腳印和那幾支淬毒的弩箭。
    消息很快傳回大營,一片嘩然。竟有人敢在皇家圍場行刺皇子!永和帝勃然大怒,下令徹查。嫌疑自然指向了與蕭景玄有利益衝突的各方,尤其是王黨和皇後一係。然而,沒有確鑿證據,誰也不敢妄下結論。
    蕭景玄手臂受傷,雖經隨行太醫診治,確認弩箭隻是擦傷且毒性不強,但仍需靜養。他以此為由,退出了後續的狩獵競爭,每日隻在營帳中“養傷”,實則暗中指揮“影”全力追查刺客線索。
    宮中 · 波瀾驟起
    秋獮遇刺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迅速傳回宮中,引起一片震驚。沈青瀾聞訊時,正在核對一批賬目,聽聞“靖王遇刺,傷勢不明”,手中的算盤猛地滑落,算珠滾了一地。她臉色瞬間煞白,心髒如同被無形的手緊緊攥住。
    他……他怎麽樣了?傷勢重不重?是誰下的毒手?
    巨大的恐懼和擔憂幾乎將她淹沒。她強撐著處理完手頭緊急事務,回到自己值房,關上門,才允許自己流露出片刻的脆弱。她緊緊握著蕭景玄送的那枚簪子,冰冷的觸感讓她稍微冷靜下來。
    不,他一定不會有事。他那麽謹慎,身邊還有顧昀他們……可是,弩箭淬毒……她的手微微顫抖。
    她知道,自己不能在此時慌亂。宮中耳目眾多,她任何異常的反應都可能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可能影響到遠在圍場的他。她必須鎮定,必須像往常一樣。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當日下午,司製司下屬的一個庫房突然走水,雖然火勢很快被撲滅,但燒毀了一批為秋冬準備的錦緞。而那個庫房,恰好是沈青瀾近日重點清查、懷疑可能與之前內府庫異常往來有關的區域之一!
    這絕非巧合!沈青瀾立刻意識到,這很可能是一次針對她的警告,或者……是想趁亂銷毀某些證據!宮中有人不想她繼續查下去,甚至可能想借機將她拖下水!
    她立刻下令封鎖現場,親自帶人清查損失,並暗中留意有無可疑人員或物品。在清理灰燼時,她眼尖地發現了一角未完全燒毀的、帶有特殊印記的封條殘片,那印記……她似乎在內府庫的某些特殊物資上見過!
    尾聲 · 風雨同舟
    圍場那邊,蕭景玄遇刺事件的調查陷入了僵局。刺客如同人間蒸發,留下的弩箭雖是軍製,但編號已被磨去,無從查起。王黨和皇後一係互相攻訐,都指責是對方下的黑手,朝局因此事再度變得波譎雲詭。
    蕭景玄臂傷漸愈,他謝絕了永和帝讓他提前回京休養的提議,依舊留在圍場。他知道,此刻離開,無異於示弱。他必須表現出鎮定和無畏。同時,他通過秘密渠道,也得知了宮中司製司走水及沈青瀾發現封條殘片的消息。
    他心中憂慮更甚。宮內的敵人,似乎也被秋獮這場風波驚動,開始了動作,而且目標直指青瀾!他立刻傳令宮中暗線,務必加強對沈青瀾的暗中保護,同時加快對含章殿及內府庫相關線索的排查。
    秋獮大典,就在這種表麵熱鬧、內裏緊張的氣氛中接近尾聲。永和帝對刺殺事件餘怒未消,對各方勢力的猜忌也更深了一層。
    蕭景玄站在營帳外,望著京城方向。獵場上的明槍易躲,但宮闈朝堂中的暗箭更難防。他知道,經過此次秋獮,他與幕後黑手的較量已經擺上了明麵。未來的路,必將更加凶險。
    而宮中的沈青瀾,在經曆最初的驚慌後,也已鎮定下來。她將那片焦黑的封條殘片小心收藏好,如同守護著重要的武器。她撫摸著那枚尖銳的簪子,眼神堅定。無論前方有多少風雨,她都將與他一同麵對。這深宮,這朝堂,他們必將攜手,闖出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