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帝都民族樂團

字數:3795   加入書籤

A+A-


    感謝愛吃乳餅的鍾江紅塵雪送的催更符)
    在那部分反思批判的評論下,大秦網友更是化身“知心朋友”:
    “哎呀,朋友你這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文化交流多重要啊!”
    “看來貴國還是有不少明白人的,為我們雙方的友誼幹杯碰杯)!”
    “我們也覺得斯語也就一般般,還需要向貴國的音樂傳統多多學習呢謙虛臉)。”
    而對於那部分頑固不化、無理取鬧的言論,大秦網友們則重新祭出了語言的藝術,進行精準而“文明”的反擊:
    “啊對對對,您說得都對,曲子是我們偷的,譜子是搶的,錄音是假的,連斯語這個人都是我們虛構的無奈攤手)。”
    “看來貴國的空氣比較甜,連帶著想象力都如此‘豐富’呢驚歎)。”
    “建議您多聽聽,治好了再來上網哦貼心)。”
    這種遊刃有餘、帶著調侃和戲謔的應對方式,與之前據理力爭的緊張氛圍形成了鮮明對比,反而更讓那些仍在負隅頑抗的外國網友感到憋屈和無力。
    就在網絡上因為《第四十號交響曲》而沸反盈天、輿論形勢一片大好之際,事件的中心人物斯語,卻再次從公眾視野中悄然隱退。
    他並沒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甚至沒有過多關注網絡上的喧囂。
    對他而言,用西方交響樂回應質疑,隻是第一步,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正麵攻堅戰”。
    他心中那份關於“新交響”,也就是根植於大秦自身音樂傳統的民族管弦樂的藍圖,才剛剛開始勾勒。
    幾天後,斯語的身影出現在了帝都民族樂團的排練廳外。
    這是一座有些年頭的建築,隱在一條種滿梧桐樹的安靜街道旁,與不遠處繁華的商業區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提前通過顧磊聯係了樂團的負責人,表明了自己希望參觀學習、了解民族樂器性能的意願。
    對於這位剛剛用交響樂為國家掙足了麵子的年輕天才,民族樂團的負責人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和開放態度,爽快地同意了他的請求。
    初次踏入排練廳,一股與西洋交響樂團排練廳截然不同的氣息撲麵而來。
    這裏沒有鋥亮的銅管和龐大的定音鼓組,取而代之的是琳琅滿目、形態各異的民族樂器。
    空氣中彌漫著鬆香、竹木和老漆特有的混合氣味。
    樂師們正在分聲部練習,或三三兩兩合奏。
    他們中多以經驗豐富的老樂師為主,眼神沉靜,手上功夫沉穩老辣,也有少數年輕的麵孔在一旁認真觀摩、學習。
    斯語沒有打擾任何人,他像一個安靜的影子,在排練廳角落找了一個不起眼的位置坐下。
    他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和筆,目光沉靜地掃過整個排練現場。
    他的耳朵,像最精密的雷達,捕捉著每一種樂器發出的獨特聲響。
    他聽到高胡的音色尖銳而富有穿透力,帶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悲憫感。
    二胡則更為醇厚、貼近人聲,尤其擅長表現如泣如訴的旋律,一位老樂師正在反複打磨《映月》的一個樂句,那琴聲中的蒼涼與坎坷,讓斯語不由得屏住了呼吸。
    中胡和革胡則提供了低沉而穩固的低聲部支撐。
    彈撥聲部更是熱鬧非凡。
    琵琶輪指如珍珠落玉盤,顆粒清晰,力道十足;
    古箏的刮奏如流水潺潺,按音則韻味悠長;
    揚琴的音色清脆明亮,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阮的聲音醇厚溫和,像一位沉穩的長者;
    柳琴則高亢俏皮,如同活潑的少女。
    吹管聲部,笛聲清越,簫聲幽咽,嗩呐高亢入雲此刻正在練習一首歡快的民間曲調,氣氛熱烈),笙的和聲豐滿而奇特。
    打擊聲部更是五花八門,排鼓的節奏複雜多變,雲鑼的音色空靈縹緲,各種鐃、鈸、梆子、木魚敲擊出豐富的節奏色彩。
    斯語飛快地在筆記本上記錄著:
    “高胡,音色淒厲,極具戲劇張力,適合表現強烈情感或特定地域風格。”
    “琵琶,‘武曲’爆發力強,‘文曲’細膩傳神,顆粒感是特色。”
    “笙,和聲樂器,音色獨特,可營造空靈、神秘或諧謔效果。”
    “嗩呐,音域高,音量宏大,極具穿透力,喜悲皆宜,需謹慎使用,控製音量平衡……”
    他不僅記錄音色特點,還仔細觀察樂師們的演奏姿勢、指法、氣息運用,試圖理解聲音背後的技術支撐和文化邏輯。
    起初,樂師們對這個安靜坐在角落、隻是聽和寫的年輕人感到有些好奇。
    但見他神情專注,並無打擾之意,也就漸漸習慣了他的存在,繼續專注於自己的練習和對年輕後輩的調教。
    排練廳裏,老樂師們一絲不苟,年輕學員刻苦認真,傳統曲目的韻味與新編配樂的嚐試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生動而富有傳承意味的畫麵。
    幾天後,當斯語對大部分樂器的基本音色和常用技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後,他開始不再滿足於僅僅旁觀。
    他會在排練間隙,禮貌地走向某位樂師,提出自己思考已久的問題。
    他找到一位正在休息的琵琶演奏家,客氣地問道:“老師您好,打擾一下。
    我想請問,琵琶除了常見的輪指、掃弦,能否模擬出類似下雨時,雨滴打在瓦片上的那種,連續、細密而又清脆的顆粒聲?”
    那位演奏家想了想,調整了一下指甲的角度和力度,用右手五指極快速而輕柔地交替彈撥同一根弦。
    果然發出了一陣細碎而清越的聲響,與斯語描述的效果頗為神似。
    斯語眼中一亮,連忙在本子上記下,“琵琶,特殊指法可模擬雨聲、馬蹄聲等特定音響。”
    他又找到一位笛子演奏者,詢問:“老師,笛子在高音區快速演奏時,能否在保證音準的前提下,加入類似飛鳥啼鳴般的、短促而尖銳的裝飾音?”
    笛子老師試了試,運用了花舌和厲音的技巧,吹出了一串靈動而嘹亮的音符,仿佛林間鳥雀爭鳴。
    斯語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