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新交響

字數:3667   加入書籤

A+A-


    他甚至去請教了負責低音聲部的革胡樂師,詢問能否拉奏出更低沉、更帶有轟鳴感,類似於大地震動般的效果。
    樂師調整了弓法和按弦位置,嚐試拉出更為厚重、帶有摩擦感的低音。
    雖然與現代交響樂團低音提琴的渾厚仍有差異,但那種獨特的、帶有民族樂器質感的低沉,給了斯語新的靈感。
    這些提問,起初讓樂師們覺得有些奇怪,甚至有些“超綱”,因為傳統的曲目和演奏法中,很少會如此具體地去追求某種非旋律性的、近乎“音效”的聲音。
    但斯語態度謙遜,問題又往往切中樂器表現力的潛在可能性。
    漸漸地,一些老樂師也開始認真思考,並嚐試用自己多年的經驗去實現他描述的效果。
    這個過程,對於雙方而言,都是一種新奇的探索。
    斯語在一點點地摸清這個龐大民族樂器軍團的“武器庫”邊界。
    而樂師們,也隱約感覺到,這個年輕人腦子裏想的音樂,可能和他們以往接觸過的,都不太一樣。
    斯語知道,距離他腦海中那部融合東西、真正屬於大秦的“新交響”作品的誕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他並不著急。
    他享受著這種沉浸式的學習與探索過程,如同一個耐心的礦工,在這片豐饒的民族音樂礦藏中,一點點地挖掘、甄別、積累著那些最能代表東方氣韻、也最具世界性表達潛力的璀璨寶石。
    外麵的喧囂屬於過去,而在這略顯陳舊的排練廳裏,正悄然孕育著下一個,可能再次震動世界的音樂奇跡。
    時值深冬,北風呼嘯著掠過帝都灰蒙蒙的天空,卷起地上殘存的枯葉,帶來刺骨的寒意。
    然而,帝都民族樂團那座頗有年頭的排練廳內,卻是一片暖意融融。
    空調係統低聲運作著,將溫度維持在恰到好處的溫暖,這不僅是為了體感舒適,更是為了保護樂師們那雙需要極度靈敏觸感的手。
    在低溫下,手指容易僵硬,會嚴重影響按弦、按孔的精準度和靈活性,這對於追求音色韻味的民族樂器演奏來說,無疑是致命的。
    經過一段時間的“泡”在排練廳,斯語已經不再是那個坐在角落的、沉默的旁觀者。
    他與許多樂師,尤其是那些經驗豐富、性情相對開朗的老樂師們,漸漸熟絡了起來。
    大家知道了這個年輕人就是最近風頭無兩、用一首交響樂震驚了世界的斯語。
    起初還有些距離感和好奇,但見他態度始終謙和,學習意願強烈,而且提出的問題往往能引發他們對樂器本身的新思考,那點距離感也就慢慢消融了。
    在這個相對封閉而傳統的環境裏,斯語的到來,像是一股新鮮的空氣。
    這天下午,一群年輕學員正在指導老師的監督下,練習一首難度頗高的傳統樂曲的合奏。
    到底是年輕人,手法尚顯稚嫩,配合也時有錯漏,幾位負責指導的老樂師在一旁聽著,時而點頭,時而蹙眉,偶爾出聲打斷,糾正某個音準或節奏。
    斯語站在一旁安靜地聽了一會兒,對這首描繪月夜江景、意境幽遠寧靜的經典樂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一段練習告一段落,指導老師讓學員們自己消化練習,幾位老樂師也得以暫時休息,活動一下有些僵硬的肩膀和手腕。
    他們很自然地走到了坐在一旁長凳上的斯語身邊,也紛紛坐下,熟稔地跟他打著招呼。
    “斯語小友,又來了?今天聽得怎麽樣?”
    說話的是團裏資曆最老的琵琶演奏家,姓周,頭發花白,但精神矍鑠,大家都叫他周老。
    他一邊說著,一邊從口袋裏摸出個小巧的紫砂壺,抿了一口溫熱的茶水。
    “周老,各位老師。”
    斯語微笑著回應,“這曲子的意境真好,學員們也很努力。
    隻是感覺合奏時,各個聲部之間的層次,似乎還可以更清晰一些。”
    他說話很注意分寸,隻是提出觀察,並非指摘。
    旁邊一位姓李的二胡演奏家,歎了口氣,接口道:“是啊,傳統的合奏,講究的是個‘味兒’和‘韻’,大家心氣兒往一處使。
    但要說到像西洋交響樂那樣,每個聲部都清清楚楚,既有獨立線條又能嚴絲合縫地擰成一股繩,確實不是我們過去的強項。
    現在的年輕人,理解這個‘韻’就更難了。”
    另一位負責笛子的陳老師也湊過來,語氣帶著點無奈,“別說年輕人了,現在整個大環境就是這樣。
    流行音樂衝擊太大,願意沉下心學咱們這些老家夥什兒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嘍。
    能像廳裏這些娃兒們堅持下來的,已經算不錯了。
    咱們團裏,青黃不接的現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這話引起了在場幾位老樂師的共鳴,大家紛紛點頭,臉上都流露出些許對傳承現狀的擔憂。
    排練廳裏一時間有些沉默,隻有角落裏年輕學員們斷續的練習聲和空調的低鳴。
    斯語安靜地聽著,他能感受到這些老藝術家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與對未來的隱憂。
    他沉吟片刻,覺得時機或許成熟了,便緩緩開口,聲音清晰而平和。
    “各位老師,其實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也在做一些嚐試。
    或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來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接受並喜歡上我們的民族音樂。”
    幾位老樂師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帶著詢問。
    周老放下小茶壺,饒有興趣地問:“哦?斯語小友有什麽高見?你之前那首交響樂,可是讓我們這些老骨頭都開了眼界。
    難道你想用西洋樂隊來給民樂伴奏?”他語氣裏帶著一絲調侃,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
    斯語搖了搖頭,認真地說:“不,周老。
    不是用西洋樂隊伴奏,而是……我想嚐試創作一種完全由我們民族樂器來演奏的,但借鑒了西方交響樂思維和結構的大型作品。
    我暫時稱它為——‘新交響’。”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