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活”在音樂裏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感謝好看喜歡的送的催更符)
他拿出手機,點開了一個名為“梨園清音·戲曲藝術交流”的微信群。
這是之前因《回馬槍》與戲曲協會合作時,沈墨池會長邀請他加入的群。
裏麵匯聚了帝都乃至全國戲曲界的老中青三代從業者、樂師和研究者,平時頗為熱鬧,常交流演出信息、探討技藝、甚至分享一些行業內幕趣聞。
他很少在群裏發言,一直處於潛水狀態。
他組織了一下語言,在對話框裏輸入:
“各位老師好,冒昧打擾。
本人近期想係統學習二胡與古箏,不為考級演出,隻為深入理解傳統音樂韻味。
今日試聽了兩位院校背景的老師,技巧嫻熟,然覺其音少了幾分‘煙火氣’與‘老味道’,與心中所求略有差距。
不知群內各位老師,可否推薦一二位於民間、或許名聲不顯,但手上功夫紮實、尤其深諳傳統韻味、能拉出彈出‘故事’來的老師?感激不盡。”
這條消息發出,起初群裏安靜了幾秒,似乎大家都在消化這略顯特殊的要求。
很快,消息提示音便開始接二連三地響了起來。
“斯語先生好!拱手)您這要求提得內行!
學院派有學院派的好,規矩,漂亮。
但要論那股子‘味兒’,確實還得是那些在戲班子裏摸爬滾打幾十年的老樂師!”
一位備注為“某劇團鼓師”的成員率先回應。
“斯語先生是想學‘心法’,不止是‘指法’啊。
這個有點難找,現在這樣的老師傅越來越少了。”
另一位花臉演員感慨。
這時,一位備注為“國家劇院退休琴師周老”的成員發了言,他在群裏德高望重:
“斯語小友所求,老夫明白。
是要找那些‘活’在音樂裏,而不是‘演’音樂的人。
我倒是想起兩個人來,或許符合你的要求。”
周老接著介紹道:
“一位是胡炳權,胡師傅。
今年該有六十七了吧。
他可不是什麽音樂學院畢業的,是正兒八經的‘娃娃腿’,從小在冀中老家的梆子戲班裏長大,一把二胡拉了五十多年。
後來戲班散了,他就在帝都的公園裏、地下通道裏拉琴,一拉就是十幾年。
你別看他現在‘落魄’,他那把二胡,拉出來是真有東西。
喜怒哀樂,人生百態,都在他那兩根弦上。
他拉的《江河水》,能讓你聽得心都揪起來,那才是真正的‘哭腔’。
他沒什麽獎項,也沒什麽頭銜,但你要說‘味道’和‘故事’,找他,準沒錯。”
群裏不少人附和:
“胡老爺子我知道!在景山公園那邊常能聽到,那琴聲,絕了!”
“是啊,他拉琴不為錢,就為個痛快。
有時候拉高興了,能給你拉一上午不帶重樣的。”
周老繼續介紹第二位:
“另一位是位女士,叫蘇秀娥。
年紀比胡師傅小些,也快六十了。
她原是江南評彈團的古箏伴奏,後來評彈不景氣,她就回了老家,在一個古鎮的茶館裏彈琴,一彈又是二十年。
她的古箏,不是那種追求響亮快速的,而是‘吟揉綽注’,極其細膩,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水裏撈出來、又在心裏濾過一遍才彈出來的。
她最擅長表現江南水鄉的那種婉約、柔美和淡淡的愁緒。
聽她彈《高山流水》,你真能聽到山風與水聲。
她也沒什麽顯赫的獎項,但在我們這些老家夥心裏,她那手功夫,是得了真傳的。”
“蘇老師的箏,確實有味道!
以前有幸聽過一次,回味無窮。”
一位年輕的笛子演奏家也出來證明。
斯語看著群裏的討論,心中一動。
這兩位老師傅的經曆和眾人評價,恰恰擊中了他所尋求的那種脫離了程式化、紮根於生活與傳統的“活”的音樂。
他立刻私信了周老,詳細詢問了兩位老師的聯係方式,並鄭重道謝。
接下來的聯係過程略有些周折。
胡炳權師傅起初接到顧磊的電話時,還以為是騙子。
直到斯語親自用微信與他視頻,在公園的一角找到了正在拉琴的他,他才將信將疑地答應來試一次課。
蘇秀娥老師則更為淡泊,起初以自己隻是在茶館彈琴、不擅教學為由婉拒。
直到斯語表示僅僅是交流學習,不為考級考證,並提及了周老的推薦,她才勉強同意。
試課的地點依舊在雲頂苑。
胡炳權師傅穿著一件洗得發白的舊棉襖,背著一個用布仔細包裹的二胡琴盒,腳上的布鞋還沾著些許雪水泥漬。
他看起來有些拘謹,但當他打開琴盒,拿出那把看起來頗為老舊、琴筒甚至有些磕碰痕跡的二胡時,整個人的氣質瞬間變了。
他沒有拉那些高難度的名曲,隻是隨手調了調弦,然後信手拉了一段不知名的、帶著濃鬱北方鄉土氣息的曲調。
那琴聲一出來,斯語便知道,找對人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聲音不追求絕對的圓潤明亮,甚至帶著一點恰到好處的“沙啞”,但裏麵蘊含的情感卻無比真摯飽滿。
仿佛在講述一個古老而鮮活的故事,有泥土的芬芳,有生活的艱辛,也有苦中作樂的豁達。
他拉琴時微閉著眼,身體隨著旋律自然晃動,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裏。
斯語要求的,正是這種能與樂器、與音樂本身融為一體的狀態。
蘇秀娥老師則是一身素雅的深色棉袍,舉止從容安靜。
她帶來的古箏也非名貴材質,但保養得極好。
她也沒有彈奏複雜的樂曲,隻是幾個簡單的刮奏、按音和揉弦,那清泠如水、溫潤如玉的音色便流淌出來,瞬間營造出一種寧靜悠遠的江南庭院氛圍。
她演示了一個小小的“哭腔”技法,手指在弦上細微地按壓顫動,那音符便仿佛真的帶上了哽咽抽泣之感,情感傳達直接而深刻。
她話不多,但每一句關於指法、氣息、意境的講解,都直指核心,簡潔明了,卻蘊含著多年的實踐體悟。
斯語幾乎是在聽完兩位老師傅的演示後,便立刻做出了決定。
他需要的,正是這種超越了純粹技巧、充滿了生命體驗與傳統文化底蘊的音樂表達。
他恭敬地向兩位老師表達了希望跟隨學習的意願,並給出了遠比市場價更為優厚的課時費。
胡師傅顯得有些手足無措,連連擺手說“用不了這麽多”,蘇老師則隻是微微頷首,淡然接受。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