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返璞歸真
字數:4158 加入書籤
此聯一出,不少人點頭。梧桐引鳳,寓意祥瑞高雅,“鳳凰枝”對“魚兒傘”,雖“鳳凰”為神鳥,與“魚兒”在物種層級上略有差異,但寓意上扳回一城。
陳逸風嘴角微揚,眼神掃過蘇芷柔,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挑戰意味,心中暗忖:“我這‘鳳凰’總比那‘蛛絲’大氣些吧?”
中原分會的代表,一位神色沉穩、目光睿智的老先生周文淵,撫須不語。
他心中評判:“陳小子急功近利,隻求寓意高華,卻忽略了‘鳳凰’於此景略顯突兀,並非眼前實景,有刻意拔高之嫌,落了下乘。”
巴蜀分會的代表李慕白,性情疏狂,好酒及詩,他哈哈一笑,灌了一口茶,似醉非醉地道:“我對 ‘鍋裏油條筷子橋’ !”
滿場頓時響起一陣壓抑的低笑!這……這也太俗了吧!油條筷子,如何登這大雅之堂?
李慕白卻渾不在意,自顧自地又抿了口茶,眼神狡黠,仿佛在說:“雅到極致便是俗,俗到極致未必不雅。”
幾位老前輩哭笑不得,沈老也是無奈搖頭,此聯雖有趣味,但過於俚俗,難入正統。
這時,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了尚未開口的蘇芷柔和斯語。
蘇芷柔感受到目光,並不慌張,她微微一笑,聲音如江南煙雨般柔和:“妾身姑妄對之—— ‘袖裏秦詩明月燈’ 。”
聲音不大,卻如石破天驚!
“袖裏秦詩”?將浩如煙海的秦詩藏於袖中,何其風雅,何其自信!
“明月燈”?以朗朗明月為燈,照亮詩卷,意境空靈高遠,胸懷博大!
“袖裏”對“池中”,“秦詩”對“荷葉”,“明月燈”對“魚兒傘”。
此聯不僅對仗工穩,更在意境上瞬間超越了前幾聯,從單純的景物對照,升華到了精神與文化的高度!
“妙啊!”
“蘇大家不愧是我江南文壇翹楚!”
“此聯雅致入骨,意境超然!”
讚歎聲此起彼伏。
陳逸風臉上的得意瞬間僵住,折扇也忘了搖動,心中暗歎:“輸了……竟輸在格局上。”
趙擎嶽也是麵露佩服,粗人亦有欣賞雅致之心。
周文淵撫須頷首,眼中滿是讚賞。
連李慕白也放下了茶盞,認真品味起來。
此刻,壓力完全來到了斯語這邊。
眾人目光灼灼,想看看這位以《春江花月夜》驚豔文壇的年輕人,在麵對江南才女如此精妙的下聯時,會如何應對。
是同樣追求雅致,還是另辟蹊徑?
斯語站在一旁,神色依舊平靜。
在眾人爭相對聯時,他並非在苦思冥想,而是在觀察,在品味。
他快速分析著上聯的特點:寫實、生動、比喻巧妙、帶生活情趣。
蘇芷柔的下聯固然極雅,但似乎將意境完全拉向了純精神的、超脫物外的層麵,與上聯那種紮根於自然生活的趣味產生了一絲微妙的剝離。
他的思考電光火石: 既要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又要意境契合,最好還能……有所不同。
一味的“雅”堆砌,反而可能落入窠臼。
上聯的“魚兒傘”帶著一絲淳樸的童真和民間智慧,何不……返璞歸真?
就在蘇芷柔話音落下,滿堂讚歎餘音未絕之際,斯語抬眸,目光清朗,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我對—— ‘被裏棉花虱子窠’。”
!!!
一瞬間,整個“流觴閣”鴉雀無聲!
幾乎所有年輕才子都瞪大了眼睛,臉上寫滿了錯愕、難以置信,甚至有些想笑又強忍住的扭曲表情。
陳逸風更是直接失態,低呼出聲:“這……這……” 這什麽跟什麽啊?!棉花?虱子?這簡直是……汙了耳朵!
趙擎嶽也是一臉懵,粗獷的臉上滿是疑惑,完全無法理解。
就連李慕白也愣住了,他以為自己夠“俗”了,沒想到斯語比他還“狠”!
唯有沈老、周文淵、蘇芷柔等少數幾人,在最初的錯愕之後,眼中猛地爆發出驚人的光彩!
蘇芷柔細細咀嚼著這七個字,原本溫婉平靜的臉上,先是掠過一絲極淡的窘迫。
畢竟自傲,覺得涉及“虱子”這等不雅之物,但隨即,一種豁然開朗的明悟和由衷的欽佩湧上心頭!
她忍不住輕聲重複:“被裏棉花……虱子窠……”
周文淵猛地一拍大腿,動作幅度不大,但足見激動,低喝道:“妙!大巧若拙!返璞歸真!”
沈老撫掌大笑,聲震屋瓦:“哈哈哈!好一個‘被裏棉花虱子窠’!斯語小友,真乃妙人也!”
經這幾位一點撥,其他人才漸漸回過味來。
“被裏棉花”對“池中荷葉”,皆是尋常百姓家最常見之物,樸實無華。
“虱子窠”對“魚兒傘”,形態上何其相似!
都是依托於某物形成的“容身之所”!
比喻同樣新奇巧妙!
更重要的是,此聯與上聯一樣,紮根於最真實的生活觀察,充滿了煙火氣息和一種帶著苦中作樂的幽默感。
一雅一俗,一池一被,一天一地,相映成趣,意境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在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回歸本質的思考中,展現出一種超越雅俗的、更為廣闊和深刻的生活哲學!
斯語此聯,猶如一道驚雷,劈開了眾人固守的“雅”之藩籬,展現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充滿生命力的對聯美學!
陳逸風臉上的血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和一絲羞愧。
他意識到,自己追求的“雅”,在斯語這種洞察本質的“真”麵前,顯得如此蒼白和刻意。
趙擎嶽撓了撓頭,雖然還不能完全領會其中精妙,但也明白斯語對出了了不得的東西,看向斯語的目光充滿了佩服。
李慕白哈哈大笑,用力拍著桌子:“好!對得好!比我那‘油條’更絕!斯語老弟,當浮一大白!”他隻覺得暢快淋漓。
蘇芷柔起身,對著斯語盈盈一禮,真心實意地道:“斯語先生此聯,另辟蹊徑,直指本源,芷柔受教了。”
她心中那點因對方年輕而產生的微妙輕視,此刻已蕩然無存。
斯語微微頷首還禮,依舊平靜。
他隻是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了最貼合他理解的下聯而已。
但這看似隨意的一聯,卻徹底奠定了他在此次詩會上無人敢小覷的地位,也讓所有與會者見識到了他那不拘一格、深不可測的才思。
喜歡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請大家收藏:()文豪:我什麽都略懂一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